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讲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于战国的开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礼崩乐坏的起始时代。很多人总将春秋战国混在一起说,也不明白为什么后世大儒们总是感慨战国时代礼制崩塌。那么战国时代到底是什么时候呢?他与春秋时代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故事要从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上一代周代开始讲起。周代起源于周武王灭殷商,建立后周武王分封天下。周武王把天下分成了1000多块土地,分别给了周武王的功臣与周武王的亲戚,拿到土地的人叫做“诸侯”,土地叫做“邦国”。诸侯拿到邦国,又将自己这部分土地进行切割,给了诸侯的功臣与诸侯的亲戚,拿到这部分土地的人叫做“大夫”,拿到土地叫做“家”。大夫们再往下将土地和权力分给大夫的家臣 “士”,“士”作为基层公务员管理平民。周武王的想法是好的,这样层层下分后各司其职便于管理。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每个版块只对自己的上级负责,谁给钱谁是老板嘛。

最初分封的时候还会顾念着亲戚关系和平相处,几代之后,诸侯们之间开始了兼并,三百多年后,诸侯国就从一千多个变成了几十个。于是,周天子逐渐成为了光杆司令,空有名头但是没有实力。东周时期,周天子基本上变成了彻底的吉祥物。这段时期也划分为了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

简言之,春秋时代是“争霸”,战国时代是“兼并”。

春秋时代,诸侯大国之间的战争叫做“争霸“,目的是通过战争当“霸主”。战争的形式多为一个大诸侯带着亲近臣服的小诸侯去找另外一个大诸侯,一番口头或者文字较量之后,只要一方服软,事情就算平了。不灭国、没有什么大规模流血牺牲,节能又环保。赢了大诸侯的大诸侯成为“霸主” ,可能还需要时不时关照一下之前服软的诸侯及自己亲近的小诸侯。这时候的战争赢了没什么大好处,输了也没什么大损失。这时的战争方式相较于后面的来说,就是“peace and love”。

战国时代,则完全不同。战国时代的主旋律是“兼并”,战争是要实实在在见到利益的。战争越来越残酷,灭国之战越来越多,“霸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主”。随着吞并之战的不断演变,大诸侯越来越庞大,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春秋时期几万人就可以横扫全国,到了战国时期,可能就是十万、几十万。白起一战成名的秦赵“长平之战”,秦国胜利后坑杀了赵国投降的将士共计四十五万人,前几年据说还能在河北地区挖出来累累白骨。

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转换节点,就是我们熟悉的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了。

下面两张简图可以直观的解释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差异(大圆圈代表大诸侯,小圆圈代表小诸侯)

春秋和战国是同一时代吗(春秋战国是一个时代吗)(1)

春秋时代

春秋和战国是同一时代吗(春秋战国是一个时代吗)(2)

战国时代

本篇参考渤海大神的史料分析,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