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汉初,局势风起云涌跌宕起伏,良将名臣辈出,诸如陈胜、吴广、项羽、项庄、范增、刘备、张良、萧何、韩信、彭越、英布等等,在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公元前209年),到楚汉之争群雄并立,再到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去世,整个过程历时15年,出现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也诞生了很多的典故,但这一时期典故最多的人物知道是谁么?在我看来这一人物非韩信莫属,可以说韩信就是一个典故专业户,下面我们细数一下出自韩信的著名典故。

关于成语的历史名人(历史名人成语典故谁最强)(1)

陕西汉中拜将台韩信雕像

韩信(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江苏淮阴人,早先在平民时期,既贫穷,品行又不好,无法被推荐为官吏,也不会做买卖维持生计。经常去别人家里蹭吃蹭喝,老百姓大多都讨厌他。韩信曾经多次前往南昌亭亭长家吃闲饭,一吃就是连续数月,亭长的妻子嫌弃他,一早偷偷把饭煮好吃完了。到吃饭时间,韩信过去一看,却没有他的饭菜。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就离开了,后面再也没回来。

一饭千金:后面韩信就在河边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绸,其中一位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两个馒头给韩信吃。几十天都是这样,直到漂洗完毕。走的时候,韩信对那位大娘说:“将来我发达了,一定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堂堂男子汉,不知道勤奋努力,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还说什么回报!我这么做,也不是为了你的回报!”

关于成语的历史名人(历史名人成语典故谁最强)(2)

韩信听了很惭愧,不再像过去那样混日子。后面韩信加入刘邦的军队,被拜为大将军,平定了魏、代、赵等诸侯国,之后又北上降服燕国,接着,率兵打败齐国;又十面埋伏围歼楚军,在楚汉之争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建立了旷世功勋,为汉朝的建立作出了非凡的贡献,被封为齐王,后又转为楚王。等他坐在自己的宫殿里,享受锦衣玉食时,不由得想起以前老婆婆的恩惠,就命人找到那个老婆婆,韩信给了他最高的礼节,跪地迎接,同时用最丰盛的宴席来招待老婆婆,等回去的时候韩信还赠送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由此诞生一个成语--一饭千金,用来形容受人恩惠虽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应当重重的报答施惠之人才对。

胯下之辱:韩信年少时家里穷,又没有什么本事,乡邻及大多看不起他。这一天当地的一个身强体壮的屠夫,看到韩信走来,便迎上来对韩信说:“你虽长得高大,好带刀佩剑,实际上,你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围观的几个年轻人,见韩信不作声,也都嘲笑韩信。屠夫见韩信不作声,便走到韩信身边说:“你如果不怕死,就刺我一刀;你要是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说着便叉开双腿,用手指点着,让韩信爬起来。

关于成语的历史名人(历史名人成语典故谁最强)(3)

韩信咬紧牙,紧握刀柄,上下仔细打量了屠夫一番,他想:我将来是要出人头地成就一番事业的,怎么能跟这样的小地痞一样呢,今天如果我杀了他,最多也就是逞一时英雄,但我的前途就毁了。于是就从他胯下爬了过去。围观的人都以为韩信会拔出杀了屠夫,却想不到韩信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就爆发出一阵刺耳的哄笑声。这就是胯下之辱的由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在未显达时能够暂时忍受耻辱,做到保持立场、能上能下、能进能退,这样做方能作出别人所达不到的成就。

至于那个挑衅的屠夫听说韩信被封为楚王,以为这次必然要报当年的胯下受辱之仇,见到韩信后吓得魂飞魄散,跪在地下磕头如捣蒜,嘴里不停地大喊:“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却没料到韩信非但没惩罚那个他,反而提拔他为楚国中尉。这也是韩信胸怀、气量、格局的体现。

推陈出新 匹夫之勇 妇人之仁 钟室之祸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投奔项羽后曾向项羽提过一些行军作战方略,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汉军。起初也没有被重用,只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治粟都尉,在这期间他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推陈出新后面引申为剔除旧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华;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后面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认为韩信是了不起的军事天才,于是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但韩信却跑了。

关于成语的历史名人(历史名人成语典故谁最强)(4)

汉中石门栈道刘邦、萧何、韩信雕像

萧何知道后,来不及报告刘邦,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便向刘邦详细地介绍了韩信的情况,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筑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军。

仪式结束后,刘邦把韩信邀到自己的军帐中,对他说:"丞相一直称赞将军,今天将军有没有什么良策指教呢?" 韩信就问刘邦说:“如今大王向东争夺天下,最大的对手不就是项王吗?”韩信说:“我曾经在项王手下干过,对他有些了解。项王发怒咆哮时,上千人都会被他吓倒,然而他不能任用贤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匹夫之勇的来由)。

关于成语的历史名人(历史名人成语典故谁最强)(5)

楚霸王项羽府

虽说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见有人生病,他会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病人,然而等到属下有了功劳应当受赏封爵的时候,他却把刻好了的印拿在手里,直到玩弄得磨去了棱角,还舍不得封赏,这是所谓妇人的仁慈。(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妇人之仁的来源,指像妇女一样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接着韩信又分析了一番刘邦与项羽双方用兵的各自短长,讲得有条有理-刘邦听后非常高兴,对韩信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以后对韩信几乎言听计从,任由他调配将领,做军事部署。

关于成语的历史名人(历史名人成语典故谁最强)(6)

之后韩信充分发挥了军事才能,为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刘邦做皇帝后却对韩信猜忌心越来越重,先封了齐王,后又改为楚王,最后被削为淮阴侯,此时吕后也想把韩信除掉,于是让萧何出面引诱韩信前来,最后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得以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钟室之祸的来源,后比喻功臣遭忌被杀)。

上面整个过程被后人概括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 成败都在系于一人,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全由于同一个人的作为。

由于篇幅限制,这次先说到这里,后面会更新其他的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