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流行歌唱到:东汉末年分三国~~

地理答啦在上一篇文章讲了汉朝的行政区划特点及演变过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汉末这个节点又一次分崩离析,在这个大环境下,汉朝的原有的行政区划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汉末地图十三州精确到城池(地理答啦汉末13州)(1)

地理答啦在讲汉朝行政区划的时候说到,汉武帝为了加强对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朔方、交州等十三个州,分别领若干郡国、设刺史,负责监察所属郡国。

到了东汉,刺史的权力进一步增强,有了选拔官吏、参与地方政务、领兵发兵等权力。汉末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朝廷统治,为加强对地方控制,东汉又把一些重要的州刺史改为州牧,给予军事民政大权。这样以来,州就由原来的监察区,变成了一级行政区,行政区划的层级就由原来的“郡——县”两级,变成了“州——郡——县”三级(不讨论封国的情况下)。

汉末地图十三州精确到城池(地理答啦汉末13州)(2)

但是各州在权力和势力扩大后,不但没有成为东汉朝廷管控地方的有力工具,反而成了各路豪强与朝廷分庭抗礼、割据一方的根据地。以州为基本单位的军阀割据和群雄混战局面正式形成了,这些军阀主要有:

占据辽东的公孙度;

占据幽州的刘虞、公孙瓒;

占据冀州、青州、并州的袁绍;

占据扬州的袁术;

占据徐州的陶谦、刘备、吕布;

占据江东的孙策、孙权;

占据荆州的刘表;

占据凉州的马腾、韩遂;

等等。

汉末地图十三州精确到城池(地理答啦汉末13州)(3)

各路诸侯相互征伐,最终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分别站稳了脚跟,形成了三国鼎足的局面。虽然三国各自独立,但其逻辑仍然是把自己作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都想恢复大汉的一统天下,而不是想保持现状永远成为三个国家。也正因为如此,可以把三国看作是东汉帝国的三个自治地方政府。比如蜀汉,并不自己当做蜀地国家,而是把自己当做暂居蜀地的大汉王朝,因此还设立了益州牧,由丞相兼任。

统一是魏蜀吴都在争取的必然结果,最终,“王睿楼船下扬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三国归晋实现了统一。

汉末地图十三州精确到城池(地理答啦汉末13州)(4)

那么,两家南北朝时期的行政区划又是怎样的形态呢?

请关注“地理答啦”!地理答啦将在下一篇文章继续和您分享政区地理和人文历史知识。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