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为什么打齐国七十城(乐毅半年内连下七十余城)(1)

说起战国的纵横家,大家都知道,最顶级的人物是张仪和苏秦。

按照《史记》所载,苏秦是与张仪同时期的纵横家,两人是同学,但苏秦入世比张仪早,推行合纵策略,得佩六相国印,迫使秦国十五年不敢轻出函谷关。张仪出道,苏秦暗中助了一把,最后两人互相斗法,一个推行合纵、一个推行连横,共同上演出一幕幕开阖纵横,却又精彩绝伦的历史大戏。

然而,从山东银雀山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用间》、《吕氏春秋.知度》等书可知,苏秦是为燕而仕齐、最后导致齐亡而兴燕的风云人物。《荀子?臣道》因此把“齐之苏秦”和“秦之张仪”相提并论。

齐亡燕兴的时间指的是齐愍王和燕昭王当政之世,可见,苏秦和张仪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按时间推算,苏秦至少比张仪晚生了三十多年。

邹衍是五行说和大九洲说的创造者。

战国时期列国君主都急切要找到周代的灭亡的理论依据,并以之作为争雄的舆论工具,这就使得总结出可以用阴阳消长、五行相胜来解释王朝新旧交替规律的邹衍成了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当他来到燕国朝堂之前,燕昭王激动得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摆放了,一冲动,拿起扫把,呼呼呼地扫地,一边躬身扫着地,一边倒退着迎邹衍入门,把自己降身为臣妾奴仆,其敬贤爱贤之名更是轰动了整个中原。

苏秦是洛邑人氏。

洛邑地处中原,四通八达,属于南北转运的枢纽,又是东周国都。所以,洛邑人最佳营生手段莫过于从事商业活动。

然而,苏秦志不在此。

苏秦自小喜欢研究兵家、纵横家的学问,希望凭借自己的一张嘴就可以纵横天下,进而建功立业,名垂后世。

这么说来,张仪、公孙衍、陈轸等布衣出身的纵横家应该是他推崇和效仿的对象。

公元前310年,苏秦二十岁出头,鬓角青青,正对未来充满了如花如海的痴迷梦想。而他的偶像张仪却以魏相的身份病逝于魏国。

张仪虽然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但他所留下来通三川、窥周室、临宝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针还是被精力旺盛、勇武过人的秦武王有板有眼地付诸实行。

公元前307年,秦国攻陷韩国坚城宜阳,韩国举国哗然,韩宣王宣布投降,周天子惶惑不安。

秦武王急不可耐地进入洛阳观看梦寐以求的九鼎,结果在试举大鼎时被当场砸死了。

秦武王没有儿子,他一死,他的那些兄弟们为了争夺王位立即展开了一场场你死我活的血腥搏杀。最后胜出的是秦惠王的第二任王后芈八子所生的公子稷。

公子稷在秦国大将军魏冉的支持下登上了王位,是为秦昭王。

魏冉是芈八子的异父长弟,秦昭王登位,芈八子被称为宣太后,魏冉则被封为穰侯。宣太后和魏冉联手掌握了秦国的军政大权。

苏秦仰慕张仪在秦国取得了这样的功绩,也把自己成功的起点定位在了秦国,在这种背景下西入咸阳,见到了秦昭王。

按照早已打好的腹稿,苏秦眉飞色舞地对秦昭王说:“秦为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乃是天设地造的宝府。以秦地士民之众、兵马之强,足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

苏秦以为这么一说,秦昭王一定大感兴趣,既而向自己询问具体的治秦良策,重用自己。可是,秦昭王只是抬了一下眼皮,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秦国的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国家的政教尚未步入正轨,不可能兼并天下。”将他打发了事。

苏秦失落极了。

其实苏秦还是嫩了一点,入秦之前,他都没认真考察过秦国的内部形势,他根本就不知道秦国的军政大权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上。秦昭王生活在宣太后、穰侯两人的阴影下,自顾不暇,哪有什么资本“吞天下称帝而治”?

苏秦碰了一个大钉子,灰溜溜地返回了洛邑。

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取笑,说:“我们周人的特长是治理产业、致力于从事工商业,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你偏要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这不是不务正业,自取其辱吗?”

这些议论就象一把把白盐,无情地撒在苏秦那血淋淋的伤口上,苏秦痛苦不堪,又自怨自艾、自伤自怜。

我是不是应该放弃自己的追求?我是不是应该背弃自己的理想?我是不是应该把长久以来的梦想打碎?

哦,不不不!绝不!

苏秦大声地对自己说:“我从少年时期就做出了这个选择,并且已经从师受教,阅读了这么多书籍,我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

苏秦认真地进行了反思,总结出了这次行动失败的原因:只注重国际形势的发展,忽视了每一个国家内政的变幻。

他决定下更大的苦功,读更多的书籍,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思路。

乐毅为什么打齐国七十城(乐毅半年内连下七十余城)(2)

为了对症下药,他专门找到了兵家之祖姜太公所撰写的千古奇书《阴符经》,一头扎到书本里以苦心孤诣的精神研读起来。

苏秦的研读可不是一般的研读,他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用长索把自己的头发绑起来,挂在房梁上,手边还准备了一把利锥,每当睡意袭来,就用利锥猛戳自己的大腿。成语“悬梁刺股”就是从他这儿来的。

《阴符经》中所载多为奇谋异计,构思瑰伟,文辞艰深,苏秦头悬梁、锥刺股,以玩命的姿态进行研究,又参照和借鉴了鬼谷子关于此书的注解,终于悟出了书中真缔,找到足以纵横捭阖的门道。

苏秦激动涕泪长流,仰天长啸道:“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闭关修炼了一年,自认为已有大成,正好从北方的燕国传来消息,燕昭王设下黄金台,诚招天下贤能之士。苏秦没有半点犹豫,当即一路向北,风尘仆仆地投入燕国。

苏秦见到了燕昭王,开口便说:“我是东周乡野的一介小民,听说大王有崇高的德义并且通情达理,鄙人愚昧无知,就放下锄、耨前求见大王。来到燕廷,观大王群下臣吏,知道大王果真是天下明主。”

燕昭王说:“先生所说的‘天下明主’,到底应该怎么做才算是?”

苏秦回答说:“作为一个明君,必定非常喜欢探究自己的过错而不喜欢夸耀自己的优点。让我告诉大王的过错。齐国是大王的敌国,楚国和魏国是大王的盟国。现在大王尊奉敌国而交恶盟国,这不是对燕国有利的办法,大王自己考虑一下,就知道这是一项错误的决策。”

燕昭王说:“那么,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决策呢?”

苏秦在秦国碰了一鼻子灰,就恨透了秦国,他站在燕国的立场上大谈合纵抗秦的好处,对燕昭王说:“虽说有赵国在燕国的南面遮蔽,秦国对燕国不能构成威胁,可秦国野心不小,燕国现在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先与赵国合纵相亲,再把其他各国联成一体,燕国就可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以防将来秦国的入侵。”

实际上,燕昭王最想干的事就是干掉齐国、报仇雪恨。但燕国的实力太弱,现在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甚至还得向当年的勾践学习,示弱于齐,对齐国哈腰点头、百依百顺。于是,他不动声色地说:“先生说的一点不错,我的国家本来就贫穷弱小,最近又新遭受到齐国的打击,您如果能用合纵相亲的办法使燕国安全无事,我愿倾出国库所有以支持。”

只用了寥寥数语便得到了燕昭王的鼎力支持,苏秦信心百倍。他带着燕昭王所赞助的车马钱财开至赵国,兴奋地对赵惠文王说:“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各诸侯国的土地加起来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各诸侯国的士兵加起来十倍于秦国的士兵。如若六国结为一体、并力西向,秦国一定会被打败。与其等待被秦国打败不如先打败秦国,而要打败秦国,就得先考虑使韩、魏、齐、楚、燕、赵结成一个相亲的整体,让天下的将相聚于洹水之上,杀白马、歃血盟誓,则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山东六国,大王您霸主的事业就成功了。”

赵惠文王点头同意,说:“先生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使各诸侯国得以安定,我愿倾出国库所有以支持。”提供豪车一百辆,载上黄金一千镒、白璧一百双、绸缎一千匹,让苏秦用来游说各诸侯国加盟。

苏秦更加意气风发,先后去游说动了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和楚威王,六国合纵宣告成功,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担任了六国的相国。

身挂六相国印的苏秦在这一刻走上了他人生功名和事业的巅峰。

看着苏秦在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燕昭王暗暗称奇,认定了苏秦是可以帮助自己复仇的最佳人选,于是徐徐启动他的复仇计划。

齐国入侵燕国,虽然在燕国人民和其他各国的武力干涉下狼狈撤出,但撤离得并不干净,齐军还占据着原属燕国的十座边城。

燕昭王对苏秦说:“当年,是我提供了第一桶金给先生,先生才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现在,六国的合纵联盟已经结成,但齐国还牢牢地控制着我国的十座边城,先生能帮我要回来吗?”

苏秦听了,应声答道:“义不容辞。”

苏秦驾车到了齐国,见了齐宣王,先不说话,连着拜了两拜,然后弯下腰去向齐宣王表示庆贺,口中连连高叫:“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齐宣王还来不及问他喜从何来,他又仰起头来又向齐宣王表示哀悼,口中连连低呼:“节哀顺变,节哀顺变!”

齐宣王彻底被他弄晕了,问:“你什么意思,到底是要恭喜我还是要哀悼我?”

苏秦清了清嗓门,说:“乌头是一种有毒的植物,食用它,可以填饱肚子,也可以毒烂肠子,食用得越多,死亡得越快。现在,大王您就在食用乌头,我一方面要恭喜您可以填饱肚子,一方面又要哀悼你即将到来的死亡。”

这是什么话?这张乌鸦嘴,我呸呸呸!

齐宣王强忍住不快,呵斥道:“真是满嘴胡言,我哪有食用乌头了?”

苏秦扑哧的一声,笑了,说:“燕国虽然弱小,却是强秦的女婿之国。齐国占了燕国的十座城池就等于长久地和强秦结成仇怨。在我看来,燕国的十座边城可不就是有毒的乌头?”

齐宣王一听,脸色大变,道:“天啊,那该如何是好?”

苏秦悠然答道:“古代善于处理事情的人能够把灾祸转化为吉祥、通过失败变为成功。大王如果把边城还给燕国,则燕国白白地收回十城一定很高兴。秦王知道因为他的关系而归还燕国的十城也一定很高兴。这就叫做放弃仇恨而得到牢不可破的友谊。大王若因为此事和燕、秦结成了盟友,则号令天下,谁敢不从?这等于是以十城的代价取得天下这是称霸天下的功业啊。”

在苏秦的劝说下,齐宣王最终同意了将十座边城返还燕国。

乐毅为什么打齐国七十城(乐毅半年内连下七十余城)(3)

苏秦以一张利嘴就轻轻松松地收复了燕国十座连城,可谓千古罕有,奇功一件。

燕昭王愈发优厚地对待苏秦。

燕昭王一直把自己对齐国的仇恨深深埋藏在心底,从来没对任何人说起,但,随着和苏秦交往的加深,苏秦慢慢就觉察到了。

苏秦试探地问:“大王是不是想讨伐齐国?”

燕昭王矍然一惊,说:“我对于齐国从来都没存在过进攻的心思。”

苏秦怫然说道:“没有谋算别人的心思却让人怀疑到了自己头上,这是自造的疑惑;有谋算别人的心思却被别人觉察了,这是自己的笨拙;谋算还未开始,便已泄漏出去,这是自处于危险啊。”

燕昭王的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脖子根,吱吱唔唔地说:“这事既然已经被您知道了,我也就不敢隐瞒了。是,我有深怨积怒于齐,日夜寻思着报仇雪恨。齐国是我的仇国,我一直想要讨伐它,只是担心国弊而力不足啊。您如果能率领燕国对抗齐国,我就把燕国委托给您。”

苏秦点点头,说:“大王如果舍得宠子、胞弟,派他们到齐国做人质,再拿宝、珠、玉、帛去讨好齐王的近臣,齐主就会放松对燕国的警惕,轻易出师去继续他的灭宋行为,那时,齐国更加疲惫,只要稍事进攻就可以灭掉它了。”

燕昭王恭恭敬敬地说:“我愿意接受您的教导吧。”

苏秦还礼答道:“内寇不除,外敌则不可拒。大王领兵从外面进攻齐,我在齐国做内应。这就是灭亡齐国的大势。”

就这样,苏秦向燕昭王认真地制订了出了一条灭齐大计:挑拨齐国灭宋,以引发韩、魏、赵、楚、秦等国的不满,让齐国引火烧身,最终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

宋国位于韩、魏、齐、楚的交界处,工商业发达,是个繁荣富庶的金融宝地,但国小民弱,一直生存于诸大国力量的制衡之下。别国之所以不能吞并宋国,那是因为只要有国家对宋国不怀好意就会遭受到其他一连串国家的联合制裁。

现在,苏秦和燕昭王要做的,就是帮助齐国独吞宋国而力阻韩、魏、赵、楚、秦等国的染指,让宋国最终成为一个足以毁灭掉齐国的巨大炸药包。

公元前289年,燕昭王郑重其事地封苏秦为武安君,并为他准备了大批车马财物作入齐之用。入齐前夕,苏秦特意给新继位的齐愍王写了一封信,称:“尊敬齐王阁下,由于燕王的累次羁留,我一直不能南来,也就不能服务于大王。现在国际形势正朝着不利于齐国的方向发展。原本已经制订了合纵联盟的韩、魏、楚三国,竟然图谋勾结燕赵,以天下之师入秦进而与宋国一起谋取齐国,我曾为此事与燕王展开抗辩,燕王没有听从。我考虑到如果我离开了燕国,则燕国谋取齐国的士大夫就会懈怠,所以,拼着失去燕王的信任,我也要来齐国帮助大王排忧解难。”

乐毅为什么打齐国七十城(乐毅半年内连下七十余城)(4)

因为这封信,苏秦入齐那天,受到了齐国最高规格的礼遇,齐都临淄城里,万人空巷,男女老少,列队欢迎,争相一睹苏秦的风采。

在齐国,苏秦还没来得及挑拨齐愍王伐宋,秦国却先来勾结齐国一起攻赵了。

韩、赵、魏三晋挡住了秦国东进的道路,曾几何时,魏国是秦国的最大障碍,可是时过境迁,魏国饱经秦国的反复打击,国力已一落千丈,而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军事力量堪可与秦国争锋。为了打击赵国,秦国就运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准备联合齐国一起瓜分赵国。

为了促成此事,秦国的穰侯想出了一个点子:秦、齐携手,并肩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两帝并称,从东西两面合击赵国。

穰侯这个想法极具诱惑力。

显然,帝比王尊贵,一旦称帝成功,那齐愍王就会比韩、赵、魏、楚的王远高一头。

听说齐愍王准备和齐国一起称帝分赵,苏秦连呼不妙。

这个计划一旦实现,则齐国将对燕国形成半包围态势,且赵国一灭,燕国就少了灭齐的最得力帮手,灭齐大计将化为泡影。

为了阻止齐愍王与秦国结盟,苏秦不动声色地对齐愍王说:“攻赵绝对是个错误的选择,赵国是个军国主义国家,占领了赵国也捞不到什么大的油水,而齐国也消耗不少国力。要我说,要打仗,就拿宋国开刀,宋国商业发达,地方富庶,而宋国国防力量弱小,攻宋可事半而功倍,失去很小,得到很多。齐国和秦国结盟,不过是为人作嫁衣。秦国是阻碍齐国攻宋的最大障碍,齐国要做的,不仅不是灭,而是要联合赵国压制秦国,以吞占宋国。再者说了,齐国拒绝称帝,国际舆论就会站在齐国一边,从而让秦国的独自称帝行为陷于万人的唾骂之中,齐国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联合各国对秦国发动攻击。”

齐愍王听了,连声赞妙,拒绝了称帝行动,转而联络赵国对抗秦国。

公元前288年,齐、赵两国在阿地召开了联谊活动,齐愍王和赵惠文王正式确立了联合拒秦的战略伙伴关系。

处理好了与赵国的盟友关系,齐愍王随即发动了略宋大战。

燕国为了表达出自己是齐国的忠实马仔,派将军张魁带领两万士兵投入了战场,助齐攻宋。

正如苏秦所说,宋国国防力量弱小,不堪一击,连接几仗打下来,宋国连连告饶,请求割让淮北地区向齐国乞和。

看见齐国伐宋得利,赵、魏等国哪里坐得住?纷纷发兵加入战场与齐国争利。

山东诸国分赃之际,西面的秦国向齐国表达了强烈的抗议,扬言齐国如果不停止对宋战争,则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后果全部由齐国承担。

这样,齐愍王取得淮北之后便暂时停止了攻伐,着手处理各种影响到齐国攻宋的关系。

苏秦建议,既然在攻宋、称帝等问题上齐、秦关系已经闹掰,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高举合纵大旗,联合各国攻秦。

伐宋的胜利,使苏秦成功地获取了齐愍王的信任,齐愍王让他全权代表齐国出使联合各国。

虽然苏秦口口声声地鼓吹燕齐是两位一体的亲密盟国,而且这次燕国也主动发兵助齐攻宋了,齐愍王对燕国的诚意还是有所怀疑,为了检验燕国的诚意,他故意将燕国将军张魁杀死,以观察燕昭王的反应。

燕昭王效仿自己的偶像勾践,不但对齐国毫无怨言,反而素衣素袍,以国君最高规格的认错仪式到远离国都的一间茅草屋里闭门思过。

燕昭王的表现成功地骗过了齐愍王,燕国被齐国视为可以信任的盟友。

苏秦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很快就鼓动起韩赵魏三晋和齐国结成了反秦联盟,齐、燕、韩、魏、赵五国联军集结在中原的成皋一带,大战一触即发。

乐毅为什么打齐国七十城(乐毅半年内连下七十余城)(5)

秦国人看五国军队来势凶猛,不敢硬碰,先示弱,求和,写服字,把之前侵占魏国的温(河南温县)、轵(河南济源地区)、高平(济源地区)归还魏人,此外,也把侵占赵国的两个地方归还赵国。

尚未动一刀一枪,就得到这样的成果,魏赵两国国君心花怒放,斗志更盛。特别是赵国国君,高兴之余,又加封苏秦武安君封君号。

这样,苏秦除了得到燕国所赐的上卿爵位、武安君封君号、相国地位,也得到了齐国和赵国所封的武安君封君号,上卿爵位,苏秦的名声如日中天,达到了他事业的颠峰。

可以说,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决于苏秦之策。正所谓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壮哉!威哉!盛哉!

不过,齐愍王的击秦之心并不彻底,他击秦的目的只是为了震慑秦国,使秦国不敢插手自己灭宋。

五国联军对秦大战才开始不久,齐愍王就耍了一个滑头,另派军队大肆攻宋。

齐愍王的行为惹起了三晋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指责齐愍王不地道,要齐愍王立即放弃对宋的攻打。

三晋对齐不满原本是苏秦希望看到的,但苏秦不愿在这个时候就出现三晋和齐国的矛盾激化。因为,一旦三晋和齐国打起来,齐国还有可能和秦国联合,为了彻底排除齐秦合作的可能性,就必须继续催动由齐国所领导的五国攻秦行动,最大程度地打击和伤害秦国的根本利益和秦国人的自尊心,使齐、秦关系到达一种难于修复的境地,这样,当三晋攻齐时,不但秦国不可能和齐国联合,还会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倒齐队伍,跟着三晋一起击齐,从而最终实现灭齐兴燕的终极目标。因为,以齐国的强大,如果没有秦国人的参与,单靠三晋和燕国的力量,恐怕还不足以对之形成致命一击。

于是,身在前线的苏秦赶紧写信,劝齐愍王停止对宋国的攻伐。

愍王虽然答应了苏秦的请求,可是,按下葫芦起了瓢,齐国国内出现了这样的舆论:齐国不应该和三晋联合攻秦,因为,一旦攻秦成功,三晋的风头就会盖过齐国,既而宋国就会被三晋所得,齐国则只能靠边站。

苏秦急得直跳脚,又连夜地写了一封长信来批驳这种论调,他说:“有我在,齐燕关系就牢不可怕,三晋就不足为患。苏秦愿以身家性命担保,不超过三个月,大王就会成就‘王天下’的大业。”

齐愍王读了此信,坚定信心,继续支持三晋攻秦。

这样,五国合纵之势既往如旧,秦国狼狈不堪,对齐国恨之入骨。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秦眼看齐秦之间的矛盾已难以调和,觉得该是挑唆三晋攻击齐国的时候了。

怎么才能让三晋恶心齐国人呢?

苏秦决定玩一个极其疯狂的游戏:鼓动齐愍王背叛三晋而与秦国议和。

试想想,五国联军现在正在攻秦,你齐愍王突然瞒着其他盟国去和秦国结交,够不够恶心?韩、赵、魏三国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不用动脑子,用脚趾头都可以想得到。

当然,苏秦并不在乎秦国能不能与齐国前嫌尽释,这么做的目的,只为分裂三晋与齐国的联盟。

但这么做的难度系数还是极大。

苏秦对自己的辩才很自信。他身处五国联军对峙秦军的前线,悄悄向齐愍王递了一个假情报,声称三晋不愿意看到齐国独自吞并宋国,准备与秦国议和,以便回头与齐国争夺宋国的地盘。

齐愍王一听,慌了神,就想停止对宋的军事行动,着力搞好齐国与三晋的关系。

苏秦却不赞同,说,现在攻宋,已经是势在必得了,怎么能停呢?而齐国向三晋所做出的两面三刀行为已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解释得清楚的,当下之计,不如抢在三晋之前和秦国议和,这样,齐国一方面可以消除了来自秦国方面的威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秦国牵制三晋使自己可以从容占领宋国。

这么做,无论是苏秦还是齐国,都是危险的玩火行为!

乐毅为什么打齐国七十城(乐毅半年内连下七十余城)(6)

一旦齐愍王意识到苏秦劝自己这么做的目的,计划不采纳,苏秦一定会死得极其难看。而一旦齐愍王没有觉察到这么做的危险,冒冒失失地采纳了这个建议,则齐国将会彻底激怒三晋,而秦、宋也不能放过齐国,燕国也会选择在这个时间上向齐国发起致命的一击,则齐国将会众叛亲离、万劫不复!

到底齐愍王会是哪一种态度,这就取决于苏秦的能力和口才了。

不用说,苏秦的辩才如潮,完全拥有了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能力。他给齐愍王写了一封长信。

齐愍王读了信,被迷迷糊糊地绕了进来,完全听从了苏秦的建议。

齐愍王一方面派使者出访楚国,通过楚国向秦国传递出和好的信号,不久,又亲自入楚国约会了楚顷襄王,正式进入与秦人交好和合作的渠道。另一方面,又派甲士把赵国送到齐国为人质公子劫持起来,以防赵国对齐不利。要知道,三晋之中,赵的实力最强,防住了赵,魏、韩就不会有大的作为。

这样,大爆炸来临,齐国的末日开始进入倒计时了。

赵国的李兑果然恶心极了,他勃然大怒,心中暗骂,好你个齐国,说得好好的一起结盟攻秦,现在又要和秦国交好,这不是要卖我们给秦国人吗?娘的,等你们齐秦联合了,哪还有我们韩赵魏好日子!

于是,李兑入魏找孟尝君谋划着攻齐具体事宜。

韩国国小民弱,向来唯赵魏马首是瞻,赵魏合谋齐国,韩国也就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密谋小组中来了。

行动这么顺利,苏秦大喜。

然而,百密一疏,苏秦还是算漏了一点,身负国仇家恨的燕昭王一听三晋已经策划攻齐大计了,再也沉不住气,以为报仇时机已到,就急吼吼地高举起伐齐大旗,昏头昏脑地加入到列国联合谋齐的队伍中来了。

苏秦唬得一身冷汗直冒。

燕昭王没按之前设定的戏路演,这戏注定要砸了。

不但自己的脑袋不保,只怕灭齐兴燕的计划也要泡汤了,甚至,燕国还有可能招致二次灭亡的危险。

早就交待过了,在没有策动秦国加入伐齐队伍之前,燕国一定不要轻举妄动,因为,单凭燕国和三晋的实力还不足以对强齐构成致命的威胁。

苏秦叫苦不迭。

燕昭王的过速反应引起了齐愍王的警觉。

不过,齐愍王还不知道苏秦是谋齐的罪魁祸首,仍然对苏秦信任有加,侦知来自燕国方面的异动,他写信给苏秦商讨对策,说:“寡人与先生谋攻宋国,倚仗的是背后的燕国和西北方向的赵国的支持。所以不遗余力地与燕赵交好。现在事情有变,燕王在朝廷上跟群臣昼夜谋划攻齐,情况紧急。看来,寡人必须从宋国撤军以防燕人了,攻宋攻到八月为止,不管得不得到宋国土地,都必须八月从宋国撤兵了。”

听齐愍王说要准备对付燕国,苏秦的前胸后背吓出了一身汗,火急火燎地给燕昭王写信示警:“大王不要再在朝廷上整天叫嚷嚷着要攻打齐国了。齐国已经被惊动,并有攻燕的打算。不过大王现在也不必过多恐惧,齐国虽欲攻燕,但针对当前形势,其尚未能,尚未敢。”信的结尾,苏秦再三嘱咐说:“足下虽怒于齐,请养之以便事。不然,臣之苦齐王也,不乐生矣。”

苏秦好说歹说,燕昭王这才稍稍收敛了一点。

但这一耽搁,苏秦根本来不及去拉秦国下水,三晋谋齐联盟已被齐愍王成功化解了。

其实要化解这样的联盟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齐愍王知道,三晋能联合起来对付齐国,关键人就是李兑,李兑的工作做好了,就一切都好说了。

齐愍王先从宋国撤回了军队,然后大行拉拢赵国之能事,派人向李兑反复解释自己没有谋赵的心思。

解释完毕,齐愍王又再次强调了把攻占宋国的所得土地封给李兑和孟尝君。

李兑高兴之余,疑云尽消,答应不再攻齐,并表示自己会率领三晋之兵继续攻秦,以保障齐国顺利攻宋。

李兑这一表态,孟尝君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于是,三晋与齐国前嫌尽释,重归于好。

苏秦离间齐与三晋的计划就此搁浅。

这时候的苏秦没有时间遗憾,他还要帮燕昭王擦屁股。

三晋对齐国的威胁已经解除,你燕昭王之前喊打喊杀,齐国还能不找你算账吗?

苏秦写信给齐愍王,带着万分歉意地说:“我以燕臣的身份入齐,一再保证燕国终臣一生不可谋划攻齐;同时也保证齐国终臣一生不攻燕国。这,既是我的意思,也是燕王的意思。如果燕齐结好,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足以图取天下。可偏偏有居心叵测的人造谣构陷,说燕王和群臣谋划攻齐,大王又相信了这样的谎话。仔细想想吧,燕国能把王子送到齐国,这是对齐国的信任,又派出两万人的军队自带粮食随大王攻宋,这是对齐国的忠诚;在合兵攻秦过程中,燕国又派两万人参战。这样的忠心大王视而不见,却偏听那些中伤燕王的言语。燕王百口莫辩,痛苦万分。我希望大王能稍稍抚慰一下燕王事齐的苦心,若燕齐相亲相爱,大王何患得不到天下?”

对齐愍王而言,他的当务之急不是伐燕,而是攻宋。他必须尽快攻克宋国才能兑现给李兑、孟尝君的封邑,进而安抚好三晋,维持齐国与三晋的友爱合作关系。所以,齐愍王把燕昭王叫嚣着向齐国喊打喊杀的那一页轻轻地翻过去了。

燕国也因此躲过了一劫。

至此,苏秦才长舒了一口气。

但,死亡的阴影已悄然向苏秦袭来了。

这个阴影,不是来自齐愍王,而是来自赵国的李兑。

李兑要从齐国那里得到宋国的陶邑,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有人离间齐赵关系,他已经注意上了苏秦的行动,对苏秦产生了怀疑。

这年十一月,李兑将苏秦诱骗到邯郸,拘禁起来了。

乐毅为什么打齐国七十城(乐毅半年内连下七十余城)(7)

李兑声色俱厉地对苏秦说:“根据可靠情报,我已经知道了,一直以来在离间齐赵关系,搞破坏的,就是你苏秦!劝齐王通过楚国与秦人结好,进而夹胁赵国的,就是你苏秦,并且,劝齐王发甲士劫持了我赵国公子的,也是你苏秦,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铁证如山,苏秦确实没什么话可说了。

李兑派人向齐国揭发苏秦的间谍行径。

结秦防赵的策略的确是苏秦向齐愍王进献的,但齐愍王并没因此认为苏秦是在祸害齐国,反而认定苏秦是在齐国在操劳,听说苏秦的人身自由遭到了限制,齐愍王很着急,苦苦思索着在不破坏齐赵友好合作前提下解救苏秦的办法。

苏秦并不知道齐愍王对自己是这样的不离不弃,只以为自己的间谍身份已经露馅,能拯救自己的就是燕国了。他把希望寄托在燕昭王身上,写密信给燕昭王,请求燕国对自己施予援手。

苏秦这信虽然主要是求救,却在信中闭口不提搭救之事,仍是谈形势,让燕昭王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

然而,让人寒心的是,燕昭王已经对苏秦的忠心产生了怀疑。

尽管苏秦为了兴复燕国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到处操劳奔走,但由于长期离开了燕国,他和燕昭王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疏远,而燕国朝廷内的恶毒小人,看着苏秦声名鹊起,大红大紫于天下,心生忌妒,就一天到晚在燕昭王耳边说不利于苏秦的话。他们说苏秦已经被齐愍王所赏赐的金钱和地位所打动,已经一心向齐,还指证说上次苏秦写信回来阻燕国攻齐就是这件事的集中表现。

说起来,也不能一味怪燕昭王多疑,主要是这些小人说馋言太富有杀伤力了,听了没法让人不相信。

试想想看,苏秦既不燕国人,也不是齐国人,给谁打工不是打?这与道德、礼义廉耻之类没有半毛钱关系。在有奶就是娘的原则下,当然是谁给的回报丰厚就给谁卖命了。显而易见,和齐国这样的上市大公司相比,燕国不过是一个皮包公司,在哪儿混更能取得成功?傻子都能看得出来。

所以,燕昭王没有理由不怀疑。

而且,齐愍王对苏秦实在是太好了,言听计从、信任有加。苏秦主动向燕昭王求救了,燕昭王还在迟疑,而人家齐愍王不等苏秦开口,已经启动营救措施了。

为了救出苏秦,齐愍王又加大了交好李兑的筹码,许诺攻破宋国后,在赠送陶邑的基础上,再奉送上宋国的另一块地——蒙邑(今河南商丘附近)。

齐愍王表现得太够意思了。

说实话,以我们后人的眼光来看,我们都奇怪苏秦为什么要忠心耿耿给燕昭王卖命,跟齐愍王混,前途不是更加光辉灿烂吗?

看不懂了,真是看不懂了。

也许,苏秦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初恋情结”。他入秦向秦昭王求功名,惨遭拒绝,打击巨大。而入燕则得到了燕昭王的盛情款待,从此产生了从一而终的心理,对燕国死心塌地、矢志不渝。就像一个人在生命中恋上了第一个人,不管以后他遇上的人比这第一个要好上一千一万倍,他也始终忘不了第一个,原因很简单,那是他的初、恋、情、人!

真是可怜复可叹。

不管齐愍王为了营救苏秦怎么积极奔走,苏秦仍把搭救自己的幻想寄托在燕昭王身上。在给燕昭王的第二封求救信里,苏秦象个怨妇似的,哀怨万分地说自己“智能免国,未能免身”,委婉地指责燕昭王不应该始乱终弃,见死不救。并透露了自己准备自救的一些策划。

这次,燕昭王总算有反应了:回了一封信,告诫苏秦万不许逃离赵国,否则将不利于燕国。

自私,太自私了。

读着燕昭王这封薄情寡义的回信,苏秦无限哀伤地悲叹道:“死亦大物已,不快于心而死,臣甚难之。”

不过,齐愍王准备加送蒙邑给李兑的事终于被燕昭王获悉了。燕昭王坐立不安,感觉苏秦不可或缺,则苏秦存在的意义就蓦然间重大起来了。

不,不不!寡人必须拯救出苏秦!

燕昭王异常清楚,有了陶邑和蒙邑这两块地盘作为交易,齐、赵的关系必将更加紧密,燕国攻齐复仇的事业就会遥遥无期。

燕昭王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救出苏秦。这样,苏秦才能回到齐国阻止齐人落实给李兑的封邑。

不日,燕昭王郑重其事地派出了两位使臣向赵国当局严正交涉,说“拘留苏秦不放,犹如免寡人之冠也!”

“免寡人之冠”这话的措词可谓严重,“寡人之冠”即是君主的王冠,“免寡人之冠”即是废除燕昭王王位的意思。

燕昭王的话,明显让赵国的李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但与燕昭王方面所施加压力相比起来,向赵国施加压力更大的是齐愍王。

为了搭救苏秦,齐愍王开始准备动武了。他派人叱责李兑,警告李兑,说如果李兑不尽快释放苏秦,他将与秦国结好,从东西两面夹攻赵国。

燕昭王和齐愍王相比,谁对苏秦更好,一目了然。

可惜苏秦却是个糊涂蛋,既然已抱定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决心,那就只能跟着燕昭王一条道走到黑了。

迫于燕、齐两国的压力,主要是来自齐国方面的压力,还有那陶邑和蒙邑这两块地盘的诱惑,李兑没有太多犹豫,宣布放人。

获得了自由的苏秦不是对齐愍王心存感激,而是马不停蹄地奔回齐国,加快启动他那足以葬送齐国和齐愍王生命的恶毒计划。

苏秦的思路一直都很清晰:先鼓动五国联合攻秦,恶化齐秦间的关系;再离间齐赵,使齐与三晋之间闹掰;其后,联合秦国、三晋、燕国一起攻齐,最终灭齐兴燕。

回到齐国,他说服了齐愍王,拒绝把蒙邑封给李兑。

这样,齐、赵的友好关系迅速破灭。

失去了理智的李兑宣布与齐国断交,并于公元前287年、286年,连续两次发兵攻齐。

苏秦离间齐赵的阴谋得逞了。

不过,随着苏秦在齐国的见宠和得势,燕昭王对苏秦的猜疑就更深了,于公元前286年派人传召苏秦回国,准备另派别人接替苏秦的职务。

但苏秦不能离开齐国,因为,齐秦关系已经交恶了,齐赵关系也已经闹掰了,接下来,他还要挑逗天下诸侯一起攻齐。

这件事,只要让齐国继续攻打宋国就可以了。

公元前286年,齐国终于灭掉了宋国。

宋国被灭,各国间的平衡被打破了。

秦国人率先不干了。

他们高呼“有齐无秦,有秦无齐,必伐之,必亡之”,发兵猛击齐国的河东(漳河以东,河南省北部地区),连战连捷,一口气夺下九座城池。

不过,秦国人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们知道,这胜利,是因为吞宋成功的齐国实在太疲敝了,但凡齐国缓过了一口气,单单秦国是奈何不了齐国的。于是,秦昭王“以齐饵天下”,盛情邀请三晋一起联合攻占齐地。

受尽齐国的欺诈和戏弄的韩、赵、魏三国毫无心理障碍地与秦国结成了同盟。

齐国的挽歌就此奏响。

公元前285年,各路大军云集,像惊涛怒潮一一样向齐国席卷而来。

冲锋在最前面的,竟是齐愍王认为最不可能背叛自己的燕国军队。

齐愍王感到一阵阵绝望。

事实上,这次担任盟军统帅的,就是在燕国效力的大将乐毅。

和兵圣吴起一样,乐毅也是不世出的名将。他指挥盟军从赵国东南面出击,一下子就攻克了齐国边境重镇灵丘(今山东高唐南)。紧接着,在济水之西击破齐军主力,盟军顺利渡河,兵锋直逼齐都临淄。

齐国已经危在旦夕,齐愍王到了这个时候,这才蓦然清醒过来,原来,一切都是苏秦搞的鬼。

那么,在国破家亡之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苏秦这个罪魁祸首剁掉。

不,剁掉还算便宜了他,寡人要让他五马分尸,永世不得超生!

于是,在临淄城内,最惨烈的一幕出现了,苏秦的双臂、双腿和脑袋被分绑在五匹马的后面,一声令下,五匹马同时受到鞭打,分别向五个方向狂奔,在巨大牵扯力的作用下,苏秦面部扭曲,眼珠暴突,表情可怖。不过,这个表情没能维持多久,在人们的惊呼中,双臂、双腿和脑袋共五个部件被拉断,鲜血迸溅,触目惊心!

苏秦死了,但他没等太久,齐愍王也紧随他的脚步一起下到了阴间。

齐愍王是在逃亡的路上被楚国的将军淖齿杀害的。

原本,楚国并不希望齐国就此告别历史的舞台——齐国消失了,在楚国的身边,代替齐国的将是一个更加强大的燕国。

淖齿是带领楚军前来帮齐愍王一把的,但身为惊弓之鸟的齐愍王已经失去了理智,他的粗暴和无礼让他得罪了淖齿,淖齿忍无可忍,将他处死了。

乐毅为什么打齐国七十城(乐毅半年内连下七十余城)(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