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部编文言文系列醉翁亭记中考题)(1)

一、(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9.解释下面加线的词。(4分)

(1)伛偻提携 伛偻:

(2)泉香而酒洌 洌:

(3)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

(4)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

10.下列各组加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11.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2.【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2分)

【答案】

9.(1)驼背,指老年人。(2)清。(3)错杂的样子。(4)就,靠近,到。

(4分。每小题1分)

10.B(3分)

11.(1)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2)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句式翻译恰当即可)

12.【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题)

文言文阅读(17分)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2 分)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 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因为本其山川

④遂书以名其亭焉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1)山水之乐 (2)乐其地僻而事简

B. (1)在乎山水之间也 (2) 幸生无事之时也

C. (1)名之者谁? (2) 修之来此

D. (1)山行六七里 (2)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17. 【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 和_ (用原文语句回答)。【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答案】

13.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① 像鸟的翅膀一样 ② 情趣 ③根据 ④起名,命名。

15. B

16. ①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

②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17. 【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和_ 喜与予游也 (用原文语句回答)。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 与民同乐 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三、(2018年广西贺州市中考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乙】

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②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志:记。②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③占:占卜。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乙卯: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⑥忭:高兴,快乐。

10.下列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B.佳木秀而繁阴 秀:草木茂盛

C.民方以为忧 方:刚才 D.甲子又雨 雨:下雨

11.下列对文本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之乐。

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

C.甲文第①段是交待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存的脉络是连贯的。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12.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官吏相与庆于庭

13.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答案】

10.C

11.D

12.(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2)官吏们共同在厅堂庆贺

13.示例一: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明白了,不管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有一颗向上的心,做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乐观前行。

示例二: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看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有抗挫能力,在今后的工作要努力奋发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

【解析】

10.试题分析: C项,方:才。“民方以为忧”,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11.试题分析:“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错误,应为“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注意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1)句中“乐”,乐趣;“得”,动词,可译为“领会”;“寓”动词,寄托。(2)句中“相与”,共同;“于”,介词,在;“于庭”,状语后置。所以两句翻译为:(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2)官吏们共同在厅堂庆贺。

13. 根据“问题即是答案”的原则,解答此题,应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概述出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所体现的思想、精神,他们二人写作此文时的政治处境相似,思想也极为相似:都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但都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都在逆境中努力奋发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这都给我们人生重大的启示,只要能体现以上几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唐德宜《古文翼》卷七:“记体独僻,通篇写情写景,纯用衬笔,而直追出‘太守之乐’,其乐句为结穴。当日政清人和,与民同乐景象,流溢于笔墨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