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的阶段的代数知识是初等代数,又称古典代数。以算术为基础进而步入代数的跨越并不是方程带来的,而是用字母表示数。

原始的代数被发现于苏美尔人的黏土片上,公元前18世纪以前的兰德草叔,已经记录了分配的问题,出现了简单方程,这些方程的未知数用"hau"(堆)表示,方程虽然是古典方程的核心,但并不是算术进入代数的最初。

代数式梳理总结(以符代数代数史上飞跃)(1)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书《还原与对消的科学》,还原也就是解方程中的移项,对消就相当于"合并同类项"。后来书名慢慢变为《代数学》。花拉子米不仅引入了"移项、对消"等解方程的专门术语,而且把未知数叫做"根"。

花拉子米用普通文字来表达方程的解法,这个时代的代数只是一个开始!丢番图,古希腊数学家,他创造了缩写代数,就是将代数中的核心词缩写,一般用词语的第一个字母。

不过,历史上第一个有意识,系统地使用字母的是法国数学家韦达,韦达认为算术与代数是有区别的,代数是代表类或形式的运算方法,算术只是同具体的数打交道的计算技术。韦达用统一的字母表示未知量、已知量及其运算,是对传统代数的突破。

代数式梳理总结(以符代数代数史上飞跃)(2)

从算术到代数,人为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花拉子米、丢番图、韦达这三个数学家就是相应的标志性人物。

花拉子米时代,是"文辞代数"的阶段,"代数"、"移项"、"合并"等术语,都是他的杰作,但是比较容易产生歧义,而且比较繁琐。

丢番图用音节首字母缩写来表示数,开创"缩写代数"的时代,比如数学中"meter",就是"米"的意思,缩写就是"m"。

代数式梳理总结(以符代数代数史上飞跃)(3)

但是虽然丢番图先用了字母表示数,但是为什么韦达却被称为"近代代数学之父"。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虽然都是用字母表示数,但两者根本区别在于表示的是一个数还是一类数。丢番图缩写的方法,每一个字母都具有潜在的特定意思,表达出来的方程是一题一法。如果丢番图解100个方程,就得100种方法。韦达的高明之处在于其所用字母不表示任何具体的意思,只是一个符号而已,若用一个方块图,一个小花图也丝毫不影响所列代数式的意义,关注的是去情境化之后的东西,表达的是一类问题的统一解法,呈现的是代数的本质,丢番图方法本质是替代,而韦达本质是抽象,是数学思想的进化。

可以说,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细胞,每一个数学符号都是数学家们意境深途而形象简明的创造力的展现,而"符号常常比发明它们的数学家更难推理"。

"字母表示数"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数学思想。有了它,就可以用字母简捷地表示有关运算法则及运算律,简明地表述许多数学定理、公式等;有了它,就可以用字母巧妙地表示已知或未知数量,建立代数式,建立方程等;有了它,就有了以字母及数学符号为要素构成的符号语言,而这种语言形态丰富了数学的表达力,同时还便于更灵活地进行数学交流、更有效地形成数学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是由算术跨越到代数的桥梁,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也是代数与算术的最显著的区别。

张景中院士说:"代数比算术高明,高明在一个'代'字上。用字母来代替数,会使我们打开眼界。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我们就有了解应用题的有力武器——方程。用字母表示任意数,我们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公式、恒等式、不等式。""'代'的方法用途很广。它可以把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把普遍与特殊联系起来,把复杂的式子变得简单而易于观察,把平凡的事实弄得花样翻新便于应用。"

代数式梳理总结(以符代数代数史上飞跃)(4)

张院士谈的这个现象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德国数学史家内塞尔曼把代数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1. 文字代数

如在丢番图以前的代数都是文字(文词)叙述代数,花拉子米和我国古算等都是用语言文字叙述与解答问题的。

2.简字代数

如巴比伦用特殊的字igi,igibi表示互为倒数的两数。12世纪用P和M表示"加"和"减"。

3.符号代数

以符代数,历经千多年漫长、曲折的探索、实践,到了16世纪,符号代数学才基本完成,它以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分析引论》(1591年出版)为标志,韦达被西方数学史家推崇为第一个自觉地、系统地创用了一套抽象字母代替具体数字的人。 从此,从算术到代数,代数学告别了旧时代,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

克莱因说:"如果没有专门的符号和公式,简直就不可能有现代数学。" 到目前为止,数学符号已有数百种,中小学常用的符号就有一百多种。包括数字符号、运算符号、关系符号、性质符号、象形符号等。

英国学者斯坎普认为数学符号有如下十种功能: 1.传递;2.记录知识;3.形成新的概念;4.简化复杂纷繁的分类系统;5.解释;6.使反思活动成为可能;7。揭示结构;8.使操作程序自动化;9.信息的恢复和理解;10.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代数式梳理总结(以符代数代数史上飞跃)(5)

例1.如图所示是一个树形图的生长过程,依据图中所示的生长规律,第12行的空心圆的个数是(  )

代数式梳理总结(以符代数代数史上飞跃)(6)

A.34 B.55 C.72 D.89

【解析】:按生长规律,第n行的空心圆的个数等于第(n﹣1)行实心圆的个数,而第(n﹣1)行实心圆的个数等于第(n﹣2)行总圆数,

第n行总圆数为第(n﹣1)行与第(n﹣2)行总圆数之和,

所以从第一行起,各行空心圆的个数规律是:1、0、1、1、2、3、5、8、13、21、34、55…所以第12行的空心圆的个数是55.故选:B.

变式.如图,直线l上有2个圆点A,B.我们进行如下操作:第1次操作,在A,B两圆点间插入一个圆点C,这时直线l上有3个圆点;第2次操作,在A,C和C,B之间再分别插入一个圆点,这时直线l上有5个圆点;第3次操作,在每相邻的两圆点间再插入一个圆点,这时直线l上有9个圆点;…第n次操作后,这时直线l上有_______个圆点.

代数式梳理总结(以符代数代数史上飞跃)(7)

代数式梳理总结(以符代数代数史上飞跃)(8)

例2.观察下列图形:

代数式梳理总结(以符代数代数史上飞跃)(9)

如果按这个规律一直排到第n个图形,请探究下列问题:

代数式梳理总结(以符代数代数史上飞跃)(10)

代数式梳理总结(以符代数代数史上飞跃)(11)

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特点,但字母具有抽象性,所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赋予字母以特殊值来计算、判断或探求解题思路,能化抽象为具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赋值法",但这种方法不能作为规范的解题过程。

代数式梳理总结(以符代数代数史上飞跃)(12)

例4. 在世界著名水都威尼斯有个马尔克广场,广场上有一个雄伟的教堂,教堂的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平地,这里常吸引许多游客来此做一种奇特的游戏:人们把眼睛蒙上,然后从广场的一端向另一端教堂走去,看谁能到达教堂的正前面!奇怪的是,尽管这段距离只有175米,但却没有一位游客能幸运地做到这一点。后来,挪威生理学家古德贝对这个"闭眼打转"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1896年,挪威生理学家古德贝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人的两条腿在走路时的步长存在差异,导致我们在没有参照物修正方向时,人沿直线行走时总是偏右或偏左,不可能走成直线,最终形成一个圆,试分析说明。

解析:引入字母,从圆的周长公式寻找圆的半径与步长差的关系。不妨假定左步比右步长1毫米,两腿交不妨假定左步比右步长1毫米,两腿交替行走1000步后,左腿将比右腿多走1000毫米,即1米,这样,人的两条腿就不可能走出两条平行直线,而只能走出两个同心圆。

假设一个人的步长平均为0。7米,走路的时候左右两腿的踏脚线间的距离大约是10厘米,右腿行走的圆圈半径为R,左腿比右腿每步多迈出x米(如图),那么R是多少呢?他走完一圈后,他的右腿走的路程是2πR,左腿走的路程是2π(R 0。1),所以在一圈中,左腿比右腿多迈出了[2π(R 0。1)一2πR]米。

代数式梳理总结(以符代数代数史上飞跃)(13)

可见,这个圆圈半径R是与左右两腿的步差有关的,假设一个人的左腿比右腿0.07,每步多迈出1毫米,那么他所走形成的圆圈半径是R=0。07/0.001=70(米)。

真理是相对的,对称也只是近似的,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就是事例给我们的启示。

然而在广阔无垠的沙漠上,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如果没有任何指示方向的路标,那么人们是无法走出的。

代数式梳理总结(以符代数代数史上飞跃)(14)

1859年,我国数学家李善兰首次把"algebra"译成"代数"。后来清代学者华蘅芳和英国人傅兰雅合译英国瓦里斯的《代数学》,卷首有"代数之法,无论何数,皆可以任何记号代之",亦即:代数,就是运用文字符号来代替数字的一种数学方法。

M.克莱因亦曾指出:"从古代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开始直到韦达和笛卡尔之前,没有一个数学家能意识到字母可用来代表一类数。"

纵观历史,数学的发展创造了数学符号,新的数学符号的使用又反过来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历史上的数学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并且需要这样一步步地继续走下去,而它的每一个进步都必将伴随着新的数学符号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