《爱乐之城》是一部歌舞片,但它从美学领域的多个角度对男女主的爱情与梦想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首先,歌舞片本身就凝聚着一种文化的精华,在“艺术反映生活”的阶梯上,它就像蒸馏水,将多姿多彩的人生加以提炼,为其注入大量超凡脱俗的元素。这种特性使它善于反应浪漫主义内容,戏剧性地表达喜悦、忧伤等情绪。
音乐和舞蹈能够巧妙地超越语言和文化障碍,优秀的歌舞片能够将人们带入一种美妙境界,让坐在椅子上的观众感受到类似于参加聚会的酣畅淋漓。
电影有时会夸张,会刻意放大生活,但也让生活因此而变得富有激情。
《爱乐之城》就是这样一部让人看了心潮澎湃的影片,在欢乐的歌舞中流露出年轻的气息,同时通过画面与音乐传递创作者的用心。
色彩在电影的视觉化叙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人们在观看一部电影时最直观的感受。当导演要将手中的剧本进行视觉呈现时,首要考虑的就是影片的整体风格,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色彩风格的确立。
不同的色彩风格能带来不同的情感反应,所以在选择时应当依赖于故事本身的类型,同时,明确而个性的风格也有助于故事类型的深化。
《爱乐之城》描述的就是在洛杉矶打拼的年轻人生活的常态,所以色彩以鲜艳亮丽为主。
电影里,角色以纯色衣服来体现个性和心情,这是除行为与言语之外对人物最确切的刻画,加上影片中大量使用的纯色背景,目的就是让观众关注演员本身,不要被外物干扰。
观看完整部电影大家还会发现,导演十分偏爱蓝白和粉紫这两种“梦幻色彩”,每当需要浪漫与喜悦气氛时总会出现,这对整部电影的氛围营造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色彩,电影中一系列镜头语言的表达也将故事情节描绘的恰到好处。
长镜头不会限定观众的感知和事件发展的过程,注重通过常态和完整的动作来揭示人物动机。在保持事件的真实感和透明性的同时,尊重事件的时间流程和空间完整性,将现场的场面调度发挥到极致。
长镜头在实际拍摄中是有极大的难度与挑战的,而在本片中,导演力求简洁、流畅、自然,大量使用长镜头或伪长镜头,尤其是在歌舞部分。这对演员和拍摄团队来说都是大有难度,除了天气、时间等自然因素,还得考虑到体力和物力,甚至是场地。
影片一开场就是由100多名演员和100多辆汽车在大马路上共同完成的长达6分钟的伪长镜头。在这个片段中,演员们时而欢快舞动激情,时而舒缓吟唱不易,在塞车为常态的洛杉矶,以此体现年轻人的态度。尤其是大家身着纯色的鲜艳服装,与灰蒙蒙的马路形成鲜明对比,整个开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瞬间带动观众的热情。
之后男女主在山上跳舞的片段是真正的长镜头,加上两人身后夕阳西下时难得的粉紫色天空,可以说是把此刻的浪漫描绘得细腻又绵长。但这样的“魔幻时刻”并不常有,所以他们每天的拍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达到这样完美的效果可是拍了好几天。
整部影片的节奏都十分平缓,唯独在男女主人公吵架的时候,气氛瞬间凝重起来。导演一改之前对画面流畅度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摇摇晃晃的手持镜头,也就是故意放弃对稳定画面的追求,使摄影机摆脱束缚,给人造成亲临现场的真实感,以一种纪录片的质感来营造紧张不安的氛围。
此刻的手持镜头将之前所有的浪漫都给打破,随之一起被打破的,还有两人的关系。
除此之外,本片还有两点特殊的地方,就是它运用了2.55:1的超宽画幅和胶片拍摄。
画幅不仅是呈现画面的一块区域,还可以是表达感情与思想的强大武器。超宽画幅常用来表现宏大的场景和呈现大量的画面内容。本片中许多宏大的舞蹈场景恰巧适合这样的画幅,并且像男女主在咖啡屋前分离的镜头,用这样的超宽画幅可以避免镜头的剪切,使得戏剧效果更加顺畅,将演员的细致表演完整呈现。
同时,现在少见的胶片电影不仅是一种商业形式,更是一种情怀。尽管胶片电影越来越小众,但它在电影市场中仍有一席之地,至少现在还无法被数字电影完全取代,胶片的美学一直在传递。
说到《爱乐之城》就不得不提影片最后十分钟的“蒙太奇”,简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改常规模式,将全片的最高潮放置在影片的末尾。
在电影世界里,蒙太奇是一种对立于长镜头理论的存在,本片中导演虽然钟爱用长镜头来叙事,但在最后却突然运用大量短镜头剪接而成的蒙太奇为大家呈现一种完全相反的风格。
对于本片,显然导演早已预料到观众们会不甘心男女主就此遗憾结尾,所以才有了结尾让大家梦想成真的片段。的确,在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中,以单线讲述的剧情和平铺直叙的手法,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蒙太奇的运用明显会更符合这种新的审美。
影片中,伴随着背景音乐,两人回到了最初见面的酒吧,所有曾经不好的经历都变得圆满,像幻灯片一样快速放映。在这过程中还巧妙运用了舞台剧的效果,结合这种不真实感,其实反而更让人觉得遗憾。这样的快节奏与运动叙述更符合当今的生活状况,同时将创作者的动机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更为刺激的视听感受。
整部影片给人一种细致精巧的感觉,但仔细观察的话,还是能看出一些“奇怪”的地方。例如,画面四周由于变形镜头的原因,常常出现暗角。
在美学上,经常把缺陷当做是一种美,也就是所谓的“残缺美”,使得内容更真实。有了缺陷才能让人有所思有所悟,有了缺陷才能感觉到人类对于完美和进步的追求。
男女主不够圆满的结局也是如此,尽管没有在一起,但仍让观众们狠狠地感动了一番。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部电影在美学领域上的成功,不仅在于大家能够直观感受到的美,还在于创作者们精心的创造与事无巨细的态度和执着。
影片的导演Damien非常善于用镜头和画面来讲故事,例如圣诞夜时男主在酒吧与老板谈话的场景,男主是坐着的,老板是站着的,并且老板离镜头更近,所占据的画幅更大。在电影画面中,上方表示权利、权威,而下方处于被控制地位,此时所指的就是男主不得不听从老板的命令,通过画面构图来表示他此刻的处境,以及他用手指着老板的细节,体现出了他叛逆的本性和对这个要求的不满。
女主角最后一次试镜的片段,为了保证镜头可以顺畅地拉近和拉远,导演让人把前面的桌子从中间锯开。灯光一暗,只要把桌子拉开,摄影机就可以往前移动拍摄,然后在灯光再次亮起之前合起来。
一部电影的成功一定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准无误、事无巨细,才会有最终的完美呈现。
本片全程无替身,扮演爵士乐疯狂爱好者的高司令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还为此专门学习了四个月的钢琴,从技法和气质来塑造角色形象。这不仅是演员专业素养的体现,更是让观众感受到整个团队中各个领域的工作者都在努力。
看电影已经不再只是一种物质文化消费,观众们越来越在乎精神上的享受。一部电影的思想内核固然重要,但是当它褪去引人入胜的故事,在视觉感官上还能让大家享受其中的话,才真正算得上一件艺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