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史上,铁肩担道义、有豪侠之气的“斧头帮”帮主王亚樵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传奇人物。他早年参加反清革命,继而组织讨袁护国运动,后来刺杀蒋介石,以一己之力组织了“斧头帮”,铲强除暴,伸张正义,在风云际会的上海滩,他让黄金荣、杜月笙一众大亨闻之色变,退避三舍,有“江淮大侠”、“暗杀大王”、“民国第一杀手”等威名。

先是1931年在庐山行刺蒋介石;同年在上海枪击国民党财政部长宋子文。

1932年日寇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王亚樵组织铁血锄奸团刺杀汉奸日寇,4月29日炸死日本派遣军司令白川义则,成为当时在中国被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军官。

1935年11月1日在南京刺杀汪精卫,同年12月暗杀外交次长唐有壬。

就连毛主席都评价王亚樵: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

其实铁血锄奸团中,王亚樵手下还有四名得力干将,且分工明确,号称“四大金刚”。

“四大金刚”当中,郑抱真负责内外联系、行动谋划及武器配备等,堪称军师;余立奎负责军事组织;余亚农在团中专事抗日宣传;华克之负责具体实施锄奸行动,他被称为神秘的百变刺客。

民国顶级刺客王亚樵(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身故后)(1)

按说王亚樵致力于暗杀,无论是手段还是目的,都与共产党并无共同语言。但是,骨子里同情弱者的王亚樵对当时处于困境中的共产党抱有高度同情。

1931年底,中共地下党主办的《红旗日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华克之因而向王亚樵提议:“九哥,你买个印刷厂送给共产党吧,你就给革命立了盖世之功。”王亚樵二话不说,不出三天,筹款万元交华克之转递,使中共《红旗日报》得以继续出版。

一年后,印刷厂又遭查封,王亚樵再次解囊,出钱赎出被关押的工人并安置好他们的出路。

此外,王亚樵还曾为去延安的共产党员提供路费,出资援请律师帮助被捕的共产党员辩护等等。义举不胜枚举,双方也因此建立了联系。

1936年年,成为蒋介石心腹大患、悬赏金达100万大洋的王亚樵看到仅凭一己之力,无力实现大业,于是密派余亚农、张献廷持其亲笔书信前往延安接洽。

不了就在此间,他被闻风而至的军统特务杀害在广西梧州,一代枭雄陨落。不过也正是因为在民族大业上的共同目标,他的“四大金刚”在后来的道路上,跟随共产党继续完成民族解放大业,成就不小。

王亚樵遇害后,郑抱真回到家乡寿县组织抗日武装,担任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一路军第二支队支队长。1938年秋,他率部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淮南抗日游击纵队纵队长、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副司令等职。

1949年后,郑抱真先后担任合肥市长、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副主任、安徽省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12月病逝于上海,享年57岁。

1935年,余立奎由于参加行刺汪精卫在香港被捕,1936年被引渡至南京后,被国民党政府判处死刑,遭长期关押至1948年释放。

1951年后,余立奎历任皖北行署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安徽省政协第一、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1967年去世,享年78岁。

1938年春,余亚农任皖北人民抗日自卫军第5路指挥。日军投降后,余亚农经沈钧儒、沈志远介绍,加入民主同盟。1949年冬,余亚农与中共地下工作者一起在宁、沪、芜间进行策动起义活动。1949后,余亚农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皖北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皖北行署监委会副主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副省长等职。1959年去世,享年72岁。

1937年5月,在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反动势力的追杀下,华克之奔赴延安。

1939年,在毛泽东、朱德同志的派遣下,受廖承志和潘汉年同志的直接领导,华克之在香港、上海等地从事党的秘密联络工作。1949后,华克之任国务院内务部副部长。

1998年1月7日,96岁的华克之在北京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