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韩讲韩国民间故事(老韩讲了一个故事)(1)

小的时候,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收割麦子全部靠人力手工。当时还是集体生产,到了麦收季节,每天天刚蒙蒙亮生产队长就带领队里的社员们上坡去割麦子。到了麦地,在队长的指挥下,社员们一镰一镰,一把一把,一垄一垄,一块地一块地,收割黄熟的麦子。

因为是人工收割,用地排车或手推车搬运,在收割和搬运的过程中,麦地里或运输途中的路上难免会落下或掉落一些麦穗子和麦粒子。所谓拾麦子,就是捡拾这些落在麦地里或掉落在路上的麦穗子或麦粒子。

大人们忙着抢割麦子,捡拾麦子的任务就落在了我们小孩的身上。大人们收割麦子时,我和小伙伴们会在麦地附近挖野菜。等大人们收割完,运输完地里的麦子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飞快地跑进刚收割完的麦田里去捡拾落在地里的麦子。大家像小鸟觅食一样,瞪着明亮的大眼睛,弯着腰,低着头,飞快地在地里找寻捡拾落在地里的麦穗子。一开始,我们会左右开弓,用双手一起捡拾麦穗子,等捡拾有大半把麦穗子了,我们就会用一只手拿着,另一只手继续捡拾麦穗子。等捡拾满一把麦穗子后,我们就会用麦秸或青草把麦穗子捆起来后继续捡拾。捆起来的一把把麦穗子,像朵朵盛开的金黄色菊花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灿灿的光,煞是好看。

不知不觉间,已到正午时分。正午的烈日如火烧火燎一般炙烤着大地,也烤得我们汗流浃背,浑身火辣辣的。刚收割的麦地里麦茬子高低不一,也很锋利,一不小心就会被麦茬子戳伤,扎破手脚。伤口在滚烫的汗水和泥土灰尘的共同浸润下,发出阵阵钻心的疼痛。为了能够捡拾更多的小麦,补贴家里的生活,我们一般轻伤不下火线,找几棵七七采捣碎敷在伤口上后,就继续捡拾麦子。

捡拾累了,我们会到田间地头边的大树底下凉快凉快后,再继续捡拾麦子。渴了,我们就会在田间地头的小河沟旁,找一处湿润的地方,用铲子挖一个小窝窝,等小窝窝里的水满了,再在小窝窝与河沟垂直的方向挖个小沟,让浑水沿着小沟流到河里,一个人造泉就建成了。那时候,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水质都很好,几乎没污染。等小窝窝里的浑水变清了,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喝了。小窝窝里的泉水甘甜清凉,既解渴,又防暑。

上学后,每年的麦收季节,学校为了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好习惯,都会组织学生为集体捡拾麦子。

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捡拾麦子的活动是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天一大早,我们拿着筐,戴着草帽以及喝水的茶缸子,到学校教室门前集合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按照班级分别到不同的生产队去捡拾麦子。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沿着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边走边欢快地唱着《我们是公社小社员》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少儿歌曲,向麦地进发。

到达麦地后,我们班带队的段老师首先讲了捡拾麦子的方法目的和要求,以及重要意义,然后让我们沿着麦地走,两个人之间间隔两垄一字排开。等我们排好后,段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开始捡拾麦子。为了确保颗粒归仓,大家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沿着各自承担的两垄麦地,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捡拾落在地里的麦穗子和麦粒子,努力做到捡拾得又快又干净。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大约半个多小时的功夫,这块麦地就捡拾完毕。大家把捡拾到的麦穗子和麦粒子放在一起交给生产队后,在段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冒着酷暑高温,顶着炎炎烈日,边走边唱着歌,向另一块麦地进发。

“老师,小朋友们,赶紧歇歇,喝点水解解渴!”正当我们热得浑身是汗,口渴难耐之时,生产队派人给我们送水来了。

“老师,是糖精水,真甜真好喝!”

“对,是糖精水!生产队看到同学们捡拾麦子辛苦,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喝糖水,特地给我们准备了糖精水!同学们,为了感谢生产队给我们送来糖精水,我们喝完糖精水后,该怎么办?”

“继续捡拾麦子!”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穷,吃饭穿衣都成问题,更别说花钱买糖吃了。能喝上糖精水,我们都很高兴,捡拾麦子的劲头更足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现在收麦子几乎都采用联合收割机,人们再也不用一镰一镰地去收割麦子了,更不用费时费力冒着炎炎烈日在麦地里捡拾麦子了。

虽然现在不用再捡拾麦子了,但小时候捡拾麦子的情景还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今生今世,我既不会忘记当时捡拾麦子时的艰辛,也不会忘记喝上糖精水时的快乐和满足,更会加倍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作者 段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