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山,各行各业都有一套自己人才懂的话语,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于乳腺癌你应该知道些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关于乳腺癌你应该知道些什么(这些乳腺癌的行业黑话)

关于乳腺癌你应该知道些什么

隔行如隔山,

各行各业都有一套自己人才懂的话语。

比如“杠上花”,“海底捞”,

不是资深麻友哪能知道这其中的快乐!

因此一个经验老道的抗癌斗士,对于乳腺癌的“行业黑话”自然也要了如指掌!

一起来测测这些“行业黑话”你能答上来几题!

第一关:病理报告

ER

雌激素受体,“-”表示阴性,“ ”表示ER为阳性,通常“ ”越多,表示患者雌激素受体水平越高,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效果越好。

PR

孕激素受体“ ”越多,表示患者孕激素受体水平越高,与ER一样,是选择内分泌治疗的指标。

HER-2

人类表皮因子受体受体2,HER-2(0)和HER-2(1 )表示免疫组化结果为阴性;HER-2(2 )表示尚不能确定是阴性还是阳性,需要FISH(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进一步确定;HER-2(3 )表示阳性。

如果这个指标过度表达,呈阳性,就说明癌细胞恶性程度更高,侵袭性更强,进展更快,相对更容易发生复发、转移,是个有点令人讨厌的指标。

Ki67

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百分数越高,说明肿瘤生长越快,组织分化越差,但是相应的更化疗敏感,效果也就会更好。

TNM分期

T:表示原发肿瘤的大小。医学上将肿瘤的大小分为三个区间:≤2cm(T1),2~5cm(T2),≥5cm(T3),已经侵犯胸壁或皮肤(T4)一般来说,肿瘤越大,病理T分期越高,预后越差。

N:有无区域淋巴结转。

N0——指的是在肿瘤附近区域淋巴结未扪及,可能以往已切除

N1——肿瘤同侧的腋下淋巴结有肿大,但是淋巴结尚可以活动。

N2——肿瘤同侧腋下有很多淋巴结肿大,且它们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发生黏连导致它们不能活动。

N3——肿瘤同侧深部的淋巴结有转移,例如同侧锁骨下、上淋巴结转移。

M:是否有远处器官的转移,无转移M0,有转移M1。

脉管癌栓

脉管癌栓是乳腺癌预后的一项指标,如果检测报告表示脉管内见癌栓,说明肿瘤细胞已经随血流而附着在血管壁上了,这样一来,肿瘤细胞往远处转移的危险将大大升高。因此脉管内有无癌栓的检查可以帮助患者明确肿瘤细胞是否有远处转移的风险,以便对患者癌症是否转移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查,为后期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第二关:复查报告

乳腺结构紊乱

大多数情况下导致乳腺结构紊乱的主要因素为腺体增生,局部细胞恶变所导致的腺体结构紊乱占比极少。不过,如果乳腺结构紊乱伴随肿块、不对称致密或钙化现象,则需要进行活检,明确是否为恶性[1]。

高密度影

大多数乳腺癌呈高密度或等密度,极少数可呈低密度[1]。但高密度影不一定就是有肿瘤发生。具体还要看高密度影的周围是什么情况,比如是否有肿块、钙化形态、结构扭曲、不对称、乳腺内淋巴结、皮肤病变、单侧扩张的导管以及伴随征象。

另外,还需结合部位以及其他的检查和疾病好发的年龄段、临床病史,经过医生具体分析后,再针对性的检查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锁骨上窝低回声结节

结节不描述乳腺超声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小肿块。

在乳腺超声检测中,常见的回声主要包括强回声结节、低回声结节、无回声结节以及弱回声结节四种。其中,低回声结节是最常见的,代表乳腺的实质结节[1]。但是,低回声也并不能肯定该结节为恶性或良性,需要临床医生结合其他超声特征、检验指标做出综合分析,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第三关:肿瘤治疗

一线治疗

指的是诊断以后的首轮治疗,这时的治疗方案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也称为基本治疗或疗法。一线治疗的目的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治愈癌症。

二线治疗

指的是在一线治疗后,患者再次出现肿瘤进展,且对一线治疗方案耐药,需要更换抗癌机理不同的方案。和一线相比,二线治疗方案或疗效劣于一线,或副作用偏大,或价格偏高。

三线治疗

指的是二线治疗失败后,再次换用其它方案的治疗。一般到三线时,可选择的药物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就相对较少。

第四关:常见指标

CEA

癌胚抗原,是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胚胎抗原,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CEA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依次为结肠癌(70%)、胃癌(60%)、胰腺癌(55%)、肺癌(50%)、乳腺癌(40%)、卵巢癌(30%)、子宫癌(30%)。

CA15-3

癌抗原15-3可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术后随访和转移复发的指标。对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较低(60%),晚期的敏感性为80%,转移性乳腺癌的阳性率较高(80%)。

这些比较常用的乳腺癌“行业黑话”,单看名字你一眼就能知道的有几个呢?分享给你的姐妹一起测试一下,看看谁才是最资深抗癌觅友呢!

参考资料:

[1]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21,31(10):954-1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