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从来就是一个历史性名词,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原所指的地区范围也不一样。
简单说来,随着中华民族不断扩张和民族融合,将周边的区域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中原所指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那么不同时期的中原到底指哪些地区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种。
1、先秦时期——河南及其周边
最早的中原概念起源于先秦时期,大禹治水时分天下为九州,豫州居于天下之中,即为当时的中原,今天的河南省简称豫,和豫州有极大的关系。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洛文化是其典型代表。其中河图被认为是易经八卦的源头,洛书则给了大禹治水以重要的启示。
先秦时期我国没有形成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因此分裂是当时的主要社会形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是东周时期,河南省及其周边的诸侯国被称为中原国家。
春秋时期,相继出现了五个霸主。这些霸主称霸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率领军队到中原地区举行会盟,因为这里位于东周都城洛邑的附近,诸侯国可以在此代行周天子之权,号令天下诸侯。
为了称雄称霸,各国争相发展自己的国力,这一年在先秦时期著名的史书《左传》中有明确记载,在这部惜字如金的史书中。在描述楚国时用了这样几个字:“中原各国,始惧楚也。”
2、秦汉时期——陕西山西南部及河南大部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专制王朝。
因为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原就不再单指河洛地区。
此时的关中平原,作为大一统帝国的都城成为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此时的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则成为帝国辐射东部的核心。
因此自秦朝开始,中原地区作为我国的政治核心区,范围开始逐步扩大。
汉朝时期,我国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州”一级行政区划。在“汉分天下十三州”的整体框架下,中原地区作为司隶州成为帝国的京畿之地。
3、南北朝至两宋时期——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汉朝灭亡后,我国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我国第二个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原的概念,再次得到发展的时期。
西晋灭亡后,东晋在南方建国,北方陷入少数民族之手。东晋灭亡后,南北朝正式开始。
在这一时期,无论是蜀汉还是东晋,当权的统治者都有或多或少的北返意向。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强调要“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这里的中原指的并不是关中地区,而是整个长城以南的北方。
由于南北朝时期的深远影响,因此我国虽然在隋唐时期重新走向了统一,但是南北的分异,依然非常严重。到唐朝灭亡后,我国进入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就有一句著名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里的中原指的就是长城以南的整个北方地区。
4、元朝至清朝——汉地18省
1279年崖山海战后,标志着元朝重新完成了神州的大一统。
而因为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以此时的南北分异就显得无足轻重,真正有区别的是长城南北的农耕文明和非农耕文明的差异。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原地区就不单单指秦岭淮河以南的北方地区,而是指长城以南,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这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形成的版图大致相当。
明朝时期在国力由盛转衰后,帝国相继放弃了周边区域,逐渐形成两京13省的格局,而这一格局和这一时期的中原概念高度契合。
清朝入主中原后,汉地18省作为中原地区,成为一个独立的统治单元与之相对应的是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以西的青藏高原,西北的西域以及东北地区等板块。
所以中原地区随着历史的发展概念是在不断演进的,而且随着先辈们的筚路蓝缕的开拓,封建政权的统治区域在一步步膨胀,中原所指代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张。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