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在此记录学习摄影中的点点滴滴,欢迎大家关注,后续将持续更新摄影类的文章,如果能够给你带来帮助那是最好不过了~

相机三要素:快门、光圈、ISO

光进入相机,首先会遇见光圈、再遇见快门,最后遇见ISO。

1、光圈

F1.4:数值和光圈大小呈反比;

光圈越大,进入的光越多。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1)

2、快门

30~1/8000 表示快门速度是30s还是1/8000s

3、ISO

靠电子信号提高感光板的亮度

例如在黑暗的房间里,首先打开大光圈、降低快门速度,如果画面还不亮,再调大ISO;

在亮度很强的室外,首先调小ISO、提高快门速度、最后减小光圈;

背景虚化和景深

光圈会导致背景虚化:清晰的区域叫做景深: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2)

大光圈时,清晰的区域(红色部分)大叫做浅景深,小光圈清晰的区域小叫做深景深;

所以拍摄集体照,全家福时,(因为集体照是前后好几排人,需要清晰的范围大)为了让清晰的区域变大,要调整为小光圈。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3)

除了背景虚化了,景深的前景也需化了,前景深可以使用树叶等遮挡,虚化前景深;

所以,光圈大可以调高亮度,背景虚化;快门慢,可以调高亮度,导致动态模糊;

示例1:

如果在光照很强的户外,拍摄动态物体:

1、调整小光圈,降低亮度;

2、提高快门速度,降低亮度;

但是动态物体为了拍摄清晰,需要使用高速快门;而为了背景虚化又需要大光圈;和上面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需要使用ND滤镜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4)

示例2:

如果在室内拍摄运动的物体:

1、调整大光圈,背景虚化;

2、提高快门,避免照片模糊;

但是进光量不足,需要使用闪光灯或者反光板;

相机档位

TV档:快门优先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5)

快速快门用来抓拍动态物体,由于快门张开闭合的速度很快,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

慢速快门用来拍摄动态物体,由于快门张开闭合的速度很慢,可以拍出运动轨迹,比如车流。

AV档:光圈优先

一般用在需要大光圈进行背景虚化的时候。拍摄人像、微距、特写的时候;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6)

P档:程序自动曝光(半自动档)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7)

光圈和快门控制其中一个,相机自动调整另外一个。

和全自动挡A 相比,允许设置曝光补偿。

以上都是在ISO设置为AUTO自动挡的时候: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8)

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是相机在非M档情况下,程序为了整体调整图片亮度,在现在的亮度基础上提升或者降低一些亮度,控制多个变量的微调整,比如控制光圈、快门、ISO的调整来满足你的要求,不同档位下控制的不同。

比如在ISO为自动情况下: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9)

如果改为ISO为手动控制的话,则曝光补偿不再控制ISO。

半自动档位中改变曝光的设置就是曝光补偿:

因为测光模式是按照统一的曝光标准来设置参数的,所以每张照片在相机的自定调整下拍出来的曝光都相同,因此设计了曝光补偿功能,让我们可以在半自动档位也能够调节照片的曝光。

白加黑减

当拍摄的时候,场景中有大面积白色或者黑色的时候,评价测光会出现误差,也就是在大量白色的情况下,照片会比较暗淡;大量黑色的时候,照片会比较亮,所以相应的增加或减少曝光补偿来修正误差。

黑色的反光率是0%;

白色的反光率是100%;

50%亮度的灰色反光率是18%;

针对于评价测光:当画面中白色背景多的时候,反光率很大,相机会认为画面过亮,然后大幅减少曝光,导致画面过于暗淡,所以需要人为的调整曝光补偿。

直方图

相机上可以查看当前照片是否曝光正确的直方图: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10)

左侧为暗部区域,中间为明亮过度区域,右侧为亮部区域。

图片格式

RAW格式图片是相机直出的图片,可以在图片软件中进行二次加工,每个品牌的后缀不一样,建议保存图片的时候保存RAW和JPG两个格式,RAW 格式后期调整图片可调整空间大,Jpg 方便预览和发朋友圈。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11)

上面是RAW图片在电脑上进行修复还原的示例。

白平衡

相机是根据黑白色为依据推断其他颜色的,所以需要找准黑色和白色。白平衡就是告诉相机哪个是正确的白色。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12)

不同光对应的颜色

相机里调整对应的数值匹配环境的色值;

即使白平衡不对,后期也可以在电脑上把RAW格式的照片补救回来。

测光

前面曝光补偿中提到,在非手动M档情况下,比如AV档(光圈)、P档、TV档(快门)时,曝光补偿是相机中的 1/-1等数值,在M档变成测光工具。此时曝光补偿按钮不再起作用,显示的数字是测光的结果。显示你现在用的光圈、快门、ISO拍出来的结果亮度如何。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13)

比如上面,显示的标尺是相机测光后认为拍出的照片亮度。

测光模式

上面的测光结果是如何得出来的呢?使用的就是相机的测光模式:

评价测光:选取整个画面各个部分的亮度取平均值;

中央测光:选取画面中间的亮度为依据判断亮度;

点测光:以画面中的某一点进行测光。

可以使用亮度锁,将选中的亮度固定。

测光锁定

当测光点不在我们想要的位置时,我们先在想要的位置锁定测光,再进行构图拍摄的操作方式。(感觉类似于后面的对焦)

1、测光锁只在点测光下使用;

2、点测光模式的测光点在中心;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14)

相机中的测光锁定按钮是 ·*·。

操作步骤:

1、先把测光点中心点放在人脸上

2、然后按下测光锁定按钮,取景器上出现*号

3、然后再构图,拍照;

使用场景:

1、人像摄影,测光点在人脸位置,保证人物皮肤正常曝光;

2、大光比风光摄影(也就是画面中亮暗差别很大),测光点位置在画面中较亮的位置;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15)

原因是,欠曝的照片在后期可以调整回来;而过爆的画面无法调整回来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16)

对焦

上面讲解景深的时候,讲解了相机拍摄清晰的位置叫做景深,这里也可以称作“焦内”,也就是对焦范围内。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17)

其他区域叫“焦外”: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18)

清晰的区域正好在你想拍摄的范围内,成为对焦。

所以,

对焦方法1:调整光圈大小

大光圈的情况下,由于焦内区域小,所以不容易对焦,比如上图只容得下一个瓶子。

缩小光圈,焦内范围变大,容易对焦,比如下图容下了所有的瓶子;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19)

对焦方法2:手动调整对焦环;清晰区域前后移动。(如果设置了自动对焦,一般可以代替这个方法)

对焦方法3:移动相机的前后距离;

对焦模式

1、手动对焦:镜头调整到MF

2、自动对焦:镜头调整到AF

2.1 单次自动对焦

相机只有一次对焦,后续物体移动后,无法继续对焦;

2.2 连续自动对焦

连续很多次的对焦,直到按下快门为止;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20)

对焦区域

广域对焦:整个画面都会检测对焦点,基本上就靠相机自己判断对焦在哪里,如果有人脸识别,会优先对焦在人脸上。

区域对焦:固定了画面中某部分区域,不再该区域内的物体,不会被对焦;

点对焦:以某一点作为对焦区域。

示例1: 在人流多的情况下,如何对焦到模特身上,而不会被身边走过的路人干扰焦点?

方式1:可以在对焦到模特之后,切换到手动对焦模式,这样焦点就不会在移动了。

方式2: 可以讲对焦模式改为单次对焦,半按快门的方式锁定对焦。

方式3: 有的相机提供对焦锁定按钮。

最后提供一种快速靠谱的对焦方式:

对焦模式为单次对焦、对焦区域选择中心点对焦、每次按快门前先对焦再构图。

比如拍人像,先把画面中心点对准在人的眼睛上,半按快门不松开,微微平移画面进行构图。

宽容度和动态范围

- 宽容度是指相机本身能够容纳记录的从最亮到最暗的范围;

- 动态范围是指成像照片或者现场场景中最亮到最暗的范围;

相机入门基本知识(相机的基础知识系列1)(21)

灰色区域是相机的宽容度,蓝色区域是动态范围,也就是照片中最亮和最暗的范围;

相机的常用设置

1、选择保存的图像格式:RAW JPG

2、选择色彩空间:Adobe RGB

3、长宽比:3:2

4、测光模式:评价测光

结尾

好了,以上就是相机的基础知识汇总,当然还有很多知识待我继续汇总补充,欢迎关注我接下来的文章。

我就是一名摄影入门的爱好者,希望可以在这条道路上走的越来越好!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