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拔根毫毛就能变成小猴、变成苍蝇等各种各样的好玩东西。他自己也会变,摇身一变,就能变成蜜蜂、蜻蜓、桃子,甚至他熟悉的人物。

所以有的小朋友问我:“既然孙悟空会变,那么为什么还要取经呢,拔毫毛变出几部出来不就行了么?”

这涉及到《西游记》中第一个变化法术的逻辑,也是很多神话故事中变化法术的逻辑:

变化的东西,只能是外形和原物相似。而且,是不能持久的!

《西游记》中,除了孙悟空,大多数妖精也会变。比如白骨精,就是变化的高手。她变作一个少女,拎着米饭、面筋,要送给唐僧吃。不想被孙悟空认出,举棒就打。白骨精留下一具少女的假尸体,真身逃走了。而罐子里的饭食也现了本相:

也就是说,当白骨精逃走了,她用蛆变化的米饭,青蛙蛤蟆变化的炒面筋,法力就消失了。

白骨精最厉害的法术,是“解尸法”。不过这里很多人受电视剧影响,有一点小误解:在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白骨精是杀害了一家三口,然后附着在他们的尸体上,出去迷惑唐僧。这样,被孙悟空打倒后,真身逃走,留下的是一具真尸体。这样唐僧就算反复查验,也查不出真相。

但在原著里,每次写她用“解尸法”,都强调她留下的是“假尸体”。虽然没写是什么变的,但肯定不是真的,想来也是像蛆变米饭、蛤蟆变面筋那样的方法。所以当她最后一次被孙悟空打死,她留下的老头子的假尸体就立即消失了,现出她的原形,是一堆骷髅。

所以,用法力变化的东西,终究是一种幻术。无论它多像,总归不是真的。情况稍有变化,就会露出本相。

孙悟空虽然会变的更多,但本质上也是一种幻术而已。比如他在平顶山,变了一个老道士,用毫毛变了一个大葫芦,骗小妖说能装天:

毫毛虽然能变出葫芦的外形,却变不出葫芦的重量。所以只能迷惑对方一时。那两个小妖,虽然作者给他们起的名字叫精细鬼、伶俐虫,估计也是一种讽刺。否则稍微掂一掂,毫毛葫芦就露馅了!

这种毫毛变化的葫芦,就有点像玩具店卖的仿真蛇。我小时候就有这东西,是用塑料做的。现在用硅胶做,越来越像了。我小时候经常把这种假蛇放在女同学的书包里吓唬她们。

而且孙悟空变化人形,也不是变了之后就万事大吉,而是需要一定的法力维持的。一旦走神,或者不注意,就容易露出本相来。

狗头毛是有什么用(毫毛变化的东西能不能随意使用)(1)

比如下面这一段,是在狮驼岭,孙悟空变化了小妖,进妖洞打探消息。这段写得特别有意思:

这段写变化的原理是很清楚的:

第一,孙悟空变人形,只能变头脸,身子不能变。

第二,变成人形后,还需要花费精力维持,否则一不注意,就会露出本相。不过,如果重新用心维持,还能恢复原状。

所以,我们只要把孙悟空的变化,理解为万圣节戴面具就可以。面具戴上了也得时刻注意,不能让它绳子一松掉下来。然而即使掉下来,如果不被人发现,也可以重新戴好。

《西游记》第二个关于变化法术的逻辑是:没见过的东西,不能变。

这在玉华州大战众狮子精那段故事里,说得很清楚。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兵器被黄狮精偷走了。他们三个要混进妖洞抢回来。孙悟空提议变作黄狮精的小妖,然而猪八戒表示困难:

猪八戒没见过小妖,不会变。孙悟空记住了小妖的模样,才使八戒变化成功。那么,按《西游记》的逻辑,如果没见过要变的人或物,法力再高,也是变不出来的!所以,《西游记》管变化又叫“想象腾挪”,腾挪就是变化、调换。变化之前,需要脑子里把要变的东西想象出来。

不光是孙悟空,牛魔王也是如此。孙悟空骗来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牛魔王想办法把它骗到手:

“也曾会他”,意思就是也曾和猪八戒会过面。既然如此,如果牛魔王没见过猪八戒,当然就变不出他的样子了。

这就解释了孙悟空为什么不能变出许多真经来了:他根本没见过真经,让他怎么变?即便变出来了,也是很容易失效的。

关于用法力变化的物品能不能用,民间流传着一个吕洞宾的故事:

吕洞宾担心害了五百年后的人,不肯捡这种现成便宜,真是一种诚实的态度。

狗头毛是有什么用(毫毛变化的东西能不能随意使用)(2)

然而,既然变化的东西不能拿来真的用,为什么《西游记》又大写特写呢?

因为这件事太好玩了!《西游记》里写变化,其实就是一种童话。七十二般变化,是完全符合小朋友的心态的。

小朋友喜欢模仿,孩子们喜欢玩的航模、手办、娃娃、恐龙、兵人、乐高城堡、玩具赛车……几乎所有的模仿现实物品的儿童玩具,都可以看作是孙悟空吹毫毛变的东西。我见过一个小朋友玩兵人,把他所有的兵人大大小小的摆了一屋子,少说也得有上百个,然后一本正经地指挥他们战斗。我想,他当时的心里,和孙悟空拔根毫毛变一群小猴打妖怪,简直是一样的!

小朋友自己,也喜欢模仿现实人物。男孩子喜欢扮成英雄,女孩子喜欢过家家,扮成妈妈,给娃娃喂饭。还有的孩子,喜欢模仿大人走路、说话的样子。

我小时候,喜欢变形金刚,攒了很多纸盒子、纸箱子,然后做成合适的形状,套在身上、腿上,连激光枪都拿硬纸卷出来;还喜欢扮哪吒,用两个啤酒瓶子横放在地上,当风火轮,然而永远也踩不稳,当然也没法前进。

不过,自从平衡车出现之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说七十二变和这个相似的话,我勉强算会两变。

孙悟空在平顶山莲花洞,打死了金角、银角两妖的老母亲,自己变成老怪的样子,就纯是一派小孩子模仿大人的样子:

装这个,扮那个,是孙悟空的拿手好戏。他还在红孩儿面前装了一回牛魔王,看着红孩儿口口声声喊他“父亲”,心里一定憋着恶作剧的坏笑。

孙悟空大战二郎神,打到最后就是变来变去。最后孙悟空变了一座小庙,引诱二郎神上当:

按说,二郎神是这么厉害的神仙,怎么还怕孙悟空咬?孙悟空既然变物品,都能连身子一起变,怎么又藏不住自己的尾巴?实在不行,把尾巴变成一棵树不就行了(刘勇强先生语)?或者变成一条小路、一架搭在后墙上的梯子也行啊!这其实只是童话的写法。把小庙的各样零件对应上身体的各部分,这真是再好玩不过了。

等二郎神识破了孙悟空的小庙,孙悟空居然跑到二郎神老家,变成二郎神的模样,而且还装模作样地办起公来:

我小时候,也坐在我爸爸的办公桌前面,装模作样地打电话。然而孙悟空玩这一出,和打仗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猴子的恶作剧罢了!

今天年轻人的cosplay,装扮成各种动漫人物的样子,其实都是现实版的“七十二变”。年轻人富有童心,所以才喜欢,从来没见过老头老太太玩cosplay的。《西游记》里每一次变化,都可以说是一次cosplay吧。

狗头毛是有什么用(毫毛变化的东西能不能随意使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