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徐 滔

大雪封岛的日子,海上航班时断时续,上一场狂风与下一场大雪的间隙,蓬长航班短暂恢复,满满一车的《放歌长岛》,从南黄海的啤酒城运回北纬三十八度的长山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岛内作者与读者,如获至宝,先睹为快。随后,岛外的几十位作者也将在第一时间收到油墨飘香的新书《放歌长岛——“长岛号”文学作品选编》。

山东电台直播大美长岛(放歌长岛副主编记)(1)

《放歌长岛》的出版,完全得益于区宣传文化部门的统筹指导、“长岛号”精心运作和岛内岛外广大作者的强有力支持。迎着媒体融合的时代大潮,“长岛号”于2020年5月1日在“长岛手机台”的基础上以全新的姿态正式上线“启航”。两年前那个春天开版的“长岛号”,就像一个新生婴儿,伴随着第一期稿子的编辑完成和首发,迎来了她诞生之后的第一声啼哭,拉开了长岛文艺春天的帷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山东电台直播大美长岛(放歌长岛副主编记)(2)

“长岛号”集“新闻 政务 服务”功能于一体,作为重点品牌栏目的“品佳作”,在海岛这一片小小的文学百草园里,越来越多的作者和文学之友参与其中,他们中有经历过战火纷飞年代的老革命和退休之后发挥余热的老同志,有年富力强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渔民和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有长岛土生土长的渔家儿女,有扎根海岛奉献青春的外地青年,有现役的守岛指战员、退役转业老战士,也有从长岛走出去的莘莘学子、心系家乡的海外游子……他们怀着对家乡、对海岛的一片赤子之情,写散文、作诗词、记随笔、编快板、写小说,截止到2022年5月,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先后有800多篇在“长岛号”发表。

主编林勇和他的小伙伴们,在这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征稿,联络作者;改稿,编辑文章;制作,搭配图片;校审,严格把关;散文、诗歌、小说、随笔、快板、三句半,篇篇美文,引人入胜;首首精彩,让人爱不释手。在他们不分昼夜的加班加点的辛苦忙碌之中,一篇又一篇包含作者真情实感的作品与广大读者见面,与关心长岛、关注家乡、热爱第二故乡的网友读者一起分享美好。

山东电台直播大美长岛(放歌长岛副主编记)(3)

随着“品佳作”栏目的辐射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著名的作家和专家教授也对“长岛号”发布的文学作品赞誉有加,多人建议编辑出版一本“长岛号作品选”。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建议啊!恭敬不如从命,就这样,经领导研究同意,“长岛号”的第一本文集的编辑工作于今年春天提上了日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确定文集的书名是一个重要环节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林勇在文友群里请大家启动灵感,各抒己见,逐一推敲,一起谈论研究,经过大家筛选和领导审定,最终选定了由我拟定的书名《放歌长岛》。

山东电台直播大美长岛(放歌长岛副主编记)(4)

书名确定以后,主编林勇对全书的结构和篇章进行了宏观设计,拟定了“放歌长岛”“渔乡情思”“军民情深”“广电情缘”四个篇章,继而对入选文章进行综合和统筹。在这期间,我发现一个问题,即书名和第一章都冠名为“放歌长岛”,但是却缺少相同题目的文章支持。于是,我建议是不是应该以“放歌长岛”为题,赶写一篇文章?得到肯定答复后,我很快写出了《放歌长岛》一文。

《放歌长岛》在“长岛号”发布几天以后,再重新细读,总感觉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我在被阻隔在外地的那个五月份,接着一鼓作气又写了三个不同的版本,然后请林勇选定了其中的一篇。随后,他又委托我帮助写一篇另一种文体的文章,因为水平有限,实在有些勉为其难。但是为了确保《放歌长岛》完美出版,只好竭尽全力完成了任务。

这期间,林勇发来了他写的“后记”,夜晚细读,逐字逐句体会这些年来“长岛号”走过的艰辛历程,从一棵弱小的幼苗,逐渐扎牢根基,挺拔向上,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我也从字里行间读懂各位编辑老师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幕后英雄。

由于参与度比较高,林勇给我任命了一个“副主编”的大官,荣幸之余,充分体会了他对一个老同志的尊重……

山东电台直播大美长岛(放歌长岛副主编记)(5)

把文章变成铅字,普通人想象不到,但出过书的人深知其中的坎坷和繁琐:明确全书特色,制定选题规范,从800多篇作品中精选出入选名单;确定封面主题、主色调、字体风格,选定背景图,设计扉页;筛选报价合理,编辑队伍较强,策划、编校和发行经验丰富的出版社;征集、筛选、设计排版以旅游风光类为主的摄影作品作为彩页;或邀请到单位,或邮寄,或亲自登门,与70余位作者签订授权书……其中,校对无疑是最枯燥也最费时间和精力的活了。整部书17万字,出版社校对了N遍,赵苗、郭明校对了2遍,作为主编的林勇前后粗校了2遍,细校了2遍,句句段段反复比较,咬文嚼字字斟句酌……还要与出版社编辑“讨价还价”,在尊重出版社出版规范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作者的写作风格、海岛特色……用林勇的话说,活这么大岁数,读书还从来没这么认真“扣过字眼”!

以上种种,每一项都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需要耐心、细心和恒心的结合,而所有这些工作,基本都是在防疫值班、防火值班和日常各项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牺牲休息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加班加点完成的。

写作文稿,编辑书稿,校审样稿,这每一个环节,对我们来说都非常陌生。我们这一帮岛内岛外的老老少少属于门外汉,大家没有专业培训,没有系统训练,没有老师指导,没有经验借鉴,有的,是那对文字的满怀喜好,对长岛的满腔热爱,对每一位作者的敬佩,对出版社老师的尊敬。我们作为作品入选的幸运者,我们作为编校工作的参与者,我们作为获得锻炼机会的幸运者,十分珍惜这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不遗余力,尽己所能,一心一意做好幕后的大事小情。大家团结协作,拾遗补缺,从春暖花开忙乎到风雪交加的寒冬,终于完成了这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光荣任务。回首我们一起走过的200多个日日夜夜,尽管好事多磨,尽管历尽艰辛,尽管费心耗神,但是,当一摞摞荡漾着油墨芳香的新书摆在我们面前的那一刻,所有的辛劳、煎熬、委屈都随着这东北风烟消云散。大家有的,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宣传部门鼎力支持,感谢入选作者的精彩美文,感激所有参与人员的同舟共济,感恩台前幕后那些默默付出和奉献,感谢有你,感恩付出,感动常在!

山东电台直播大美长岛(放歌长岛副主编记)(6)

《放歌长岛》是一本经宣传文化旅游部门上下共同努力,岛内岛外的专业创作人员和广大文学爱好者倾注无数心血的文学佳作,入选的103篇的诗词文章,绘长岛风光,推海岛物产,扬渔家美食,写渔村风情,记历史事件,书平凡人物,不仅真实展现了长岛的文学创作水平,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而且对于拓展长岛对外宣传平台,打造长岛文化品牌形象,提升长岛文化发展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岛号”的起航笛声,重新唤醒了我们的文学梦,把我们曾经荒芜的土地,华丽变身为海岛的文学百草园,我们与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相聚在这里,讲好长岛故事、传播长岛声音、展示长岛形象,在海岛文学的百花园栽红种绿,精心浇灌,播撒希望的种子,共享文学的芳芳,同时,也衷心期待《放歌长岛》第二辑早日与大家见面。

(写于2022年12月17日 下午)

山东电台直播大美长岛(放歌长岛副主编记)(7)

山东电台直播大美长岛(放歌长岛副主编记)(8)

壹点号海岛寻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