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1)

咨询电话:18642026559 (微信同号)

1 工程概况

某军工工程底板底面标高-8.80m(如图1、图2所示),设计为C35混凝土,施工时处于地下水位2m以下,地下工程设计刚性防水,由于周围特定原因,施工时不能降水。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降低成本,在底板施工前,采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制作水池形封闭式防水围挡结构,成型后再将围挡内水抽干(不影响周边地下水位),表面干燥后再在池内做防水、绑钢筋、浇筑底板混凝土。在整个底板施工过程中,如何做好封闭式围挡,使混凝土在水下浇筑时不分散,无需振捣、自动流平、自动密实,凝固后形成水池形封闭式围挡,将是整个底板混凝土施工成功于否的关键,所以各个技术环节都应该高度重视。

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2)

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3)

2 基本技术路线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通过优选原材料、优化配合比,适量添加专用的混凝土絮凝剂(一种由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物质等复合而成的粉末状外加剂),使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增强,粘聚性好,不出现泌水和浮浆,浇筑到水下后具有很强的抗分离性和良好的流动性,实现水下混凝土的自流平、自密实,有效的抑制水下施工时水泥和骨料分离,并且不污染施工水域。科学组织施工,使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水中落差0.3~0.5m时,其抗压强度可达同样配比时陆地混凝土强度的85%以上。

适用于沉井封底、围堰、沉箱、水下连续墙、水下RC板,以及大口径灌注桩、水库修补、水下承台、海堤护坡、封桩堵漏等各种水下浇筑的混凝土工程和抢修工程。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与常规混凝土水下施工相比较,具有很多优势。大大地简化水下施工工艺步骤,降低了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缩短了工期时间,可使混凝土水下施工陆地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的风险性,并且还可以使以往无法施工的水下薄壁、窄小和异型等特殊结构得以顺利完成。

3 试验研究

3.1 原材料选择

水泥:水泥活性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条件。选用质量稳定、活性较高、需水量低、流变性能好的P.O42.5中低热水泥,安定性合格,进场强度≥52MPa,标准稠度用水量≤27%,与外加剂、掺合料的适应性好。

砂子:采用洁净、级配良好的低碱活性二区中砂,Mx=2.3~3.0,含泥量≤3%,泥块含量≤1%。

石子:选用粒径5~31.5mm连续级配的非活性机制碎石,质地坚硬、洁净,级配合理,含泥量≤1%,针片状颗粒含量≤10%。

外加剂:高效减水剂是满足混凝土工作性要求和获得最终强度的关键材料,选用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25%,以便有效地减少拌合用水,降低水胶比,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强度。还可以更好地分散掺合料和水泥颗粒,使其不易絮结成块,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掺合料:制备高性能混凝土仅仅依靠水泥活性和提高水泥用量是远远不够的,且水泥用量过高对混凝土性能并不完全有利。为此,选用二种矿物掺合料,利用叠加效应获得较高的活性系数。同时,可以改善水泥石的微孔结构,减少空隙,使混凝土更加致密,提高耐久性。

粉煤灰:F类II级粉煤灰,烧失量≤8%,需水量比≤100%。

矿渣粉:95级粒化高炉矿渣,经干燥、粉磨,达到相当细度,其细度为(400±20)m2/kg。

早强型混凝土絮凝剂:市场采购专业生产厂家新一代产品。

拌合水:采用自来水。

3.2 混凝土拌合物主要设计参数

塌落度(240±30)mm;扩展度≥450mm;排空时间15~45S;凝结时间:初凝4~6h,终凝6~8h;压力泌水≤5L;含气量2%~4%。

3.3 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在统一配合比的基础上,在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基本一致的条件下,根据絮凝剂掺量的变化,相应的调整用水量,测定各个龄期混凝土强度;分析絮凝剂的不同掺量、对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工作性和各个龄期强度的影响,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混凝土配合比及试配情况见表1,C35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见表2。

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4)

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5)

4 结果分析

(1)试配时用倒置的混凝土塌落度筒测试,排空时间在15~35s之间,扩展度均大于400mm,不泌水,说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

(2)未掺絮凝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如图3所示,掺絮凝剂1.0%的混凝土拌合物如图4所示。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掺絮凝剂的混凝土保水性和粘聚性明显好于基准混凝土,而且随着掺量的增加而效果更加显著。

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6)

(3)絮凝剂掺量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的关系如图5所示,絮凝剂掺量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如图6所示。从图5、图6可以看出,随着絮凝剂掺量的提高,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呈直线型急剧增加,从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也随之大幅度降低。

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7)

(4)不同掺量絮凝剂在各龄期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如图7所示。从图7可以看出,掺不同量絮凝剂的混凝土,各个龄期的强度发展规律与基准混凝土基本一致。

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8)

通过以上分析,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考虑水陆强度比)、工作性(保水性、粘聚性、流动性)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絮凝剂和合理的掺量,是保证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技术关键。

由于絮凝剂的掺量低了,混凝土保水性和抗分离性不满足要求,水中强度低;掺量高了,虽然保水性好,但用水量增大或者工作性变差,强度降低,同时也不经济,所以絮凝剂的合理掺量应该通过试验确定。

5 配合比确定

通过以上试验研究,综合考虑原材料和现场施工工艺情况,最终确定原材料如下,C35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见表3。

水泥:涞水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产P.O 42.5水泥;

砂子:张家口万全区富发矿业有限公司产二区中砂;

石子:张家口万全区富发矿业有限公司产5~31.5mm连续级配碎石;

外加剂:北京瑞斯建材有限公司产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

粉煤灰: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分公司产F类II级粉煤灰;

矿渣粉:河北宣化环城建筑料业有限公司产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

絮凝剂:中国石油研究院生产的II型水下混凝土絮凝剂;

拌合水:自来水。

6 施工组织和工艺要求

(1)侧墙模板需要悬挂支护,侧压力、稳定性都必须满足要求。

(2)围挡结构底板和侧墙应适当配置构造钢筋,具体数量和间距由施工单位与设计商定。

(3)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中间间断时间不能大于30min。整体结构浇筑混凝土应在12h内完成。

(4)泵管要深入水中,出料口距离混凝土浇筑面不能超过50cm,底板接近顶面高度时泵管随即向浇筑方向移动,以此类推。顶面成型时可辅助使用振动棒轻轻的平拖或用小刮杠找平,底板浇筑顶面控制标高允许偏差: 0~50mm。

(5)先浇筑底板混凝土,之后停顿2~3h,待底板凝土基本失去流动性(相对稳定)以后,再浇筑侧墙混凝土,侧墙分两层浇筑,每层50~60cm,应避免新浇筑的底板混凝土因受到侧墙混凝土压力而向上起拱。

(6)围挡结构侧墙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50%以上时再拆除。

根据以上要求,施工单位于2018年4月25日浇筑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沿一端浇筑混凝土至水面以上设定高度,再逐步向前推移,挤压排水至最后首尾闭合,整个施工顺利,效果良好,28天强度达到了44.4MPa,拆模排净水后观察,混凝土表面光洁、密实,没有渗漏(图8~图11为工程施工现场)。

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9)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优选原材料、优化配合比,选择适宜的絮凝剂、确定合理掺量,可以配置出保水性和抗分离性好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配置成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不用振捣,不用养护,可以实现水下浇筑施工。不采用特殊的原材料和特殊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方便。可以节省人工,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来源:《混凝土世界》2018.10)

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10)

咨询电话:15640426597 (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