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月,杨勇将军在劳动时不小心摔断了腿,伤势非常严重,当地医院要给他做截肢手术。杨勇一听炸了,说:“我在战场上都没截肢,现在要我截肢?”说什么也不同意手术。

周总理听到这个消息,亲自打电话派专机把杨勇接到北京治疗腿伤,北京医院的技术和设备要好得多,杨勇顺利保住了腿。几个月后,杨勇出院了,他正思考着接下来要去哪里。

怎么牺牲的杨勇(杨勇不慎摔断腿)(1)

图|杨勇

原来,老战友曾思玉请他去武汉,陈锡联请他去沈阳,杨勇一时不知如何选择。不久,杨得志路过北京,顺道来看望杨勇,对他说:“我这有一席之地,到山东来吧!”杨勇一听,欣然同意,收拾好行李,跟着杨得志来到山东青岛。

杨勇为什么得周恩来如此看重?又和杨得志有什么交情,为什么别人邀请他不去,杨得志一邀约,杨勇不假思索就跟着去了?

杨勇上将,上将杨勇

杨勇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这年,孙中山等人刚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思想在这片土地上留有残余。无数爱国志士、革命烈士致力于打破桎梏,将满目疮痍的祖国引进一个美好的新时代。

杨勇童年时期,轰轰烈烈的北伐和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杨勇的父兄都积极加入到当地工农运动当中。杨勇深受他们的影响,受革命思想的熏陶,15岁时也义无反顾投身革命运动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战士。

“马日事变”爆发,杨勇积极加入浏阳工农义勇队攻打长沙。1930年,杨勇正式加入红军,成为共产党员。杨勇原名杨世俊,他觉得这个名字不能体现革命精神,于是改为杨勇,意为勇往直前,英勇无畏地进行革命。

杨勇不仅作战勇敢,还擅长宣传工作。当时环境艰苦,物质条件极差,再加上战斗频繁,伤亡惨重,杨勇一边以身作则,一边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他说:“艰苦是胜利的开始,今天的苦是明天的甜。”所以,杨勇带领的部队总是士气高昂,作战勇敢,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务。

怎么牺牲的杨勇(杨勇不慎摔断腿)(2)

一次,杨勇率领红三军团与敌人狭路相逢,战斗一枪打响,双方措手不及。杨勇带头朝敌人猛冲,一发子弹从杨勇头顶中央穿破头皮,顿时血流满面,可他全然不顾,继续冲杀。战后,杨勇受到军团长彭德怀的称赞,并被授予三等红星奖章。而同时一块两厘米长,永不生发的弹伤也留在他头顶上。

1934年,红军被迫长征,踏上漫漫两万五千里的征途。红军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不慎落入老蒋的包围圈。老蒋疯狂叫嚣:“杀尽共匪!”生死存亡之际,杨勇担下掩护中央纵队过湘江的重任。

战斗打响,一时间炮火连天、血肉横飞,数十倍敌人如蝗虫般扑过来。一批战士倒下,又一批战士牺牲,杨勇率部拼命抵抗,死战不退。团长牺牲了,代理团长也牺牲了,两昼夜的厮杀,杨勇杀红了眼,愈战愈勇。

突然一颗子弹飞来,钻进杨勇右大腿。他咬牙将弹片拔出,大声呐喊着冲出战壕。战士们随之蜂拥而上,与敌人展开肉搏战。面对英勇无畏的对手,敌人败退下去,掩护任务终于完成,中央纵队顺利渡过湘江。

在赤水河畔,红军发起反攻,激战3个小时,冲破敌军阵地。增援部队很快赶到,战斗愈打愈烈,形势十分危急,红军伤亡严重,杨勇又一次率部冲锋。突然,一颗子弹从他右腮穿入,又从唇部穿出,杨勇6颗牙齿被打落,顿时血如泉涌。嘴指挥不了战斗,杨勇就用笔下达命令。

怎么牺牲的杨勇(杨勇不慎摔断腿)(3)

图|毛泽东

脸、手、笔、纸上到处都是血,杨勇最终由于失血过多倒在血泊中。这次伤愈后,杨勇脸上留下了一个弹窝,他常笑着对人说这是战争留给他的酒窝。后来,毛主席夸赞他说:“杨勇上将,上将杨勇!”杨勇,果真不负其名。

杨勇得志,生死不弃

杨勇认识杨得志是在一次红军会议上。

杨得志,1911年1月生于湖南醴陵一个贫苦家庭。1928年,杨得志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成为红四军中的一员,不久加入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建和反“围剿”战争中,杨得志身经百战,从一名战士迅速成长为红1团团长。

长征期间,杨得志率红1团作为先遣部队,多次掩护中央机关安全转移。乌江,西楚霸王自刎之地,江水浩荡,是一道天险。杨得志率部行至江边,身后的敌人紧追不舍。千钧一发之际,杨得志当机立断,命战士们砍断山竹,扎成竹筏,在敌人眼皮子底下顺利渡过乌江。

不久后,“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也是杨得志的杰作。红军在强渡金沙江后,行军数百里来到大渡河边上,大渡河宽三百米,两岸高山耸立。红军抵达时,刚好遇上暴洪,湍急的河水,涌卷着急流,喷吐白浪,据说威震一时的石达开就是战死在这里。

怎么牺牲的杨勇(杨勇不慎摔断腿)(4)

图|蒋介石

为打碎老蒋的白日梦,争取生机,北上抗日,红军必须抓紧时间渡过大渡河。杨得志率领的先遣队红1团当仁不让,率先抵达大渡河。杨得志和孙继先亲自挑选18位勇士,分两批渡河。可敌人也不吃素,他们在对岸疯狂朝渡船开火。

第一批九个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渡到对岸后,杨得志高喊指挥:“继续射击!”命令南岸火力压制敌人。此刻,第二批九个勇士也到达对岸。

18个战士齐上,不顾生死,带着手榴弹、大刀、机关枪,一起冲进敌群,将敌人杀得仓皇北逃。杨得志的红1团夺取了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作为长征途中最光辉的一页,被永载史册。作为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杨得志多次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杨得志立了大功!”周恩来也赞他率领的团是“天下第一团”。

杨勇和杨得志,一个英勇无畏,一个指挥如神。早就闻知对方的英勇事迹,两人对彼此心生仰慕、钦佩不已。但由于种种原因,杨勇和杨得志始终没有机会见面。终于在1936年一次会议上,两人相逢,一见如故,从此亲如兄弟。

杨勇率先走到杨得志身边和他聊天。一聊才知,两人是老乡,杨得志家在醴陵,杨勇家在浏阳,两地相隔不远,这下显得更加亲近。得知杨得志稍微年长,杨勇脱口而出:“老杨哥!”这句“老杨哥”,杨勇一喊就是一辈子。此后,无论在哪里相遇,杨勇就像个小弟般,拍拍大哥的肩膀,亲切地唤声老杨哥。

怎么牺牲的杨勇(杨勇不慎摔断腿)(5)

战争路上友情长,杨勇和杨得志很快迎来了并肩作战的机会。那时,国共两党达成第二次合作不久,国民党军在日军的紧逼下,节节败退,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深受打击。山西平型关,我军准备在此伏击日军一个王牌部队,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从而激发军民抗日热情。

杨得志率部打前锋,杨勇断后,配合得天衣无缝,那叫一个大快人心,畅快淋漓。尽管这场战斗在杨勇左肩留下了一个永久的伤疤,但他毫不在意。战后,杨勇意犹未尽,对杨得志说:“老杨哥,和你打仗真带劲,以后我就跟着你。”

杨得志开玩笑道:“跟在我身后可不行。我们要并肩作战,才能战胜日军,把日本人赶出去。”“老杨哥,你放心,战场上杨勇绝不后退!今后咱们齐心协力,生死不弃!”杨勇郑重地表示。严肃的表情把杨得志都逗笑了。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我国军民获取战争胜利的信心。而日军在这之后,与杨得志部多次交手,没有占到一点便宜。这让日军非常恼火,于是对杨得志恨得牙痒痒,发誓定要将他擒获,斩首示众,挫骨扬灰。

为此,日军不惜布下天罗地网。在山东东明县,杨得志被敌军重重围困,难以脱身。由于双方兵力过于悬殊,杨得志孤军作战,很快就陷入绝境之中。对此,他毫无畏惧,早已做好为国捐躯的觉悟,更加英勇地冲向敌人。

“无论身陷何种境地,绝不能做逃兵!兄弟们,今日我们拼死一战,让日本人瞧瞧,我们可不是好惹的!”杨得志高举枪支,鼓舞战士们的热情。战士们受到号召,身怀一股热血,随着杨得志再次冲入战场,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

怎么牺牲的杨勇(杨勇不慎摔断腿)(6)

图|杨得志

另一边,我军各部将领齐聚指挥室,气氛严肃。摆在大家面前的只有一个问题:救还是不救?如果不救,杨得志等人必死无疑;如果救,那么前去支援的部队极有可能在日军的重兵下全军覆没,和杨得志等人一起葬身沙场,这个险值得冒吗?

最后经过慎重考虑,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弃车保帅,牺牲杨得志一个部队,保全剩下的兵力。原先一声不吭的杨勇,听到这个结果,腾地一下站起来,拍案而起,红着眼睛大怒:“你们都不去救,我去救!我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他去死!”话毕,杨勇骑上马,率领一个支部前去救援。

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杨得志浴血奋战,时间一点点过去,恰似生命一点点流逝。敌人冲破防线,一拥而上。看着密密麻麻的日军,杨得志仰首问天:“今日,我杨得志真要葬身此地了吗?”天空没有回答他,只是耷拉着脸,灰蒙蒙地一片;大地没有回答他,只有因战争升起的硝烟。

枪炮声、厮杀声近在耳旁,杨得志突然平静下来。为国而战,他从不后悔,只是心中有个遗憾,没能看到驱逐日军的那天。“多杀几个,老子就赚几个。”杨得志一抹脸上的灰土,准备冲进敌群,同归于尽,给敌人最后一击。

这时,杨勇骑着大马跃入战壕,高声大喊:“老杨哥,我来了!”在生死存亡的最后一刻,杨得志等来了杨勇。杨得志顿时热泪盈眶,忍不住骂道:“臭小子,你嫌死得不够快?”杨勇翻身下马,与杨得志并肩而立,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回道:“要死一起死!”

有了杨勇部队的协助,战士们重新燃起希望。两兄弟默契十足,带领两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如神兵附体一般,将嚣张的日军打得措手不及,最后丢盔卸甲,落荒而逃。

怎么牺牲的杨勇(杨勇不慎摔断腿)(7)

图|败逃的日军

事后多年,杨得志对杨勇的相救之情仍念念不忘,他表示:“若没有杨勇,我早就壮烈牺牲在山东了。”杨勇却说:“没有兄弟,哪来的祖国?为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就是杨勇和杨得志的生死之交。

后来,杨得志和杨勇驰骋在华北地区多年,为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哪怕身负不同的任务,常年不在一处,他们也时常记挂着对方,给予对方力所能及的帮助,维持着美好的友谊。

三杨开泰,总理大赞

与杨勇、杨得志齐名的另一位上将叫杨成武,三人合成“三杨”。朝鲜战争爆发后,杨得志首先率部进入抗美援朝第一线。周恩来特地为他们践行,自豪地说:“要把你们‘三杨’都拿出去,让美国人瞧瞧,就叫‘三杨开泰’!”

不久,杨成武也上了朝鲜战场,只有杨勇呆在国内。杨勇为此生了一肚子气,凭啥不让自己上?杨勇虽满腹牢骚,但也还是乖乖接受命令。后来,杨成武因病回国,杨勇接替杨成武的位置,这才来到梦寐以求的战场。然而这时,战争都快结束了,气得杨勇独自飞到朝鲜。

在志愿军总部,杨勇见到杨得志心情才好点,兴奋地直呼:“老杨哥!”边喊边跑上前去,用力地握住他的手,久久没有松开。昔日交付生死的战友,如今在异国战场相遇,再次为祖国而战,两人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

怎么牺牲的杨勇(杨勇不慎摔断腿)(8)

与此同时,交战双方正处于僵持阶段,停战合约反反复复签不下来。毛主席怒了:“打!狠狠地打!武力是敌人唯一能听懂的语言。”杨勇率部在金城反击战中给了美军沉重一击。这战打得相当漂亮,还得到了主席的夸奖,杨勇终于放下先前的小郁闷,绽放出得意的笑容。

1954年2月,杨勇任副司令,作为杨得志的“副手”,主持志愿军总部的工作。两人合作一段时间后,杨得志先行回国,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留在朝鲜的杨勇担起主要领导工作,接任志愿军司令员。

而后,从前线归来的杨得志与杨勇两人,均被中央委以重任。他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保卫国家安全和加强部队全面建设上。1955年,杨得志与杨勇都被授予上将军衔,分别在济南、北京两地,进行部队大练兵。

尽管他们没有同在一个地方工作,但二人在战争年代结下的深厚情谊始终没变。杨勇每次见到杨得志,都会热情地唤一声“老杨哥!”杨得志听在心里,非常高兴。

我这里尚有一席之地

时光飞逝,很快来到1971年。当杨得志听说杨勇摔断腿时,说什么都要抽空来看他。杨勇一见杨得志,伤口也忘了疼,口中叫着“老杨哥,老杨哥”,就想跳下床来迎接。杨得志一把扶住杨勇,把他按回病床上,亲切询问近况如何。杨勇一一回答。

当杨勇说到两个老战友分别邀请他去武汉、沈阳时,不知如何选择。“说实话,两个地方我都不想去。现在以我这样的情况,恐怕会连累他们啊。”杨勇心思忡忡地说。

怎么牺牲的杨勇(杨勇不慎摔断腿)(9)

“若不嫌弃,我这里尚有一席之地。青海那里有一所疗养院,面朝大海,环境特好。你不用怕给我带来麻烦,我们可是有过命交情的兄弟……”杨得志热情地说了一大堆。

杨勇听后心里温暖极了,此举无疑是雪中送炭。加上他一向与老杨哥感情深厚,当场就同意了。杨得志也非常高兴,闲话半晌过后,就去安排杨勇前往青海疗养一事了。

腿上差不多痊愈后,杨勇携妻带女,架着双拐来到青岛某疗养院。那时候的杨勇将军,心无琐事,乐得清闲。可以说,这是他一生中难得的清闲日子。

疗养院面朝大海,海风轻拂,海浪一下一下拍打在海滩上,杨勇常常拄着拐杖在附近活动。有时零星的海带飘到海边,杨得志便带着孩子们下海打捞,加一顿餐;有时沙滩上的蛏子、螃蟹慢悠悠跑出来,杨勇他们乐极了;附近还有一块麦地,杨勇经常和孩子们“偷”野菜。

在老杨哥的多方关照下,杨勇在青岛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心情下,腿伤也一天天好起来,从双拐换成单拐,单拐换成手杖,最后手杖也可以扔了。

远在北京的周总理很关心杨勇的身体和生活状况,曾多次询问杨勇的近况。得知杨勇在青岛养病时,周恩来这才放下心来。

怎么牺牲的杨勇(杨勇不慎摔断腿)(10)

图|周总理

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杨勇告别老杨哥,离开青岛,复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那天,杨得志亲自为杨勇设宴送行。一别经年,杨勇与杨得志再次迎来一同工作的机会。当时,杨得志任总参谋长一职,杨勇全力协助他工作,这是杨勇第三次当杨得志的“助手”。

为了让杨得志尽快了解部队情况,杨勇不顾自己的病体,多次陪杨得志到外地视察。有一次,他们来到部队视察时,天空突然下起雨来。杨勇和杨得志不顾风吹雨打,一段不落地看完了所有军事表演课目,使部队上下深受鼓舞。

之后,杨勇陪同杨得志来到西沙群岛。一方面视察岛上建设,另一方面询问指战员们的生活情况。离岛时,战士们排成一排为两位首长送别,他们恋恋不舍地说:“希望首长再来!”杨勇看到战士们不畏艰苦建设祖国,非常高兴,爽朗地回答:“一定再来看大家! ” 杨得志也感到十分激动,他和杨勇约好:“明年春天再来!没想到这却成了永远的遗憾。

1982年,杨勇感觉身体大不如前,检查后确诊为肺癌。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明显有所好转。期间,杨得志曾劝杨勇休息一年,可他执意不肯,说:“我们是革命的幸存者,活着就要为祖国拼命,不然怎么对得住牺牲在战场上的兄弟呢?”

怎么牺牲的杨勇(杨勇不慎摔断腿)(11)

杨得志闻言,想起昔日的战友们,也忍不住泪眼婆娑。尽管杨勇意志异常坚强,但病魔还是毫不留情地袭击了他,再次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杨得志总是放心不下,几次到医院探望杨勇。他总是叮嘱杨得志:“我自己的病情我心里清楚,你工作多,不要为我分散精力。”

后来杨勇病情恶化,时日无多,他吃力地对杨得志说:“你和医生说一下,没必要浪费药了。国家还不富裕,钱要用在刀刃上。”杨得志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无法接受戎马半身的战友即将离他而去。

1983年1月5日,医院传来杨勇病危的消息。杨得志急忙赶到医院,此时杨勇正在接受抢救,当晚杨得志久久不能入睡。凌晨,秘书轻轻敲响房门,杨得志的心如坠入冰天雪地里,当他再次赶到医院时,好友已经闭上眼睛,永远离开了。

从前的一幕幕仍在眼前,一声声老杨哥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