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第十六课家长公约反思(如何促进家庭教育)(1)

家庭教育第十六课家长公约反思(如何促进家庭教育)(2)

“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怎样通过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近日,一场主题为“做优秀家长、育优秀孩子、促家校协同——家庭公约”主题培训活动在醴陵仙岳山街道南门中学进行。80余名专家、学生家长、老师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参加培训活动。

“家庭公约”究竟有何神奇之处?又能给家庭教育带来多大帮助?据此次培训活动承办方、醴陵市幸福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家庭公约”是一套源于实践的“家校协同”教育模式,全家人通过协商写下公约,在共同遵守公约的同时,让孩子成为遵守公约的监督者,这对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子女教育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此次“家庭公约”专题培训活动是市教育局深入开展“城乡统筹.幸福醴陵”创新社会治理之“三社联动”行动的生动实践。通过向社会组织——醴陵市幸福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购买“家庭教育项目”服务,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推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进一步推动全市家庭教育,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前期以南门中学为试点,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营造了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后期还将开展有关家长和老师讲座、为班级提供跟进服务,引导建立班级公约和家庭公约。教育部门将及时进行效果考核和项目验收,民政部门也将委派第三方对项目进行专业指导与评估,确保服务项目成效。

据醴陵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市民政局作为全市“三社联动”行动牵头单位,在大力开展“三社联动”行动中主动作为,积极为政府与社会组织搭建服务平台,引导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重点依托社区平台、社工机构和专业社工人才,利用全市志愿服务和网格化优势,以社区党建为引领,以养老服务和残疾人服务为示范项目,不断探索颇具醴陵特色“三社联动”的新方法、新路子,着力推动“三社联动”服务项目的供需对接、成功落地和顺利推进。

潇湘晨报记者张沁 通讯员丁时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