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朦胧的情诗短句(浅蓝一种独特的诗意表达)(1)

范明近照

《多少日子淡成了浅蓝》既是范明的一首诗歌,又是她的新诗集的书名。透过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我们看到了作为诗人的范明,在其诗歌创作中所呈现出的一条清晰的脉络。一个优秀的诗人,从来都是有着自己不懈的追求,甚至有着鲜明的诗学主张的。比如陶渊明,尽管其也写过《咏荆轲》这样“怒目金刚”式的激情之作,但就其总体风格而言,却依然是平淡冲和的。范明在诗歌写作中所进行的可喜探索在于,她发现了一种平淡的冲和之美。为此,我愿将这样的发现称之为独具范明风格的“浅蓝”式写作。这样的写作,与某些诗人刻意为之,用力过猛的矫情和煽情式的写作是截然不同的。在范明的诗歌中,一切都是那么恬静幽美、清新自然。范明的诗歌,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和对生活的诗意的发现。就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一切都是源于自然,顺其自然。

发现生活的诗意,是一个诗人必备的能力,同时也是衡量一个诗人是否具有真正的艺术才能的试金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上放羊的人们,可以说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这样习以为常的景象,但除了诗人,谁又能够从这样平凡日常的现象中发现出如此美好的诗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原生态”的诗句,同样是陶渊明在劳动之余令人欣喜地发现。因为有了陶渊明这样的诗,菊花和南山从此便紧密地与宁静和悠闲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远离世俗的高洁的形象。陶渊明的诗歌,除了犹如天籁一般的自然之外,其主要是源自于内心的真实。一旦远离官场,他就心甘情愿地做一个成天与土地打交道的真正的农民,“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在这样的诗句里,我们看不到任何的失落与抱怨。因为,远离污浊的官场,是陶渊明在经过反复的思考之后所做出的慎重的选择,也是其最好的选择。尤其可喜的是,范明的血液里,有一种天然的,远离浮华的基因,并在写作中营造出了一种平淡而又独特的诗意。她用“蓝色”作为自己诗歌的主调和特有的底色,营造出一种美好的艺术氛围。这样的色彩,经过时间的淬炼,最终形成一种属于范明诗歌的专属意象——浅蓝。

就总体风格而言,范明的诗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在深圳众多的诗人中,范明的诗歌突显出她执着的写作理想和鲜明的艺术追求,将生活的浮华与喧嚣进行诗意的过滤,从而形成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触目皆是诗意的平淡冲和之美。平淡并非平庸,它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诗歌写作风格,可说是一代又一代诗人往往求之不得的至高境界。惟其如此,宋代诗人梅尧臣才深深地感叹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此殚精竭虑,追求终生。“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的这首《春日偶成》,可说正是其在寻常的日子中妙手偶得,信手拈来的经典之作。这样的诗歌,看似随口而出,平淡无奇,但却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为人们口口相传,并且雄踞古代著名的诗歌选本《千家诗》的榜首。平淡是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朴实心态;是从天空中的一缕白云发现迷人的诗意;是从远方徐徐吹来的凉风中,感受到快意的人生。诗人的日子和平常人一样,都是一天一天地过的,但诗人的不平凡和伟大之处却在于,用一双诗人的眼睛,发现出不平凡的诗意:

树枝轻摇

叶子沙沙

一缕清凉在窗口徘徊

当我路过花坛

听见草尖上窃窃的笑声……

——《我感到了风的存在》

这样的诗歌,可说是范明向陶渊明的致敬之作。它质朴、本真,天然去雕饰。在范明的笔下,抽象的风,借助于轻轻摇动的树枝而具象化,从而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在这样的诗里,连小草也饱含着感情。尤其值得欣赏的是,诗人在表现这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时,并不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草尖上窃窃的笑声”间接地传达出来的。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诗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充分体现出了诗人良好的艺术禀赋和写作才华。基于这种对诗歌艺术平淡风格的追求,我们从范明的诗中,总能感受到一种纯净、含蓄、宁静、清新的自然之美。范明的诗中,常常出现天空、月亮、阳光、大海这样一些看似寻寻常常的词汇,但这些寻常的词汇,通过诗人独特的发现和感悟,形成了一种属于诗人自己的,独特的“浅蓝”式的艺术表达,从而凝聚成为了一首首充满生命气息,耐人寻味的优美诗篇。

范明的诗歌,语言简洁、高度凝练,其画面感之强烈,让人不禁想起俄罗斯画家笔下的油画。《孤独的沙丘》,可说是范明“浅蓝”式写作之余的另一种尝试。“云海充满诡秘/把高山笼罩/旋风刚过/静卧江底的沙粒被卷起/年复一年/聚成孤独的沙丘”。这短短的三十六个字,将广袤无垠的空间和亘古沧桑的时间,与岁月的风雨和波云诡谲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顷刻扑入了我们的眼帘。那座孤独的沙丘承载着多少无言的伤痛与委屈。试想,如果范明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写下去,这就必将是一首平庸呆滞、缺乏变化的诗歌。但深谙诗歌艺术的范明,却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笔锋一转,让所有的疑问都找到了答案:“别担心看不见天空的蔚蓝/最美的时刻还没有到来/还需要虔诚/双手合十,祈祷/沿途的风景归于寂静/蓝得透亮”。佛说因果轮回,做人问心无愧。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都是把失败,或错误归咎于他人,甚至客观的原因,却常常缺乏对自己进行反躬自省和内心进行追问。范明的这首诗,无疑是出类拔萃,令人再三吟味的。它既呈现出可喜的思想深度,又充满着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在当下这个诗歌浮皮潦草,文字泡沫大量泛滥的时代,《孤独的沙丘》堪称是一首情景交融,以艺术的魅力征服读者的好诗。

新诗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上百年的历史。当今诗人的写作,所遭受的诟病从来就不绝于耳。就连著名诗人流沙河都痛心疾首地说:“除了徐志摩、戴望舒、海子少数几个人写的,新诗有多少可以反复读、可以进入典籍的?很少。现在很多诗都是口语、大白话,甚至口水话。”在流沙河看来,“新诗是一场失败的实验”。现代诗歌所进入的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许多写诗,号称“诗人”的人,把“口语诗”等同为“口水诗”,甚至把诗歌当成了分行的文字和无聊的唾沫。许多“诗人”在笔下写出的,都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诗歌被当成了敲门砖;写诗被当做是广场舞一样的大众文化消费和集体娱乐。以诗歌的名义糟蹋诗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众多诗人所面临的最为令人痛心的一幕。但真正的诗歌永远都属于文学的皇冠,只有那些在文学写作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孜孜以求的写作者,才能享有文学的殊荣,戴上诗人的桂冠。

作为一个以散文写作步入文坛的作家,范明近年来潜心于诗歌的写作,且出手不凡,这除了来自于她自身的天赋之外,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于她对诗歌艺术始终不渝的刻苦追求。写诗并非仅仅是一种浪漫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召唤,及其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索。对于人的关怀和生活的思索,既是范明诗歌的出发点,又是范明诗歌的终极目的。

《多少日子淡成了浅蓝》是范明多年写诗的结晶,其中许多篇什都可圈可点,读来余香满口。在我看来,范明的诗歌具有一种敏锐地发现和捕捉功力,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和场景,一旦在范明的笔下出现,立即就变得非同寻常,诗意盎然,甚至妙不可言。

范明,女,湖北武汉人,现居深圳。写作散文、诗歌。著有散文集《休息日》、诗集《听雨集》,《多少日子淡成了浅蓝》。有散文、诗歌作品散见《文艺报》《芳草》《诗歌月刊》《诗林》《朔方》《雪莲》《海燕》《特区文学》等各报刊。广东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深圳龙华区文联副主席,深圳《羊台山》文学杂志主编。

范明诗七首

1、很早的早晨

很早的早晨醒了

但太阳还是躲了起来

这并不影响水流声

沾着露水的花朵点缀的湖畔

清淡的路边

玫红的簕杜鹃从墙缝里长出来

虽然到了初冬该冷的时候

池塘里却簇拥一团心形荷叶

仿佛夏天还没走远

有时偏爱自然的东西

雕琢的事物也是可以的

比如把时光打磨成喜欢的氛围

比如每天的等待

太阳穿过厚重的云雾

透出光亮

2、池塘一景

荷叶漂浮

一片,两片

我猜是谁随兴布置的池塘一景

江南的情绪随之而来

枯黄的阔叶是前景

水波哼着江南小调

进入我的视野

仍敏感于这样的季节

风摇曳着树枝

水面散落的飘萍,柔弱的粉荷

不远的拱桥上行走的人

一排民宿的屋檐

挂着几串红灯笼

3、旧院落

走在旧时光的巷道

想象那时的人

这么大的院子

时间很慢,脚步很轻,情感含蓄

日子过得小心而精致

也有七情六欲,善恶之分

也有许多欢笑和忧愁

大多数都恪守本分,忠厚老实

院子里的风景四季分明

春花,夏风,秋月,冬雪

一年又一年

有人新生,有人老去

如今庭院空寂,人亦不在

淡淡的光影落在旧日的门窗上

4、在海边看日出

凌晨五点,我等待大海醒来

或许它根本没有沉睡

海涛声喧嚷了整个夜晚

提醒我不要错过海上的日出

朝霞渐渐染上云层

太阳近在咫尺,升起来

瞬间投下一束光

海面漾起金黄的涟漪

我沿着开满长春花的海岸线一路追赶

海浪阵阵,拍打礁石

掀起白色的浪花朵朵

小心翼翼踩着细软的沙滩

靠近海,倾听海

大海的神秘一直在心头缠绕

栖居在海滨之城

应是前世今生与海结缘

它的广博它的深邃

我心止泊的方向

5、无 心

时常都是无心

比如路过的风景

拿着手机一路随拍

美与不美都是以后的事

把屏幕上的细节无限放大

当时的美已变了模样

有的不需要仔细看

远远地,朦胧一些

想象心里想要的东西

无心是有心的意外

事物在镜头里呈现

如果仍感觉失望

或许被过度地修饰晃了眼

6、湖边漫步

没想到这里的水这么多

下午的阳光这么好

已经有人在廊桥上遛狗,浅岸上

女人们领着孩子玩耍

冬日里穿着笨拙,神情淡然

和往常一样

这里的水湾被叫做湿地公园

一眼就能望到边的地方

简陋且少有情致

好比单调的这个下午

时间索然度过

然而水面上依旧荡着一束波光

水中的小鱼儿游来游去

偶见有人垂钓

有人用弹弓射杀鱼儿,嘭—嘭—

几棵低矮的树撑着几朵红花

散落在土坡上

我在湖边漫步

吹着冷风,晒着太阳

7、盆 景

风雅取于心性

日常清供乃高山流水

松柏翠竹,万年长青

把自然风物置于晴窗之下一盆之内

满室清气环绕

这些还要精心打理方有灵气

比如清除杂草

给予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就像打理生活,清理多余的负累

多一些赏心悦目之事

时间久了有了神交之妙

怀古人之幽远,思今人之情愫

抚一曲知音,读一卷书香

或陶醉,或冥想

虚静在内心萌发

自在恬然,夫复何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