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爱逛街的漫漫”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汉代历史上有三次重要的会议:第一次是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在京都长安召开的盐铁会议;第二次是汉宜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在长安未央官北召开的石渠阁会议;第三次是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前79年)在洛阳召开的白虎观会议。这三次会议的会议记录经后人整理成书,即《盐铁论》、《石渠论》(又称《石渠议奏》)和《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德论》、《白虎通》)。

后两次会议是讨论儒家学说的会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确立儒家的思想统治地位,而第一次会议的议题则是关于由盐铁官营问题所引起的有关国家政策的辩论,根据辩论记录写成的《盐铁论》,是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学多重价值的宝贵文化遗产。

盐铁论全文原文(桓宽盐铁论内容广博)(1)

《盐铁论》的成书者是桓宽。桓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自幼喜好《公羊春秋》,学识渊博,善写文章。宣帝时举为郎,官至庐江太守丞。公元前70年左右,他根据盐铁会议的记录,“推衍盐铁之议,增广条目,极其论难,著数万言,亦欲以究治乱,成一家之法焉”(《汉书·田千秋传赞》),是为《盐铁论》。该书的问世,确立了桓宽作为西汉中期一名独具特色的文学家的历史地位。

盐铁论全文原文(桓宽盐铁论内容广博)(2)

盐铁会议后,由于当时的争论都有记录,桓宽便根据记录进行了“推衍”和“增广”,写成了《盐铁论》一书。《盐铁论》是一部对话体的政论性散文著作,文字生动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全书共分十卷,总共六十篇。其特色如下:

1、内容广博

书名虽为《盐铁论》,但会议争论的内容,远远超出了盐铁问题本身,而是对汉兴以来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方针政策得失利弊的总结。

书的首篇《本议第一》围绕着对盐铁官营“罢”与“不罢”这一中心问题展开辩论,剩余诸篇就农业、铸钱、边防、贫困、治学、用人、尊道、孝养、财利、时弊、水旱、和亲等等有关问题的施政得失进行了广泛论辩,成为部前所未有的综合性巨著。

盐铁论全文原文(桓宽盐铁论内容广博)(3)

2、人物形象鲜明

全文洋洋洒洒数万言,辩论双方的神态虽无多少描写,但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对话,使读者感受到人物的禀性,以桑弘羊、田千秋为代表的大夫一方,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坚决奉行以法治国的新经济政策,认为“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场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盐铁论·本议第》),如果罢除,则会“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因而是“亏边用,损武略”的糊涂之见(《盐铁论·本议第一》)。

盐铁论全文原文(桓宽盐铁论内容广博)(4)

而以文学、贤良为代表的另一方则从百姓疾苦考虑,认为实行盐铁官营等政策是“与民争利”,造成“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的后果,许多人舍务农之本而逐经商之末,这样就损害了儒家的教规。

他们认为应采取“贵以德而贱用兵”之策,只要“行仁政”便会“无敌于天下”。于是,施行“法治”还是施行“礼治仁治”就成为辩论双方争论的实质。桓宽不惜笔墨刻画了政治家桑弘羊的风度。

盐铁论全文原文(桓宽盐铁论内容广博)(5)

身为御史大夫的桑弘羊不畏群儒的攻击,以纯朴务实的态度陈述各种政策的益处,并严厉抨击对方的迂腐,说他们“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巧伪良民,夺农妨政”等等,这些反驳的言辞,体现了一位政治家、实干家的远见卓识。总之,本书善于运用对话的形式,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3、语体新颖,独具特色

全书通篇采用的是对话体。这种手法是先秦诸子散文中语录体的继承和发展,其特点是语言具有个性化特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桓宽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通过人物语言运用中句式的语气、停顿、节奏等一系列变化,避免了行文的呆板与单调,如聆听人物口吻,如见人物情态。辩论双方或直抒胸臆,无所顾忌,或以古喻今,以物喻人;忽而反诘质疑,忽而冷笑以对;有时以对句出现,有时则散整相间。读来朗朗上口,妙趣无穷。

盐铁论全文原文(桓宽盐铁论内容广博)(6)

桓宽浮雕

桓宽的《盐铁论》以其广博的内容、富有文采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成为西汉中期政论性散文的代表作品。此外,书中体现出的为官的大夫与为民的学者文人之间那种痛快淋漓、直抒胸臆的民主讨论氛围,是值得我们今人好好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资料

《汉书·田千秋传赞》

《盐铁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