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松江区沪亭北路的道路中心,坐落着一家钉子户,驻扎了10年余久,2017 年 9 月 7 日," 上海最牛钉子屋 "终于搬迁。

上海最惨钉子户苦守14年(上海最牛钉子户)(1)

远远的看去,这条路上车水马龙,而在道路的中央,有一栋小楼挡道,原来这栋楼就是传说中的“钉子户”,十几年前城市就开始规划,一直未能和房主达成协议,于是只好选择绕道而行,将马路4车道变成了2车道。

上海最惨钉子户苦守14年(上海最牛钉子户)(2)

房屋主人已 87 岁

这栋房屋的主人是已经 87 岁高龄的徐先生,他们祖孙四代一家九口人住在二楼和三楼,周边的裙房则出租给别人。

从2003年到2017年,在这条马路的中央居住了14年。当然与房主的协商也从未停止,最终的结局令人唏嘘,房主张大爷终于妥协,由原来的6套房变成了现在的4套房,并未如愿以偿。后来这栋楼房也被称为“上海最牛钉子户”。

上海最惨钉子户苦守14年(上海最牛钉子户)(3)

在网上流传着“上海最牛钉子户”拆迁获得了6000多万的赔款,亲戚朋友也常来打电话来询问到底赔了多少钱,有时还有一些陌生人前来“关心”,于是各有各的说法,有说赔了3000万的,有说赔了4000万的,也有人嘲讽道:“摒了10几年,最后不是一分钱没拿到”。

这户 " 最牛钉子屋 " 是怎么形成的?

十多年前,随着大批房地产项目入驻,再加上价钱相对市区便宜不少,位于郊区的九亭镇吸引了大量人口。人和车越来越多,马路就显得越来越窄了,路面也破损不堪,下雨后积水能达十多厘米深。九亭当地人把沪亭北路称作是一条被 " 拖拉机轧出来的马路 "。

据媒体报道,沪亭北路拓宽工程在 2008 年 10 月前有了方案,但由于动迁工程浩大,完工日期一推再推。" 滞留户 " 从最初的 10 多户慢慢减少为 4 户,2009 年 7 月份仅剩 2 户,一直到 2011 年 1 月仅剩下 1 户不肯搬迁。

最后的这一户便是徐先生一家。他们因为家庭人口众多,诉求多而与动迁部门僵持不下,始终没有达成动迁协议。协商拆迁没结果,最终沪亭北路的拓宽工程只能绕过徐家的房子完成了通车。

上海最惨钉子户苦守14年(上海最牛钉子户)(4)

徐先生的女婿张先生说:" 早在 2003 年 9 月 19 日,我们就收到了政府的动迁通知书,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 14 年。" 眼看着这里从乡村小道变成柏油大马路,周边的老邻居一户户搬走,一辆辆急速行驶的汽车从自家门前飞驰而过,徐家人的这 14 年过得 " 不舒服 "。

" 沪亭北路原是四车道的大马路,因为我们家这栋房子横在当中,硬生生被截成了两车道,来往车辆的司机常常因视觉上看不清楚造成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 张先生就亲眼目睹过至少 3 起严重的交通事故," 出租车开着开着直接撞上了水泥桩子。"

" 那时马路还没完全修好,地面路基不平,凹槽处盖一块铁板,让车子能够顺利通过。可是,每当车子轮胎轧过铁板,在屋里的我们不仅感觉到地面在抖动,还有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吵得人心神不宁。" 张先生回忆说。

上海最惨钉子户苦守14年(上海最牛钉子户)(5)

八次面对面约谈

在马路中间的破旧房屋,不仅影响城市美观,对交通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2016 年 9 月,九里亭街道成立动迁办,主动与徐先生一家上门对接,两名负责人与他们进行了八次面对面的约谈,十多次电话沟通,经常保持联系,宣传动迁政策,分析形势。街道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也上门听取诉求。在一次次的沟通谈话中,徐先生一家与动迁办主任陆辉和副主任徐民强从陌生到熟悉,渐渐地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今年 8 月 19 日,两名负责人用了两个多小时与徐先生一家沟通交流,客观分析协议动迁与依法征收的利弊关系,劝解他们以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动迁,认识筑路和保持道路畅通对广大居民带来的生活便利,徐先生一家人最终愿意配合政府动迁。

陆辉透露,约谈过程中,虽然有争议,但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徐先生一家人看到了动迁办一直以来的耐心和对他们的尊重,因而愿意配合政府协议动迁。

上海最惨钉子户苦守14年(上海最牛钉子户)(6)

老张在记者面前道起了自己的苦水,确实一些人说得没错,他们最后没有拿到钱,其实早在2011年的时候,老张自己就同意搬迁,但是因为家庭是四世同堂,人口太多,在这件事情上产生了分歧。

最终,街道拆迁办主任陆辉与老张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沟通,为老张家权衡了拆迁与不拆的利弊,最后才达成了共识,给予老张家大中小三套动迁房,还有一套安置房给老张已婚的女儿,加起来一共四套房子,老张最开始坚持赔偿6套房子,常年的坚持最终也没能实现。

上海最惨钉子户苦守14年(上海最牛钉子户)(7)

(图文来源网络 侵权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