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为人,次为知识分子,再为教育者,终为教师。知识分子的特质是思考,是批判,是创造。


去年这个时候,同事小冯要上一节公开课,说自己准备了一份课件,想找我帮忙修改一下,我答应了。

小冯属于那种很坦率的人,我们也曾经多次探讨教学,班级管理,我从她那里也学到了很多好方法。

下了数学自习以后,我们都有时间,她拿电脑过来了,原来是《完全平方公式》第一课时,这节课看起来内容简单,认识公式,实际上不好上。

我看了一下小冯这个课件,整整24页,从导课到探究新知再到课堂检测,到最后的总结,内容安排得非常扎实,其中仅仅课堂导入就有4页.

我看完后直接告诉她:“你这样肯定上不完。”

小冯怀疑地看着我,我肯定地说100%上不完。

如何改课件(我帮同事公开课改课件)(1)

其实她自己也担心上不完,直接放话:“你尽管砍吧。”

随之我们俩开始大刀阔斧地删减。40分钟以后,24页课件被删得只剩下6页。

临走时,小冯冲我竖起大拇指:"厉害!"

很多老师可能质疑,为什么一节如此重要的课准备课件却如此简单,行得通吗?我认为行得通,有4个原因:

1 课件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

我和娟子带的班基础非常薄弱,上学期全县平均72分,我们才考了60多分(刚接班时50分),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基础训练远远胜于任何拔高。

如何改课件(我帮同事公开课改课件)(2)

《完全平方公式》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虽然上一节刚刚学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但是从多项式的乘法直接过渡到完全平方公式,很多同学从思维上转变很慢。

上一节的整式乘法还没有完全消化,你现在直接要用一个新公式解决各类问题,对于一群学困生来说,节点太高,不实际。

2 几何直观背景 难点中的难点

初中数学重视各种数学思想的渗透,比如这节课,教师要用从特殊到一半的方式归纳完全平方公式,还要用类比的思想完成公式的基本应用,最重要的是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完全平方公式,而这一点,学生对认知上存在难度。

数的知识没搞懂,再把个公式拉进来,对于那些平均分没上过60分的同学来说,只有一头雾水。

3 板书过程 重于结果

每个老师都知道,例题是学生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的关键。

如何改课件(我帮同事公开课改课件)(3)

娟子的课件,将六道例题的解题过程全部打了出来,甚至于连每道题该画的标记都用各种颜色标注,看起来异彩纷呈,实则华而不实。

教学生学会运用的最好办法是教师的直观演示,慢条斯理地板书整个过程如何,而不是直接拿着答案去讲答案。

4 课件越多 学生越懵

对于数学课堂来说,大量的课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灾难,本末倒置。

如何改课件(我帮同事公开课改课件)(4)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但并不是活动越多,花样越多,理解越透。学生在简单的类比中能正确地解答对一个题目,这就是完成了探索过程,因为他达到了探索的最终目的。

你探索再好,课堂花样玩得再多,最终学生没有理解不会用,那么你的所有探索都是在演戏。

制作一份实用课件重心在哪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建议从三个方面切入

01打破教材,体现目标

众所周知,人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湘教版,沪科版,沪教版,冀教版,苏教版,鲁教版,浙教版,青岛版,不管哪个版本,所有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很多个地区,也就是说贫困山区的孩子与西安交通大学附中重点班的 孩子用的是一本书。

这能一样吗?

平均分110分的重点班、火箭班的孩子与勉强及格的平行班的学生用的是同一本教材,面向全体的同时就是照顾不到个别群体。

如何改课件(我帮同事公开课改课件)(5)

我们经常要说教师要凌驾于教材之上.什么叫凌驾于教材?简单来说就是不要照本宣科,有所取舍。

《认识完全平方公式》这节课的重点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是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判明要计算的代数式是哪两数式的和(差)的平方。

所以教师追求的不应该一味地加大量,而是针对学生实际来设计最合适的课堂。

02例题宜少 有效删减

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喜欢将教材上给出的例题全部给学生展示。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误区,既然教材面向全体,但每一班学生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火箭班、重点班的孩子例题老师可能不需要不用老师讲,自己完全套公式就可以轻松解决。

平行班的孩子即使老师一步一步引导着做,最后应用的可能会出各种状况。

七年级同学全神贯注的时间有限,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集中注意力不超过半个小时。

教材一共是6个例题,我建议娟子只用三个,有些例题是重复性的,没有多大的意义.

与其让学生不断地听老师讲,不如精讲2——3个,然后让学生去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与时效性。

03 教材整合,精讲精练。

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开门见山导课最好,简单直奔主题,时长不超过3分钟.

完全可以直接选用第一个例题(2x-3)2与第二个例题(4x 5y)2,当然,导课的重点不仅仅是用多项式乘法完成整个过程,而应该放到让学生去比较问题与结果的 关联上,这才真正做到了有效衔接。

按照书上的编排,认识公式( a b)2= a2 2ab b2,然后用几何直观的方式解释公式 的合理性,理解抽象代数运算也有直观背景。

探索第2个公式( a-b)2= a2-2ab b2,相当于类似的过程走了两遍。

但学生在探索第一个公式的时候,很多同学从从数到形,需要一个过程,大多数人理解维度上还是个难度。

事实上,老师在讲完这节课的时候,大多数人会精疲力尽,因为学生理解真的与我们预期不符。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两个公式用类比的方法一起探索,然后再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索两个公式的几何背景。

在课堂检测部分,我给出的建议是一定要让学生练习要简而精,基础与拓展占比控制在7:3,这样既照顾了大多数学生,有给那些吃不饱的孩子送点"零食"

这节课练习应当是贯穿始终的,无论是导课还是探索新课,一直都是学生子在使用完全平方公式。


事实上,2015年,我在听陕西师范大学大学一位省级名师讲这节课时,只准备了3页课件,所以无论课件多还是少,教会学生做题才是王道.

用我们陕西的一句方言来作为结束语:白猫好猫,逮住老鼠就是猫.

共勉.


END

我是木子老师,一位热爱文学的数学老师,专注教育,喜欢用文字与您沟通交流,期待你的关注.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如何改课件(我帮同事公开课改课件)(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