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斩”字的造字法

“斩”字的解释如下:

《新华字典》注释:砍断。

《现代汉语词典》注释:①动词:砍;②<方>比喻敲竹杠,讹诈;③名词:姓。

关于这个字的造字法,有如下解释:

①“斩”字始见于战国时期,字形由“车”和“斤”构成。有人认为,“斩”字的本义为伐木的意思。“斤”字本是曲柄斧子(见下图“斤”字的甲骨文。)周纬《中国兵器史稿》:“斧之用于正劈,斤之用为横断。”由此而引申出“砍”“杀”之义来,“斩木为车”,就是砍木头制作车子。所以“斩”字的本义为砍木头。

② 也有人认为“斩”就是“杀”的意思。

在古代,“车”不仅仅是装物品和乘人的交通工具,还用于一种杀人的刑具,叫“车裂”,就是将人四肢分开,再加上头部,然后用五辆马车把人分拉撕裂致死,也叫“五马分尸”。(另一说法:杀死后,再进行分尸。商鞅死于战乱,之后被车裂。)而“斤”表示刀斧,也表示杀人。所以在取消过于残酷的“车裂”杀人方法之后,改用刀砍头或拦腰砍断,这也叫“斩”。这样一分析,“斩”字的本义应该是“杀”的意思。

③ 第三种意见:造字法正确,后人犯错误,以讹传讹。

首先,介绍一个字“叀”字。读音[zhuān]。释义:① 纺砖(见下图出土文物),古代收丝用的一种器具;② 古同“专”;③ 引申意义:悬挂,旋转(请看下图)

第一个方面,其甲骨文形状像“車”。

第二个方面,其读音像“zhǎn”

第三个方面,把“叀”字和“斤”放在一起,构成一个字即“叀斤”。可以解释为:“旋转(挥动)曲柄斧头”,比较合乎逻辑。

(用车去斩杀,好像未尝不可,然而是不是有点儿牵强附会?)

请看“叀”的甲骨文,如下图。其形状非常像“車”字。

这或许是后人的金文、小篆写成“斬”的原因了。而甲骨文的“車”字,则迥然不同,请看下图。

以上三种意见不尽相同,各有其合理的解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欢迎尊敬的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感谢浏览。

[参考文献]:

《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周纬《中国兵器史稿》

韩小喵《古代刑法车裂》

《百度百科》

如何学习与思考(学习与思考二)(1)

如何学习与思考(学习与思考二)(2)

如何学习与思考(学习与思考二)(3)

如何学习与思考(学习与思考二)(4)

如何学习与思考(学习与思考二)(5)

如何学习与思考(学习与思考二)(6)

如何学习与思考(学习与思考二)(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