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诗词者如何区分平仄音,非常简单,就四个字: 非平则仄。

一、普通话(中华新韵体系)

第一声、第二声(上平和下平) ,均属平声。

第三声、第四声(上声和去声) ,均属仄声。

如果依《中华新韵》创作诗词,这样区分平仄便可以了。

诗词写作平仄(诗词写作练习一)(1)

5、中古音中的小部份平声字,今读仄声,也有小部份仄声字今读平声,各举一例:

今平古仄

今音:zhí 平水韵:寘 例诗:

清凉寺送王彦鲁(宋·王安石)

空怀谁与论,梦境偶相值。

莫将漱流齿,欲挂功名事

今仄古平

今音:jù 平水韵:虞 例诗:

读晋史(宋·黄庭坚)

天下放玄虚,谁知与道俱。

唯馀范武子,乃是晋诸儒。

这一部份合共也就四十余字,今人创作大多将其作多音字怱略,这也无不可。如需细究,也可向我索取资料。

在刚开始练习时,大家可将上述第4第5点先怱略掉,就按普通话读音区分平仄。以后,如遇到入声字我会提醒,这样几十个常用入声字也很快便可记下。

好了,现在大家可关注下此号,也麻烦大家把本文转发一下,因为很多人还不知道已经开始。

诗词写作平仄(诗词写作练习一)(2)

今日练习:(学写诗词必须练习,如不随课程参与练习,文章看一百次也没用)

在回复中贴上一首诗句(最好是自己作品),并标出平仄。(如未掌握入声字,先怱略,按普通话标即可) 。如有余力,也可随便拿些诗词试下标平仄。在做对联出句,对句时也可开始标一下。

还有一点就是以下回复的号,都互粉一下,也算学友了,方便以后相互交流。

练习示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其中: 白、日、入、欲、目、一为入声字),可记下。

关注并参加练习后,依课程下周赠送如下资料,有需要者可向我索取。

1、《快速掌握常用入声字》(带诗例)

2、《今古音平仄相反的韵字》(带诗例)

3、《常用可平可仄的韵字》(带诗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