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在绥阳林业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绥阳局)各林场所随处可见菌户们采摘秋木耳、晾晒秋木耳的忙碌身影。

近日,在绥阳局沙洞经营所秋耳种植地,放眼望去,一排排菌袋整齐排列,菌袋上成熟的秋木耳密密麻麻,菌户们正在娴熟地采摘,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的秋耳长势十分喜人,工人们正在采摘晾晒,为接下来的储存与销售做准备。今年我总共种植了5万袋秋耳,雇了十余人采摘,预计到10月15日左右全部采摘结束,秋耳能采摘干品3000斤左右,收益能达到12万元左右。”说起自己家的秋木耳,菌户李金海喜悦溢于言表。

近年来,绥阳局沙洞经营所把秋木耳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产业,年产值超过700万元。从秋耳种植原料的选择,到秋耳技术的研发、深加工、销售,再到废弃菌糠的循环利用,让职工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木耳产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

尖岭生态农业(产业富企绥阳秋耳采摘正当时)(1)

整合资源,不断创新,提高秋耳种产收益

为了让秋耳产业提质增效,近些年,沙洞经营所不断在秋耳质量和产量上下功夫。成立了以“党员 菌户”的秋耳推广小组,依托党建平台优势,结合多方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菌户提供技术支撑,引领菌户不断创新秋耳种植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充分利用春耳杂菌袋、死袋作为秋耳种植的锯末原料,通过酸碱平衡技术,使其达到新鲜锯末原料标准,不仅节约了成本,更增加了收益。”李金海捧着“黑油油”的秋耳说道:“这是实打实的金子,里面文章可不少”。

补齐短板,双线结合,实现秋耳效益最大化

近几年,沙洞经营所积极与附近林场所和村屯联系,通过相互交流分享、共同研究探讨等方式,不断除阻破壁种植发展的不良因素,互相补足发展短板,实现了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目的。

在管理与销售方面,沙洞经营所积极联系电商平台,线上、实地教授菌户后台管理与产品上线技术,实现了“精细”秋耳销售与批量定向销售双线并进,增加了销售路径,大幅提升了收益。通过多年的努力,沙洞经营所的秋耳发展逐年增量,从2016年120万袋到2022年280万袋,仅此一项利润每户可达3万余元。

尖岭生态农业(产业富企绥阳秋耳采摘正当时)(2)

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在黑木耳产业繁荣发展的背后,是废弃菌袋的治理难题。沙洞经营所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措施,特别是废弃菌袋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不断探索与努力,趟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沙洞经营所重新翻建了垃圾处理厂,内设警示铁牌,引导群众按次序倒放垃圾,树立良好意识。在废弃菌袋的处理问题上,沙洞经营所采用“破袋分离”的方式,实现废弃菌糠与塑料垃圾分离,塑料垃圾打包回收,增加经济附加值;废弃菌糠铺散种植地块,充当化肥原料,节约作物种植成本,也可充当焚烧燃料,解决居民群众做饭取暖问题。

目前,沙洞经营所破袋分离工作正处于高峰阶段。“我们每天作业量可达10万余袋,菌户每天自行装车储备,废弃菌糠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据破袋工作负责人刘军介绍,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废弃菌袋的治理难题。

沙洞经营所秋木耳种植产业的发展壮大,只是绥阳局的黑木耳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绥阳雨润黑木耳大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木耳集散地,绥阳局依托独特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做优做强黑木耳产业,形成了集菌包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双线销售和废弃菌袋治理等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条,为绥阳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绥阳林区

记者|秦刚 辛欣

责编|简驿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