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阳系的行星成员

我们太阳系的行星成员目前主要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八大行星,早期的冥王星已经被降级为矮行星系列。至于海王星外围轨道上是否还存在满足行星定义的天体,目前还未发现。

这些行星成员我们又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类地行星(岩石行星),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第二种是类木行星(气态巨行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的气体构成,它们分别是木星和土星。第三种是冰巨行星,主要由水、氨与甲烷组成的冰状固体构成,分别是天王星和海王星。

我们按离太阳的距离来介绍这8大行星

第一节类地行星

类地行星主要是由岩石和硅酸盐组成的固体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之所以称为类地,是因为其它行星都类似于地球,是个岩石固体的行星。

2.1.1 水星

见文章《天文知识之水星-简单篇》

2.1.2 金星

见文章《天文知识之金星-简单篇》

2.1.3 地球

见文章《天文知识之地球-简单篇》

2.1.4 火星

火星也是我们地球的近邻,只是比我们的轨道离太阳稍微远些。火星不同于金星,我们可以从地球上看见火星那红色的地表,还可以观测到极地的冰盖,以及天气的变化。由于火星的各种环境与地球颇为类似,因此火星对于人类有更大的吸引力。

火星的科普知识(天文知识之火星-简单篇)(1)

图2.1.4 海盗1号于1980年2月22日拍摄的火星拼接影像,可以看见美丽的巨大的水手号大峡谷。

2.1.4.1 火星名字的由来

在汉代之前,火星并不叫做火星。“荧荧如火、亮度与位置变化甚大使人迷惑”古人认为火星位置较难预测,亮度不稳定,所以将其命名为荧惑星。

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天文学家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火星(荧惑)呈红褐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火星。

在西方罗马神话中,因火红之色而取名“Mars”(音:马尔斯),他是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

2.1.4.2 火星上是否有火?

当然没有!火星从地球上看去,它虽然火红火红的,但那并不是火,其表面是一种氧化铁,类似我们常见的“铁锈”颜色。

火星的科普知识(天文知识之火星-简单篇)(2)

图2.1.4.2 火星的真实色彩影像,2007年2月由罗塞塔号拍摄

2.1.4.3 火星有多大?

火星的大小比地球略微小一半,火星的直径约为6779千米,而地球约为12742千米。火星虽然只有一半地球大小,但比水星(直径约4879.4千米)大。

火星的科普知识(天文知识之火星-简单篇)(3)

图2.1.4.3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

从地球夜空中看火星,火星只有用目视直径来表示。火星最大约为26角秒,这是在火星大冲的极端数值。60角秒等于1角分,太阳与月亮从地球看去约为30角分左右。

2.1.4.4 火星的构造

火星与地球类似,也是岩石体星球。有地核、地幔、地壳之分,也有大气层极地之分。

火星的地表有火山活动,不过大约35亿年前至今,火山活动处于停滞状态。火星上也有平原、陨石坑以及高山、峡谷等。如奥林帕斯山,是整个太阳系内已知最为高耸的山峰,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出两倍多。还有水手号大峡谷,它是火星上最大的峡谷,也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最长的峡谷。

火星的地表基本算是一个大沙漠地带,荒凉寒冷。由于有空气有对流,所以经常有巨大的沙尘暴席卷全球。

火星的科普知识(天文知识之火星-简单篇)(4)

图2.1.4.4 火星的地面

2.1.4.5 火星表面有水么?

由于火星的表面环境恶劣,所以几乎没有稳定的液态水存在于火星的表面,不过火星的水大多数锁定在了永久冻土和极冠等冰冻圈内。

首次发现火星土壤中有水,是在2008年,由NASA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发现的。随后2013年,NASA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现了火星土壤中有大量的水存在,显示火星有足够的水资源供给未来移民使用。

一个惊喜是在2018年7月,欧洲航天局“快车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南部冰盖附近发现了火星地下液态湖,直径达到了约20公里。

2.1.4.6 火星上有生命么?

这是一个我们人类很想知道的答案(“这是一个我们人类很想知道的答案”改为“这是一个我们人类很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可惜没有!至少目前来说没有!有证据表明火星在远古时期有生命存在,但生命在火星上到底是否真正存在过还没有确切的结论。

不过一个惊喜的发现是在2018年6月6日,美国太空总署宣布,好奇号探测车在火星的古老湖床的岩石里,发现有机物质。这可能对寻找生命给出重要线索。

由于火星表面温度低,且大气稀薄压力低,因此液态水不可能长期的稳定存在于火星表面,只能在地下。因为大气稀薄,所以太阳的紫外线大部分都直接照射到火星表面,因此地下是生命生存的较好区域。

火星的科普知识(天文知识之火星-简单篇)(5)

图2.1.4.6 画家笔下有生命的火星

2.1.4.7 火星的自转与公转

火星的自转周期时间与地球非常接近,都是近1天时间,火星的太阳日时长精确值为24小时39分35.244秒。

由于火星在地球轨道以外,离太阳更远,因此其公转周期比地球更为漫长,大约绕太阳一圈需要花上约687天,接近地球公转周期的两倍。

2.1.4.8 火星未来殖民

就目前人类的发现进程来看,火星目前是太阳系内除地球外,最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

火星的1天与地球的1天很接近,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着四季之分,火星也有极地也有极光,火星也有天气变化,常见为沙尘暴龙卷风等。

人类未来可能会对火星进行地球化改造,令各种生物得以在火星表面独立生存。

火星的科普知识(天文知识之火星-简单篇)(6)

图2.1.4.8火星经过经过地球化改造后的概念图。

关于火星的小档案

质量约为:641710000000000000000吨= 64171亿亿吨= 64171x10的16次方吨(地球的0.107倍);

体积约为:163180000000立方千米=1631.8亿立方千米= 16318x10的7次方立方千米(地球的0.151倍);

直径约为:6779公里(地球的0.532倍);

自转周期约为:24.6229小时(地球的1.029倍);

公转周期约为:686.973天(地球的1.881倍);

平均温度约为:-63度;

昼夜温度范围约为:-89度到-31度(海盗号着陆地点测量)

距离太阳中心约为:2.279亿公里;

距离地球中心约为:7839万公里;

从地球看去的最大目视星等约为:-2.91

第二节 类木行星

类木行星主要是由气体组成的行星,有时候也称为气态巨行星。它们分别是木星和土星,之所以称为类木,因此(“因此”改成“是因为”会比较通顺)土星和木星类似。

2.2.1 木星

见下一篇:天文知识之木星-简单篇

参考资料

1.WJ百科

2.所有数据参数引用至NASA-Planetary Fact Sheets

文章作者:零度星系(天文在线)

审核人员:小抽

最终审核:零度星系(天文在线)

编辑用时:2018年07月02日-2018年07月06日

审核用时:2018年07月08日-2018年09月09日

最后更新:2018年9月15日星期六

注意:所有信息数据庞大,难免出现错误,还请指出错误所在好加以改之。

火星的科普知识(天文知识之火星-简单篇)(7)

结束,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线(零度星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