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中有这么几个用词:露水夫妻、半路夫妻、结发夫妻。

人们日常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习惯,即成民俗。

近年来在这方面又出现了一个新词,叫临时夫妻。那么什么是“露水夫妻,半路夫妻,结发夫妻,临时夫妻”呢?我们又会从中感想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四种“夫妻”的定义。

半路夫妻关系如何处理(露水夫妻半路夫妻)(1)

1、露水夫妻:

典故来源:传说当年孙猴子大闹天宫,金箍棒一下子变大,上顶天,把西北角的天捣得漏了;下顶地,把东南角的地戳成了海。天上漏雨,地下涨水,怎办?后来,瓦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拿黄河里的冰冻块子补的天。所以,直到现在西北风一刮,人就感到冷飕飕的了。

地,就是小秦王补的。传说小秦王有根神鞭,他只要把这吆山鞭举起来,使劲一抽,只听“叭”地一声,大山、小山、高山、矮山……都吓得跌跌爬爬,乖乖巧巧地跑了。

2、半路夫妻:

指非原配结成的夫妻,亦即非结发夫妻,而是再婚、再嫁结成的夫妻。

有些老话是关于“半路夫妻”的,例如:“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这句好理解;还有一句是“半路夫妻,永远是贼”,有点不好听,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都有过结婚经历的人,再结婚时总是会防着对方,难以以诚相待。虽然这种情况不是绝对的,但大多数都逃不过这句话去。所以,初婚很重要的,一定要认真谨慎。

“半路夫妻”只限于都有婚姻史的两个人,离婚或丧偶。复婚的不算,其中任何一方是初婚的也不算。

半路夫妻关系如何处理(露水夫妻半路夫妻)(2)

3、结发夫妻:

结发:束发,意即年轻时。年轻时结成的夫妻。指原配夫妻。

结发,汉族婚姻的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男女双方结为夫妻。

结发夫妻的由来之一:在浙南有关于“结发夫妻”有“束发托身”与“投丝慰情”的汉族传统民俗。所谓“束发托身”就是原配夫妻择日完婚时,男方要送庚帖,女方要回庚贴。庚贴上写明姓名、出生日子时辰和完婚时间。女方回庚帖时,附上一束头发,用红头绳扎着,作为定情托身、以身相许之物,以示结发同心,百年好合。

结发夫妻的由来之二:中国古时候结婚时,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举行结婚仪式,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最后饮交杯酒。后来又发展成合鬓的仪式,即夫妻并坐,将两人一缕头束在一起,“结发夫妻” 一词由此而来。

另外,在这“结发”词里用的“结”字是最蕴涵妙意的,在今天,我们每个家庭的客厅里大概都会悬挂着几个“中国结”,在新婚的洞房里也会看到火红色的“同心结”。结字的意思含有牢固、结合、结伴。古时候,“结”通“髻”,意思是总发。在古时候,新婚洞房里妻子头上盘着的发髻,她自己不能解,在古籍《仪礼·土昏礼》中记载着:“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意思是只有丈夫才能来解开盘着的发髻,然后相拥相抱、恩爱缠绵、如胶似漆。后来,人们就称首次结婚的男女为“结发夫妻”。

我国汉代时期,那时候举行葬仪有这样一个风俗,如果结发妻因故早折,做丈夫的就会把他们结婚时用的梳子掰开分为两半,在上面还留存着妻的青发几缕,把另外一半随葬入棺,以表示生生不忘结发之妻,纪念结发之恩爱情深。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里写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半路夫妻关系如何处理(露水夫妻半路夫妻)(3)

4、临时夫妻:

现在,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打工虽然给农家带来了收入,改变了家庭经济贫穷面貌,但大多数打工家庭夫妇长期分居,家里孩子老人要照料,田地要耕种,很多家庭只好选择一人出去打工,一人留守在家,夫妻长期分居,为了解决孤男寡女精神上孤独寂寞、生理上的性饥渴和性心理等,在一些打工族家庭中悄悄出现一种“临时夫妻”。

临时夫妻是一种特殊形态婚姻家庭关系,是为了解决生理上的性饥渴和性心理等问题而临时组建的一种关系。

这种“临时夫妻”的最大特点是不换掉自己的配偶,而是以保全法律上的夫妻关系、不拆散原有家庭为道德底线,打工在外的男女或留守在家的男女与另一异性,以“性伙伴”或者“临时夫妻”生活方式组建一个临时家庭。他们或暗或明的生活在一起,彼此互相照应,以此来填补由于夫妻长期分居所带来的感情生活和性需求的缺位;而当夫妻团聚时,“临时夫妻”即自行解体,男女双方仍与自己的配偶过夫妻生活。这种现象的存在反映了乡民婚姻生态伦理道德开始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和现实性。

临时夫妻是缘于社会道德的滑坡。“临时夫妻”的出现,与社会上找情夫、包小三等现象有直接的关系,不知从何时起,找情夫、包小三现象不但不受到人们的指责,而且还得到了人们的默许,这无疑纵容了这些行为。

但这种临时夫妻关系会对婚姻造成伤害,破坏家庭和谐,冲击中国的伦理道德观念,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急需重视,采取合理措施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