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在中国历史上名气很大,他是周朝的开国元勋,被后人封为昭烈武成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兵家的鼻祖。他在民间留下了很多的传说,其中以渭水边的"姜太公"钓鱼最为著名。在后世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有着很重的分量,尤其是明朝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他被当做主要角色进行塑造,因此很多民间百姓了解姜子牙也是从这种小说和故事中来的。可是小说家们收集民间传说塑造的姜子牙,却不是历史上真正的那个兵家鼻祖,只是历史碎片在人们心中形成的印象。本文我们就来说说,史书中的姜子牙是什么样的人?

传说中的姜子牙是在哪里封神的(姜子牙不但是周武王姬发的老师)(1)

姜子牙发迹是从渭水钓鱼开始的,于是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传说。在传说中他在渭水边的磻溪钓鱼,与外出打猎的西伯侯姬昌相遇,两人交谈甚欢,被姬昌认为是天下奇才。于是两人同车而归,姬昌将姜子牙任命为太师,使之成为辅佐周朝推翻商朝的重要帮手。从此之后,姜子牙在周朝立下很大的功绩。他不但辅佐周武王姬发推翻周朝,还在周成王和周康王的时代成为国家的柱石大臣,对周朝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功绩很大,他被封在齐国的地方,成为春秋战国时姜姓齐国的鼻祖。

传说中的姜子牙是在哪里封神的(姜子牙不但是周武王姬发的老师)(2)

上述的这些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不同的渠道有着不同的传说。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姜子牙在发迹之前做过什么?当然,我们从《封神演义》中也得到了不少信息,而这些信息被很多人信以为真。比如他拜师元始天尊,在阐教修行,受命下山主持封神大战。不如他在朝歌和马氏结婚,做生意不断亏损,最后因触怒纣王而逃亡西岐。可这些都是来自于民间传说,也是小说家之言,虽然并非空穴来风,却不足以成为历史材料。从现存的历史典籍来看,姜子牙在发迹之前与小说中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却又有很大差别。

传说中的姜子牙是在哪里封神的(姜子牙不但是周武王姬发的老师)(3)

在历史典籍中,姜子牙的家族还是比较显赫的。在大禹治水的时候,他的祖先就已经立下大功,成为四岳之官,被封在了吕地。后来有的祖先又因为功绩被封在申地,以姜为姓。所以有些地方称他为吕尚,姜子牙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但到了夏商两朝后,他的家族逐渐败落,而他本人又是远裔,所以生活环境并不好,曾以屠牛卖肉为生。《封神演义》中说姜子牙做生意不断亏损,各种生意一事无成,这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姜子牙不但当过屠夫,还开过酒馆,卖过粮食,但也只能糊口而已,并没成为大富之家。

传说中的姜子牙是在哪里封神的(姜子牙不但是周武王姬发的老师)(4)

姜子牙的生意虽然失败,但是在此过程中他却没有放弃对知识的学习。由于祖上曾经阔过,所以他家还是有不少书本典籍的。这有别于其他的商人之家,所以为他后来发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做生意到七十岁都没有什么成就,甚至五十多的时候还在卖饼子,可这几十年来读书的积累却让他有了很丰富的知识。

后来他跑到渭水边隐居,结识了出城打猎的姬昌,于是有了飞黄腾达的机会。他的这些知识为周朝所用,达成了推翻商朝的功绩,也让家族重新显赫起来。至于姜子牙为什么会出现在渭水河边,历史圈里却是众说纷纭。

传说中的姜子牙是在哪里封神的(姜子牙不但是周武王姬发的老师)(5)

综合各种文献的记载,可以认为姜子牙是为了逃避战乱才隐居到渭水边的。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商纣王即位,开始了对商朝的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主要是为了强化王权,削弱商朝直辖的贵族势力和属下的方国势力。为此商纣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遭到贵族和方国诸侯的反对,于是引发了各种战争。这些战争虽然都是以商朝军队获胜而结束,却极大的消耗了国力,给后来贵族叛乱和周武王姬发起兵讨伐埋下了隐患。同样这些战争和政治改革,也给贵族和平民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这便是所谓的"商纣王暴政"。

传说中的姜子牙是在哪里封神的(姜子牙不但是周武王姬发的老师)(6)

以前的文章里说过,所谓"商纣王暴政"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的改革,而周朝的起兵反商也只是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己权势而发动的战争。双方发生的冲突非常激烈,本质上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并非道德层面的对错之分。

姜子牙作为商朝贵族的后裔,地位高于一般平民和奴隶,但对这种混乱的局面也是无可奈何,隐居山野躲避战乱就成了选项之一。其实从历史来看,商朝不少大臣都做出这样的选择。比如《封神演义》中的宰相商容,在历史上是负责礼乐的大臣。他反对纣王,但又没有勇气起兵,就躲到山里隐居。直到周武王姬发攻占朝歌,他才出来做官。

传说中的姜子牙是在哪里封神的(姜子牙不但是周武王姬发的老师)(7)

姜子牙的才华虽然七十岁了才被人看重,可从此之后却是平步青云。他成了周朝军事上的第一人,周朝军队的绝对统帅,也是姬昌和姬发父子的老师。他作为周朝讨伐商朝的主要策划者,在军事上取得很很高的成就,留下了《六韬》等兵书,也被后世认为是兵家之鼻祖。由于《封神演义》的影响,在民间百姓心中的姜子牙是那个飘飘如神仙的样子,丝毫没有兵家鼻祖的杀伐之气。而历史记载中的姜子牙并非如此,商容的是这样形容他的,"为人虎据而鹰趾,当敌将众,威怒自倍,见利即前,不顾其后,故君子临众,果於进退。"

传说中的姜子牙是在哪里封神的(姜子牙不但是周武王姬发的老师)(8)

从这样的形容可以看出,姜子牙不是什么神仙中人,而是杀伐果断的沙场老将。也正是这种杀伐之气,才能在商周大战和商朝灭亡后的平叛之中震慑反对者,统领各个方国诸侯贵族的军队,给周朝打下大片的领地。也正是因为如此,姬昌和姬发父子才将姜子牙作为身后的托孤之人。

姜子牙在周朝的影响力很大,不只是因为军事上的成就,也与他特殊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根据史料记载,姜子牙不但是周武王姬发的师傅,而且是王后邑姜的父亲。因此姜子牙有着军事统帅和外戚的双重身份,在政治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在喜欢任人唯亲的周朝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传说中的姜子牙是在哪里封神的(姜子牙不但是周武王姬发的老师)(9)

在电视剧《封神榜》中周武王姬发的王后是商青君,这个角色被设定为商朝宰相商容的女儿。实际上商容只是管理礼乐的大臣,并不是宰相身份,商朝的宰相是被纣王处死得比干。而商容也没有商青君这个女儿,在姬发攻入朝歌之前,他都与周朝没有任何关系。从历史文献来看,姬发的王后叫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儿,齐国国君齐丁公吕伋的妹妹。邑姜在周朝身份很高,被认为是周武王时期十位"治乱"功臣之一,有"九人治外,邑姜治内"之说。邑姜给姬发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太子诵和唐叔虞,这便是后来的周成王和晋国始祖。

传说中的姜子牙是在哪里封神的(姜子牙不但是周武王姬发的老师)(10)

正是因为邑姜的关系,姜子牙和齐国都是周朝辅佐天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左传》中有记载,当时辅佐周天子的主要大臣来自于五个国家,分别为楚、齐、晋、鲁、卫。"这些国家都是和周朝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么是周朝外戚,要么是周天子的弟弟和亲戚。即便是最不受重视的楚国,其始祖熊绎父子也是姬昌父子的亲信。因此姜子牙父子在周朝权力很大,他本人以"太师"之位掌控国家军事力量的最高权力,而吕伋则留在镐京担任虎贲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部队。西周初年,齐国的政务都是由姜子牙的第三子丘穆公代理。

传说中的姜子牙是在哪里封神的(姜子牙不但是周武王姬发的老师)(11)

周成王时期,先后发生了"三监之乱"和"殷东五侯"起兵叛乱,姜子牙父子或坐镇镐京运筹帷幄,或领兵东征冲锋陷阵,迅速的平定了这些叛乱,为周朝稳定大局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周成王去世时,也将国家托付给了自己的外祖父姜子牙,让他辅佐周康王管理国家。姜子牙去世后,吕伋继承姜子牙的权力,继续掌控周朝军队力量,是周康王时代的次辅,位置仅在首辅召公奭之下。可以说,在周朝最巅峰的文、武、成、康时代,姜子牙及其家族都掌控着国家最高的军权,这在后世是不可想象的。

传说中的姜子牙是在哪里封神的(姜子牙不但是周武王姬发的老师)(12)

比较让后人感到疑惑的是,姜子牙七十岁发迹到一百多岁去世的数十年间,是否真的由他一人完成了如此壮举?这个岁数别说在古代,就是现代社会也是很恐怖的,几乎是天方夜谭。七十岁的老翁,很多都难以维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又凭什么东征西讨数十年?而他的女儿邑姜嫁给姬发,从年龄来看,这父女俩的差距也太大了。而长子吕伋的故事不仅贯穿了整个文、武、成、康时代,还在昭、穆两朝成为重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五朝元老。这虽然没有姜子牙那么夸张,但也是极度长寿之人,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传说中的姜子牙是在哪里封神的(姜子牙不但是周武王姬发的老师)(13)

对于这些疑惑之处,历史圈里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可靠的说法。因此这也让姜子牙的家族显得神秘莫测,给后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我们从《封神演义》等神话故事中看到姜子牙,除了因为他的功绩和历史影响力外,在寿命方面的传奇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古人眼里,姜子牙这种极度长寿的人,即便没有任何才能都是被追捧的对象,更何况他有了强悍的军事政治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后世的历朝历代都对他进行祭祀,唐朝时候还专门搞了武成王庙,将其作为中国军事学的祖先与儒家圣人孔子并列祭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