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无意蹭热点,只是时代特色赋予她而我们又不可忽视的标签太多,比如留守儿童(借主流媒体之定义)、北京大学、考古专业……那么唠叨唠叨或许是激励或许是反思或许……!
毫无疑问,小钟同学是通性教育的特例,不可复制也不具备可比模仿效仿!
毋庸置疑,家庭教育(个性教育)和学校教育还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两大主流,作为留守儿童的小钟同学这次高考的结果不能说是历史的惊鸿,但也绝对不是哗众取宠的心灵鸡汤所能说清道明的。小钟同学的父母在她八个月之际外出打工,儿时基本是与爷爷奶奶相依相伴,与大多留守儿童一样,每逢春节期盼与父母的团聚且又几许陌生的亲切,实际这就是血脉相连难于割舍的复杂的情感表现!
回归正题,一个孩子或者一个人的正常成长是需要家庭与学校(社会)共同护航的,但现实是我们大多家庭教育是缺位或不足的,留守儿童就更可想而知!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小钟同学的距今为止成功源于何?学校教育、天分、自省……或许兼而有之吧。
各种科研数据、理论及观点反复告诉我们,大多人生来智商差距不大甚至没有差别,笔者保留意见暂且不作为本文讨论主题。正常人的成长发展基本也就是生活学习工作三大块,与之对应的是技能学习及应用,交流、沟通协调、应变能力,统筹及思想升华,借用时下公认的观点汇总就是通常说的智商、情商、财商!
那么综上所述,小钟同学的情商财商应该没有被充分挖掘甚至是长期被压抑的,剩下的就是智商啦!在家庭教育基本缺位的条件下,仅仅依赖学校教育是否可以至少目前没有数据可以佐证,当然这里不是否认学校教育,至少从目前媒体公开报道来判断学校教育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或至少是引导作用的。笔者特别钦佩敬畏小钟同学,在现实家庭教育缺位的条件下取得目前的成就,个人意志和信念的确非常人所能达到的!
如果从历史大角度分析,小钟同学的成就不是个案,除了天分或许是个人修炼的结果!如果非要上升理论角度,这里应该包括自觉、自悟、自律三个阶段。首先从出生背景及成长环境来看或许是小钟同学自觉的源动力;其次因为自觉切身感受自身环境条件的客观现实,这也是毅然选择考古专业的关键因素;最后是在自觉自悟基础上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了自律!
小钟同学的至今为止取得的成就我们由衷的祝福,但从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真心不希望是个例,我们应当为有此天分的所有同学创造成熟完善的成长环境!
最后想跟小钟同学说你有诸多前辈楷模,比如近现代考古学代表人物李济(代表成就《新郑的骨》)、傅斯年、梁思永……等等!
小钟同学,人生又一新的征程,你必将再经千山万阻也必将乘风破浪会有时,千言万语就一句:祝福你,祝福学业如你所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