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形音义用四者的结合体。比如:蚤,甲骨文字形象人用手抓挠跳蚤叮咬处。上部又中一点是抓下的皮屑。本义:跳蚤,读作zǎo。也可以理解为用手捉跳蚤,抓住跳蚤后,人们往往用指甲挤死它,小点儿像指甲,或上面的血迹。在古代文献中常通假为早。比如:不可不旦日蚤来谢项王。(《鸿门宴》)

不过,有人提出:蚤的本义是搔,搔痒的搔,因为跳蚤叮咬后红肿发痒,人就会去抓挠。也就是说,有人认为本义是名词跳蚤;有人认为本义是动词抓搔。那么到底哪一个在前呢?

从字形出发谈谈汉字本义的分析(关于汉字本义探究的一点深入思考)(1)

我们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加上扌的搔?这是文字的分化,目的是为了表义的精确。也就是搔在后,蚤在前。但在前就是本义吗?不一定。

只能认为,理论上说,蚤的跳蚤义和抓搔义,应该有一个是最早的,但是后来已经很难分辨出来了。我们看到的只是,后来蚤同时具有跳蚤和搔痒两个义项,用搔分担了蚤的搔痒的义项。这里一定要注意的是:有时后起的字是可以表本义的,比如益和溢,溢是后起字,益本义就是水溢出。后来假借为益处,于是又为本义造了溢字。不能认为后出的分化字,它的义项就一定晚出。

从字形出发谈谈汉字本义的分析(关于汉字本义探究的一点深入思考)(2)

我们再来看一个字朩,《说文解字》:朩,分枲茎皮也。从屮,八象枲皮。这个字又写作林,《说文解字》:葩之总名也。这和木与林的关系一样。这个,又写作麻。《说文解字》:麻,麻与林同。麻是麻类植物的总称,而朩根据《说文解字》本义是剥取麻皮。这和前面提到的蚤和搔哪个是本义是一个道理。

换句话说,我们也可以认为麻皮是它的本义。因为动作和动作支配的事物是同时发生的,有时很难分清先后的。你要确证,还是要拿出哪一个义项在文献中最早使用。我们认为蚤和朩的本字问题,实际上还牵涉到由本义到引申义时,词性的转换问题,是动词转为名词,还是名词转为动词。

比如:名,《说文解字》:自名也,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是早上模糊不清人们看不清楚对方,于是需要向对方报出自己的名字。也就是自称其名,是动词。因此,本义是自称姓名。引申为名字,就变成名词了。这就是从动词转化为名词。

从字形出发谈谈汉字本义的分析(关于汉字本义探究的一点深入思考)(3)

又比如:图,《说文解字》:画计难也。从口,从啚,啚,难意也。按许慎理解,图是谋划义,为动词。可是按照一些学者的理解,啚为边鄙义。就是边界上的城邑。所以本义是地图,这又是动词了。

所以要判断一个词的本义究竟是哪个义项,有时是难以判断的,必须结合文献分析,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明,就不要随便说哪个义项是本义。关于本义我们需要澄清这样三个概念。

一、区分字形义与本义。字形义是根据字形得出的意义,如休字,字形义就是人靠在树下休息。但是人要休息,未必都会在大树之下,所以休息才是修的本义。本义是抽象化的,用与语言中的。字形义不同于本义。本义就是造字时的最原始意义,这种意义由于当时造字环境不重出现,后人与造字时的人的思维无法做到心心相印,后代很可能是无法复原的。

还有就是,汉字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义项纷纭,用字复杂,探源溯流本就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所谓的汉字本义,只能藉由字形,并有文献佐证,才能确立一个词最早的含义。

从字形出发谈谈汉字本义的分析(关于汉字本义探究的一点深入思考)(4)

如果我们脱离文献去解释,本义就会陷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境地。张三看出一个意思,李四看出一个意思,你认为是这样,我认为是那样,争论不休。还是拿那个休字来说,人和木为什么不能是人伐木?不能是人爬树?不能是人种树?而只能是人在树下休息呢?这是因为有文献的支持。

二、区分本义和引申义。一个字的义项往往有很多,但是本义是根本是主流,是词义引申伸的主要依据,其他引申出来的义项是分枝是支流,把握住了本义也就等于掌握了词义系统的核心和关键。

三、区分基本义和本义。本义是汉字在文献中使用的最原始的意义,但基本义是该字当代最常用的意义,比如兵的本义是兵器,而基本义是士兵,我们阅读古文献要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