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世界人文通史

参考资料:《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汉晋春秋》、《魏略》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历代莫不推崇光武中兴,这是因为历史上真正的中兴之主实在太乏善可陈了,能像光武帝刘秀这样复兴汉朝的屈指可数。历史上有西周、东周,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北宋、南宋,明与南明之分。

西周灭亡后,废太子姬宜臼在洛邑建立东周王朝,结果周朝从此进入了长达500多年的春秋战国动乱局面,中兴失败;北宋灭亡后,赵构南渡建国,结果偏安半壁江山,最终也没能恢复故土,中兴失败。东晋和南明就更加不用说了……历史上真正能做到中兴的君王不多见,所以我们首先要来说说光武中兴。

历史评价刘秀和刘邦(同样是汉室后裔)(1)

公元9年,汉朝外戚王莽篡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在王莽统治时期,国内爆发了激烈都农民起义,全国再次陷入战乱中。出身于南阳宛城刘氏的汉朝后裔刘秀最终剪灭群雄,在公元37年左右统一中国。为了表示复兴汉朝的志向,刘秀仍以汉为国号,史称东汉王朝(25年-220年),将汉朝的国运又强行延续了将近2个世纪之久。

汉明帝刘庄给父亲刘秀上谥号为“光武”:“光”有“光复、复兴”的意思,再加上《谥法》有云:“克定祸乱曰武”、“刚强直理曰武”,所以史称刘秀复汉事件为‘‘光武中兴’’或“光武帝中兴”。

历史评价刘秀和刘邦(同样是汉室后裔)(2)

东汉光武帝刘秀虽然是西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但实际上传到了刘秀这一脉时,距离西汉王朝的皇室血亲已经十分遥远了。

由于汉朝的土地推恩政策,汉朝天子的庶子封为王,王之庶子封为侯,逐次递减,至无地可封,刘氏子孙便没有爵位了。

刘秀的五世祖是汉武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到了刘秀的四世祖刘买这辈时,便只有一个舀陵侯的爵位了。

再等传到了刘钦(刘秀的父亲)这辈时早已经没有了皇室爵位,刘钦只担任过南顿县令的职务。所以说,刘秀虽然顶着皇室后裔的名号,但跟真正的皇室宗亲相比只能算是个普通的皇室远支。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结束了新朝大分裂而使汉朝中兴、国内归于一统的光武帝刘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是到了160多年后的东汉末年时,同样是汉室后裔出身的刘备却只能三分天下,建立了偏安西川的蜀汉王朝就病逝了。有人不禁会问,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在这里,有一句话其实很应景,那就是“时势造英雄”。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刘备有哪些方面不如刘秀呢!

历史评价刘秀和刘邦(同样是汉室后裔)(3)

第一、是民心思汉与民心厌汉的舆论环境对比。

西汉王朝的灭亡并不是由阶级矛盾集中爆发而导致的,而是被掌权的外戚王莽篡权所致,百姓还对原来的统治阶级还怀有一定的情感。再加上王莽在位时期,发动币制改革失败,各级管理疯狂敛财,加速了百姓的贫苦和破产,所以当时人心思汉。

再反观刘备所处的东汉末年,由于汉朝统治阶级的巧取豪夺,百姓已经民不聊生。自汉桓帝、汉灵帝以来的几十年里,阶级矛盾尖锐化,皇帝、外戚与宦官向民间分摊了各种苛捐杂税,极大地压迫了老百姓的生存空间。正是为了推翻汉朝才爆发了黄巾之乱,从而引发东汉王朝的大蹦盘。刘备所处的东汉末年恰是朝廷无德,民怨沸腾的时代,老百姓对汉朝已经没有怀念,再标榜汉朝后裔实际上作用已不大。

历史评价刘秀和刘邦(同样是汉室后裔)(4)

第二、刘备的资源力量远远比不上刘秀。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说“北有曹操占天时,南有孙权占地利……”这句话更直白地说,就是在指出刘备的起点实在太低了,除了汉室后裔身份以外基本不占任何优势。

这一点,刘秀比刘备就要好得很多。光武帝刘秀出身于南阳宛城刘氏,迎娶了阴丽华和郭圣通,通过士族联姻得到了许多士族的支持,奠定了刘秀的政治根基。以此为基础,刘秀扫清了河北地区,吸纳了幽州突骑,开创了士族阶级把持的东汉王朝。在32岁时,刘秀就统一了全国。

刘备虽然也是汉室后裔,但这个身份并未给他带来太多实际性的好处。当时,北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室正统自居;其他的刘表、刘虞、刘繇、刘焉等军阀也以汉室后裔自居,实力渺小的刘备根本微不足道,没有什么号召力,漂泊无依。一直到公元214年,50多岁的刘备夺取了同宗刘璋的西川基业,才在益州站稳了脚跟,有了一块立足之地。但此时北有曹操虎视眈眈,东有孙权每欲鲸吞,刘备依然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历史评价刘秀和刘邦(同样是汉室后裔)(5)

第三、刘备的个人综合能力远远比不上刘秀。

在军事素质、用人能力、政治素质上,刘备与刘秀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军事素质上,光武帝刘秀戎马一生,破王郎,击张布、驱彭宠、灭公孙述,其军事指挥能力要在高祖刘邦之上。反观蜀汉昭烈帝刘备一生,除了善于用人外,真正打赢的几场战役乏善可陈。

在用人能力上,两人基本旗鼓相当,都是能够让部下效死力的人,非常善于笼络人心。

历史评价刘秀和刘邦(同样是汉室后裔)(6)

在政治隐忍上,刘秀也要强于后辈刘备。史书记载,刘秀的兄长刘演被更始帝刘玄所杀,当时刘秀尚未形成气候,仍然臣服于刘玄。为了掩盖自己的情绪,刘秀伪装得神乎其神,成功骗过了更始帝刘玄,而且逃到了河北。《后汉书》称‘‘帝每夜独自垂泣,常泪湿巾枕。’’

刘备虽然善于用人,野心也很大,但他与同时期的曹操相比,优劣立显,属于志大才疏、学识浅薄的人,特别是在某些重大性决策上,刘备就远远不如同时期的曹操,更加无法和光武帝刘秀相比。所以最终兵败夷陵,病逝于白帝城,也是刘备的宿命。

第四、刘秀占据了比刘备更具优势的地理位置。

刘秀成就帝业的开端在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血气方刚的他先统一了河北,然后再逐步南下吞并了群雄。河北地区兵精粮足,西有山西太行山的险要,南有黄河作为屏障,而从河南仰攻河北难度较大。

只要河北兵员、粮草充裕,要突击一马平川的河南就如探囊取物。刘秀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想不赢都难。

蜀汉照烈皇帝刘备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只能立足于西南贫瘠之地。益州号称天府之土,但实际上只有成都平原适合大规模开发。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曾为刘备规划了割据益州、荆州的蓝图。因此刘备想要效仿当年汉高祖刘邦出益州、夺关中、进取河洛、平定天下的路线。

可是益州地势险要、道路险阻,再加上关羽失荆州,最后导致蜀汉仅剩下益州地区,就连诸葛亮穷其一生也未能北伐成功。蜀国被困死于遍布崇山峻岭的川蜀地区,从根本上也难以与占据了中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曹魏争夺天下。成都平原的农业经济发达,可以自给自足,进取不足,守土有余。正所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历史评价刘秀和刘邦(同样是汉室后裔)(7)

第五、刘备面临的竞争对手更加强大。

光武帝刘秀的对手主要有刘玄、刘盆子、王郎、刘玄、邓奉、张步、公孙述等人。在统一河北以后,刘秀兵力已经十分强盛,既有镇守边关的幽州突骑,也有河北士族的广泛拥护。

当时黄河以南的诸侯中,能够与光武帝分庭抗争的存在是几乎没有的。与光武帝同时代的邓奉和公孙述之流都是类似于东汉末年的公孙瓒式的鲁莽武将出身的旧军阀,缺乏战略眼光,他们的目标就停留在割据而已。更特别的是,刘秀的对手们形成割据的时间都不长,所以刘秀从称帝到统一全国仅用了12年时间,当时他才32岁。

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刘备的主要对手是曹操和孙权。相比于曹操,刘备既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也没有强大的军事体量优势,个人能力完全比不了曹操。相比于凭险据守的孙权,刘备也没有险要的长江天堑,更没有江东士族的支持。孙氏割据江东由来以久,恩威并施, 民心依附。所以诸葛亮一针见血地指出江东不可以强攻,只能采取联孙抗曹的方针。

历史评价刘秀和刘邦(同样是汉室后裔)(8)

全文总结:正是由于刘备存在先天不足的因素,所以他未能像光武帝刘秀一样实现汉朝中兴。其实不论光武帝刘秀也好,昭烈地刘备也好,还是高祖刘邦也好,都是历史长河中的英雄。是历史造就了他们,也是他们创造了历史。自古以来时势造英雄,太平出秀才。设想,假如刘秀面临的对手是曹操和孙权,那么胜负便犹未可知了!

但历史是没有假设的,它前进的潮流总是不可逆转。历史造就了古人的辉煌,也镌刻了他们的遗憾。细细品味,也许你会发现古人遗憾才是历史长河中最精妙绝伦的地方。

历史评价刘秀和刘邦(同样是汉室后裔)(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