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凡·屠格涅夫的追星生涯
屠格涅夫绝对称得上是高富帅——出身贵族,父亲是骠骑兵上校,母亲从她叔父那里继承了一大笔财产,拥有5000农奴。他还恰好遗传了老爹的相貌堂堂,年轻时是个比福楼拜略高的玉面小生。
- 青年时期的屠格涅夫
放到如今,屠格涅夫算是标准的富二代,除了钱,他还有才华,有卖相,品德和教养也属一流,然而这样的人,却终生未娶?
先收起你们的 “顺理成章”的好奇心,屠格涅夫不是gay, 这一切都和一个女人有关,她的名字叫做波丽娜·维亚尔杜。 也是屠格涅夫追了一辈子的那位女星。
- 波丽娜·维亚尔杜 (1821 - 1910)
1843年11月9日,来自西班牙的女高音歌唱家波利娜·维亚尔杜在圣彼得堡歌剧院一举成名,她穿着红色沙漏裙站在舞台中央,柔和的歌声里夹杂着海浪般的叹息声。演出完毕,追随者们恨不得亲吻她红色的裙角。
据说演出当晚,波利娜在后台化妆间里接见了4位狂热的粉丝:一位将军、一位伯爵,两名纨绔子弟,其中之一就是当时才25岁的青年伊万·屠格涅夫。无独有偶,那天也是屠格涅夫25岁生日,自此,一个 “迷弟”40年 的追星生涯开始了。(40年,光这个就足以撂倒一堆所谓“死忠粉”了)
实际上波利娜长得并不漂亮,两只眼睛过分突出,脖子几乎和脸一样粗,而且驼背。但她是个才女,师从李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对她称赞有加。用她姐姐的前男友、法国诗人缪塞的话说,波利娜的丑陋 “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丑陋” ,德国诗人海涅把她比作 “像妖怪一样的外国风景”。
我们不能确定海涅和缪塞的恭维有几分真挚,但无论如何,波丽娜的美对屠格涅夫形成了致命吸引。
一旦有了女神,至少在心理上,屠格涅夫就从高富帅走向了它的反面。就像 “小鲜肉” 的“亲妈粉” 一样,不缺席偶像的任何一场公开露面,并且保持着一位粉丝基本的素养,减少骂战,不给 “爱豆” 招黑。
如果你穿越回19世纪的俄罗斯,想要偶遇屠格涅夫,只需要去一场波丽娜的演出即可
屠格涅夫兢兢业业做 “迷弟 ”的事例不止如此:波利娜在外演出时,屠格涅夫最大的乐趣便是阅读报刊上登载的有关她演出成功的消息,跟收藏偶像封面杂志的现代人不差分毫。
屠格涅夫还跟随波利娜从俄国到法国,再到德国,在偶像家旁建了房子。如果那会儿克林姆林宫有电子屏幕,估计屠格涅夫要包下整块来表白波利娜。他出现在偶像的每一场演出舞台下,积极应援,幸亏那时人们还没想到在圣彼得堡歌剧院门前卖假票。
诸位现在追星的行为,屠格涅夫早在19世纪就做完了。
屠格涅夫甚至抛弃了自己高富帅的 “人设”,农民们砍伐他庄园里的树木,在他的牧场上放牛,一到冬天,还有人锯他放在池塘旁边的那几条心爱的长凳,拿回家当柴烧,他全都不管不顾了。
“随便你们,我只要波丽娜的微笑。”
他对劝他收心的朋友说,“很久以来,在我的心目中,波利娜就是女中豪杰,她永远使所有别的女子黯然失色。我自作自受。我唯有在一个女子踩着我的脖子,把我的脑袋按进泥地里时,才感到幸福。”
偶像简直成了宗教,屠格涅夫是最忠诚的信徒。在他著名的演讲《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中,屠格涅夫高度赞扬了长久以来被嘲笑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表现了信仰,对某种永恒的不可动摇的事物的信仰,对真理的信仰。”
他好像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痴情而纯粹,对人对文字一个样。托尔斯泰评价这位同行:“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然景物就会冒出芬芳。” “是地道的俄罗斯的东西,每一篇都散发着俄罗斯泥土的芳香。”
他的小说中,猎人重新领略到作为猎人的感受;农民有农民的语言,绝不会像个艺术家一样评论树木和山丘。他的天地狭窄,但正因为他有勇气把范围限制在实证体验、亲自观察的领域,他才成为极少数几乎从未杜撰编造过的小说家之一。
晚年,他也开始陷入短暂的自我怀疑。劝人不要结婚的他开始转变口风,“年轻人,去结婚吧,你们想象不出光棍的晚年有多凄凉。” 无论是作为男人还是作为作家,他都觉得自己虚度了一生。
1883年,屠格涅夫生长在脊椎内的肿瘤开始恶化,他在咽气前仍然对波利娜喊道:“你,是皇后中的皇后!” 告诉各位,这时波利娜已经62岁了。
屠格涅夫本人到死从未尝到过家庭幸福,也从未真正得到过波利娜。著名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说:“屠格涅夫本人是曾经恋爱过的。他对波利娜·维亚尔杜显得有些骑士风度。且不管他们之间的交往究竟是友谊还是爱情,反正他体验过这种炽烈而又持久的感情。人们从他身上所透出的某种宽容恬静的气度,立刻就能辨认出他是个有过真正爱情的人。屠格涅夫的小说大部分胜人之处就源出于此。”
尽管我们调侃屠格涅夫的写作是他的消遣,但毫无疑问,他也付出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这份情感包含着他对于波丽娜的爱,尽管这份爱他从未拥有,却在他留下的文字中,隽永而不朽。
文章原题目《屠格涅夫:一个“迷弟”的自我修养》, 原载于《中国青年报》,作者 杨杰。推送时,有酌情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