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

中华成语故事之半途而废(成语故事之)(1)

和人不同

公元前522年的一天,齐景公打猎回来,在遄台(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王庄南)休息,晏婴在身边陪同。

这时,大夫梁丘据也驱车前来。梁丘据是齐景公的宠臣,很善于逢迎齐景公。

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最和谐呀,不管我说什么,都服从。他从来没有提过不同的意见。”

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与国君您说一样的话,只能是与您‘同’而已,哪里称得上‘和’呢?”

齐景公说:“难道‘同’与‘和’还有区别吗?”

晏子说:“是的。打个比方,‘和’,就像用水、火、醋、酱、梅等各种不同的调料来烹调鱼、肉。厨师把这些不同的调料加以调和,使其味道适中。味道太淡就加佐料,味道太浓就加水冲淡。这样,做出来的才是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君臣之间也是如此。国君您行事,自己认为正确的,而其中难免还有不合适的部分,臣下们就需要指出那些不合适的部分而加以纠正。国君所认为不正确的,而其中还会有合适的部分,臣下们就需要指出合适的部分而加以保留。这样,您的决策才会更加完善,收效才会更大。”

晏子又说:“和与同的关系,就像音乐,不同的声音组合在一起,才形成了和谐的音乐,假若只发出一种声音,那就不是音乐了。现在,梁丘据和您“一个声音”,是“同”而非“和”。

中华成语故事之半途而废(成语故事之)(2)

晏子和齐景公谈论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和”是和谐、和睦的意思。“同”是相同、苟同的意思。比喻只和谐相处,不盲目苟同。

“唯唯否否”形容胆小怕事,只是一味地顺从符合。

中华成语故事之半途而废(成语故事之)(3)

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