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最催人泪下的一集(姚晨躲车里痛哭)(1)

作者:微微

- 1 -

《都挺好》火了,豆瓣评分8.5。最近几天上了好几波热搜,比如「苏家三个男的都很自私」。

我朋友圈也看到好几个人在讲这部剧:太扎心;全程代入女主观看差点没气死;想叫郭京飞出来挨打……

连一个几乎从不看国产剧的朋友,都说自己连刷了8集,看到了整整凌晨三点。

姚晨最催人泪下的一集(姚晨躲车里痛哭)(2)

剧里姚晨饰演的苏明玉,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

打记事那天起,她就是家里最不受待见的人。

洗碗、擦桌子、扫地,家里的家务活要女孩子干,二哥明成的衣服也要她洗。

姚晨最催人泪下的一集(姚晨躲车里痛哭)(3)

两个哥哥的早饭是火腿加鸡蛋,果汁或牛奶;她呢,就是一碗泡饭,一杯白开水。

姚晨最催人泪下的一集(姚晨躲车里痛哭)(4)

二哥出去旅游,要2000块钱,妈妈痛痛快快就给了;她要1000块补习费,却都不给。

姚晨最催人泪下的一集(姚晨躲车里痛哭)(5)

最让人来气的!是苏母宁愿花钱,给分数线都没上的二哥买个二本;招呼都不打就卖掉了她的房间,供大哥去留学;

却让她放弃多年考清华的梦想,去读免费的师范生。

姚晨最催人泪下的一集(姚晨躲车里痛哭)(6)

面对她妈的安排,明玉无力地痛哭,却更加被苏母呵斥,「哭什么哭,你觉得委屈了是不是?把你生下来养这么大,我们容易吗?

——太真实了,这些话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每当我妈说她为了我如何牺牲,我就只能乖乖闭嘴。这里的潜意识是:都是我,如果不是我,他们就会有他们自己的人生。

但明玉却大逆不道,她拍桌而起,声嘶力竭地反驳了回去,「我让你生我了吗?我让你养我了吗?你生了我就要负责,而不是光图快活!」

这是她面对伦理绑架的一种控诉。尽管最后,这场闹剧还是以她挨了苏母狠狠的一耳光收场……

- 2 -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说《都挺好》是一部讲重男轻女的剧。

其实远不止如此,它关乎中国式传统家庭的通病:只讲伦理与分工,不讲自我与尊重。

在苏母眼里,儿子考上名牌大学,可以给苏家光宗耀祖——那是小香火;但女儿「上那么好的学校有什么用」,工作稳定,离家近就行,负责嫁人和养老——那是小棉袄。

苏母把儿女不同的功能设定,安排了个明明白白。就像当年她的父母,给她的安排一样。

你有没有过好奇,这个漂亮又精明的苏母,怎么就嫁给了懦弱自私的苏大强?

姚晨最催人泪下的一集(姚晨躲车里痛哭)(7)

我一开始也想不通,直到看了《都挺好》的原著,才发现他们上一辈人的真相……

苏母嫁给苏大强是被母亲逼的,因为他是城里人,可以帮自己和弟弟迁入城市户口;苏大强娶苏母,因为她漂亮能干,可以帮老苏家传宗接代。

于是两个人结合在一起,他们各顾各的,操持家里,却从来不会像欧美剧里那样有拥抱或亲吻。——「喜欢」和「组建家庭」是两回事。

这样生活了几年,在城市立足了脚跟,苏母提出了离婚。就像很多人会在孩子高考后离婚一样,那是一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终于要追寻自我的心理。

但最终,为了弟弟的工作问题,苏母和自己的母亲又施计怀了明玉,回归了这个家庭。

所以苏母自己就活成了一个「扶弟魔」。她是父母的女儿、弟弟的姐姐,是嫁给苏大强的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却独独不是她自己。

如果父母自己都没有了自我,又怎么会尊重孩子的自我?

- 3 -

就像《欢乐颂》里樊胜美说的,「一个人的家庭,就是她的宿命。」

苏母在自己父母面前没有接住的东西,又传给了下一代,实现着伤害的代际传承。

李松蔚的老师,心理学泰斗钱铭怡也曾做过一份《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人格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姚晨最催人泪下的一集(姚晨躲车里痛哭)(8)

这不就像苏家教出来的三个子女吗?

父母的溺爱容易让孩子变得任性骄傲,又缺乏独立。就像老二明成,成了一个妈宝男,成家后还在啃老;

过于保护孩子,会让他缺乏社会性,依赖被动又胆怯。就像大哥明哲,失业后还强撑面子无法融入社会;

而对子女的苛责,则可能让她变得顽固、冷血,就像女主明玉。(运气不好的话,就是后者,变得怯懦、缺乏自信心又自尊,类比樊胜美。)

我很喜欢明玉,因为我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姚晨最催人泪下的一集(姚晨躲车里痛哭)(9)

小的时候,我爸妈每天闹离婚,吵得鸡飞狗跳。我都会大喊大叫,「别吵了!你们能不能别吵了!」

以至于现在,我在工作里一被人否定,就会不自觉声音高八度。——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变成了一个敏感好强的人。

直到很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习惯来自于原生家庭里的不被尊重。我只有大声说话他们才能注意到我的感受。

我们从一出生就是子女的角色,受着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没有人觉醒,主动打破这份魔咒,谁能保证,这份影响不会又无意识地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

- 4 -

明玉就是那个觉醒者。

在得知苏母又一次不通知她,就把唯一的老宅卖了,只为给二哥买婚房后,明玉跑回家,将这么多年的委屈统统发泄了出来,她质问母亲凭什么。

苏母的回答却是冷冷的一句,「苏明玉,你是个女孩,你怎么能跟你两个哥哥比呢?你以后要嫁人,我们只负责养你到18岁。」

姚晨最催人泪下的一集(姚晨躲车里痛哭)(10)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对这个家没有太大价值。

——母亲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她忘记了自己十几岁的时候,也像明玉一样,渴望着什么,反抗着什么。

「你嫌弃我是个女孩,你为什么要生我?你生我又不养我,你生我干什么?」

那一天,明玉18岁,她真的就冲出了家门没有再回去。

这一幕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因为我习惯了「天下无不是父母」的观念,默认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纠缠,但从没想过还有一个事实:

我们还有选择权,可以离开父母安排的路径,去其他的地方。

那一天起,明玉没有再花过家里一分钱。就像断臂求生,她将自己对父母的期待彻底打碎,开始勤工俭学,决心出人头地,活出真正的自己。

姚晨最催人泪下的一集(姚晨躲车里痛哭)(11)

如果无法改变家庭,那就不被家庭改变。

明玉遇到了伯乐,她的师傅老蒙,终于靠自己的努力,成了职场上雷厉风行的狠角色。

看着她处理事情手起刀落的样子,我忍不住感慨:「这就是我小时候不甘心,攥着劲想象自己以后活成的样子啊。」

- 5 -

明玉就像《封神榜》里的哪吒,割肉还父,割骨还母,离开家变成了一抹魂魄。幸得师父太乙真人帮助,以莲花为身,完成了对原生家庭的摆脱,重塑新生。

《都挺好》里有一场戏令人印象深刻,柏邦妮也讲过,就是明玉跑去成都跟客户赔罪,喝多了一个人回到宾馆。

那时她已经醉得不行了,踉踉跄跄地把自己搬到了浴缸里,刚要睡去,突然又恢复了片刻的意识。她把身上的西装脱下,挂了起来,然后攥着手机,这才睡了。

姚晨最催人泪下的一集(姚晨躲车里痛哭)(12)

因为不管多累,明天起来她还是那个雷厉风行的「明总」。是的,不是「苏总」,而是「明总」。

这个女人费劲力气从苏家挣脱出来了,但她的安全感却还是那么少,少得让人心疼。

如果说「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那么明玉,你做的已经够多了。

姚晨最催人泪下的一集(姚晨躲车里痛哭)(13)

真希望多年后的你,再次走在老宅的巷子里,看到记忆中那个18岁的自己,可以叫住她,抱抱她,感谢她当初的勇敢,让你摆脱了原生家庭,活出了现在的自己。

现在,你也可以放松紧绷的神经,享受爱与被爱。

姚晨最催人泪下的一集(姚晨躲车里痛哭)(14)

id:mom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