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嘉文点燃火炬(冬奥最后一棒火炬手)(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季禹

2月9日下午,北京冬奥会北欧两项结束争夺,中国唯一参赛选手赵嘉文排名第43位,德国选手文岑茨·盖格尔拿到该项目的金牌。赵嘉文成为首位站上冬奥会北欧两项赛场的中国选手。

北欧两项包括跳台滑雪与越野滑雪。下午结束的跳台滑雪标准台项目,赵嘉文排名第42位。晚上越野滑雪10公里比赛结束后,赵嘉文排名下滑一位,最终定格在第43名。

比赛之前,赵嘉文曾表示,期待能够在北京冬奥会上超越自我,力争拿到前30名。虽然没能站上领奖台,甚至也没能完成赵嘉文自己的预期目标,但他能够站上冬奥会北欧两项赛场,已经是中国冰雪运动的一大进步。

本届冬奥会,赵嘉文有两个特殊的身份,一是最后一棒火炬手,二是中国冬奥北欧两项第一人。

2月4日晚,赵嘉文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与中国女子越野滑雪运动员迪妮格尔·衣拉木江一起将最后一棒火炬嵌入大雪花形状的主火炬台中。2月9日,他作为中国运动员,出现在北欧两项的赛场。

这两个特殊身份,也见证着两个历史时刻:一是中国首次举办冬奥会,北京成为历史首个“双奥之城”;二是中国军团,首次填补了冬奥会北欧两项的参赛空白。

赵嘉文能够成为“第一人”绝非偶然。2001年出生的赵嘉文12岁起接受越野滑雪训练,之后跨界跨项来到北欧两项。

北欧两项被认为是最难的雪上项目之一,对运动员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它既要求运动员能进行一定距离的越野滑雪,还需要运动员具备出色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跳跃能力。

因此,赵嘉文的训练十分艰苦。赵嘉文说,自己的一半时间是在雪上度过的。而除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磨炼技术,北欧两项还必须克服心理上的恐惧。

刚转项至北欧两项时,赵嘉文对跳台滑雪非常陌生。跳台滑雪选手需要从落差一百多米的跳台上一跃而下,对于彼时只接受过越野滑雪训练的赵嘉文而言,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想跳,但到了起跳点的位置,身体就是动不了。”赵嘉文回忆说。

2016年,赵嘉文第一次真正练习跳台滑雪。看到高高的跳台,他不禁打起了退堂鼓。当他把想要放弃的想法告知母亲,却得到了这样的答复:“你已经做出了选择,就不能半途而废。既然选择了你爱的,就要爱你选择的。”

就这样,赵嘉文在一次次的适应与克服恐惧的过程中,在一遍又一遍的技术打磨之后,终于历史性地代表中国登上了冬奥会北欧两项的舞台。

从1980年中国选手首次参加冬奥会,到1992年叶乔波首次夺得冬奥会奖牌,再到2002年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夺金,中国运动员正刷新和改写着冬奥会的历史。赵嘉文出现在北欧两项舞台,为中国选手展开了全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