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仰望尾迹云

补剂品赏 媒体团队 内容总监

知乎 云健身 专栏 作者

从不上无用的图,从不说无用的故事。

云大的特点就是从不花不必要的时间去备注文献出处或者复制不必要的图片显得很高大上。

把更多的时间用到学习,生活上。但是你问,有必要的话,他肯定花时间能给你找出来。

所以看到文内的研究实验举例没有标明出处,请不要感到诧异或者不严谨。

云大科普的知识和保持的客观性,无愧于广大朋友的支持和信任。【Alcad说】

Sina 微博:

@云健身-仰望尾迹云

字句优化,内容补充:Alcad

关于Alcad

关于补剂品赏

Sina 微博:

@补剂品赏-Alcad

为什么蛋白粉不能开水冲(蛋白粉到底能用沸水冲吗)(1)

前言

曾经也是瞎练大军中一员,进步飞快但不明前后原理,个人性格所致因此而坐立不安,于是痛改前非安心学习。

1.蛋白粉到底能用沸水冲吗?答案背后的完整原理?

可以。

说蛋白粉不能用热水冲,实际上是个信息不完整的误区。

因为开水冲蛋白粉,首先令其结块,影响产品在口中的质感,但不会影响蛋白粉本身的营养价值。

另外呢,每个蛋白粉产品的在细节营养素上的成分不一,这有些营养素不能遇热,所以也就不推荐用热水冲泡了。

让我们来看看背后完整的讯息原理和事实上的操作建议。

“蛋白质变性”的全貌

之所以说蛋白质不能用开水冲泡的朋友,他们会常提到所谓的“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

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个词的准确含义,通过字面理解,这些朋友会误以为蛋白质变性就是失去了营养价值。

蛋白质变性,实际上是指蛋白质分子空间形状结构的改变,而失去了原有的生物活性。

比如酶的活性,激素的活性,或免疫蛋白活性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多数蛇毒是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对很多生物具有毒性。但加热会使其变性,失去毒性。但蛇毒蛋白,仍然是蛋白质。

使蛋白质变性的东西不仅是热,还有紫外线、酸、碱、乙醇、重金属盐这类东西。

比如汞这种重金属,人误食后的急救方法之一是喝牛奶或生鸡蛋,就是让汞作用于这些食物蛋白,使其变性,而不是去作用于消化道蛋白质。

生吃鸡蛋很有营养?

有些朋友爱生吃鸡蛋,觉得很有营养,这也是一种类似对蛋白质认识的误区。

煮熟鸡蛋,使其蛋白质变性,实际上更有利于消化。

因为蛋白质变性是蛋白质分解的第一步。

吃之前不变性,蛋白质到了胃里,胃酸和蛋白酶也会使其变性,把蛋白质的结构打开,分解成多肽。

同时,生鸡蛋里面还有3种不利于营养吸收的蛋白质,一种是结合生物素的蛋白质,一种是结合铁的蛋白质,还有一种阻碍蛋白质消化的蛋白质。

煮熟鸡蛋时,这3种蛋白质也发生变性而失效,进而有利于我们吸收食物中的生物素、铁和蛋白质。

蛋白粉不能和酸性食物一起吃?

有些人说蛋白粉不能跟酸性食物一起吃,恐怕也是因为听说酸能使蛋白质变性。

但同样的道理,酸能使蛋白质变性,但并不改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完全可以和酸性食品一起吃。

【【【蛋白粉实际生活中的冲泡安全注意事项】】】

为什么蛋白粉不能开水冲(蛋白粉到底能用沸水冲吗)(2)

虽说蛋白粉其实是可以热水冲泡的,但是~~~!!!

但是各位读者一定要注意,为了确保安全性:

1.首先水温不要太高。比如说那些饮水机里刚刚烧好的水。很热很烫。

不要太高的原因看第2点。

2.特别是用摇杯冲泡,国外曾经发生消费者用开水冲泡蛋白粉,接着用摇杯去摇匀,【结果要喝的时候,低头一打开饮水孔,产品液体喷射出来,脸部被大面积烫伤。】

避免万一,一定注意安全!

3.如果非要用热水,请在控制热水温度的情况下,先加冷水,再加适量的热水。控制温度最终在20~30度左右,都没问题。

眼看着温度上的秋冬季节快到了,有些新手朋友可能会用沸水冲泡,上面的事情也许不一定会发生,但是发生了那就是100%的概率。

第一条为什么,我们讲了关于蛋白粉和热水的事儿,仅仅是从营养原理的角度出发!

但生活中,对于蛋白粉用温度很高沸水冲泡的问题,秉着保险安全的角度,建议大家还是不要剑走偏锋,根本没那个尝试的必要。

烫伤了是真的得不偿失。

我觉得对于一个充满着美女和帅哥的健身公众号,把这个讲清太重要了。

暖不暖人?

细心不细心?

细心就转发好吗?

2.大豆制品里有雌性激素吗?

这也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营养流言,是说健美运动者不能吃大豆蛋白,被这样认为的理由是豆制品能促使人体雌性激素分泌。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误区。

之所以会有这种误解,主要是因为大豆里有一种植物多酚,叫异黄酮。

异黄酮的结构跟雌激素相似,因此也被称作植物雌激素。

但异黄酮不会促进雌激素分泌,并且还有【可能】抑制雌激素合成。

另外,因为异黄酮结构跟雌激素类似,可以跟雌激素竞争雌激素受体,还有拮抗雌激素的作用。

当然,理论上说异黄酮可以发挥一些弱雌激素作用。

但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能证明,异黄酮能使男性逐渐女性化。

更不要说,除非我们每天吃非常多非常多的大豆(没人会这么做的),否则按照正常量来摄入大豆,只能从中摄入极少量的异黄酮。

豆制品是很好的植物蛋白质来源,日常食用不会影响训练效果。

3.ATP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相信有很多朋友,会看到ATP这个单词。

但ATP到底是什么,大家往往在深涩的英语单词和专业术语下搞不清。

有些网友说ATP是一种供能物质,跟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这类东西差不多;

还有网友说ATP就是组成肌酸的成分。

这些说法都不对。

该怎么正确地理解ATP的定位?我打个比方。

我们都去过游戏中心是吧?没去过也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过。 我们都知道想使用游戏中心里面的游戏机,就要先在游戏中心门口用人民币去买游戏币。直接塞人民币,游戏机不识别。

如果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游戏中心,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都相当于人民币,ATP就是游戏币。

ATP是生物体一切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糖、脂肪、蛋白质,它们都要最后生成ATP才能提供能量。

无氧运动,练肌肉,一个重要的产能方式是糖酵解,我们就拿糖酵解来举个例子。

比如1分子葡萄糖的糖酵解,需要11步反应,会生成4分子ATP,最终这些ATP再为我们举铁提供能量。

ATP的中文叫三磷酸腺苷。

三磷酸,是说ATP分子有3个磷酸基团。

ATP提供能量的时候,水解反应脱掉1个磷酸基团,就释放一次能量。

脱掉1个磷酸基团后的ATP就剩2个磷酸基团,也就变成了二磷酸腺苷,这时就是ADP。

此时,如果1个磷酸肌酸,把它的磷酸基团转移给这个ADP,这个ADP就又有了3个磷酸基团,变成了能提供能量的ATP。

这就是肌酸提供能量的方式。

相关阅读

科普文章:新年也不停更!关于肌酸,这篇也许是你看过最细致全面的肌酸解读--【补剂品赏】

4.为什么练肌肉会有“泵感”

所谓“泵感”就是肌肉“充血”的感觉。虽然说是充血,其实充的不是血。

好多人(包括一些健美明星选手)都认为,肌肉充血感是因为运动中大量血液涌入导致的,实际上不对。

如果我们有基本的原理知识会知道:无氧运动不需要大量血液供应氧气给肌肉细胞。

力量训练会出现一种训练适应,是相对于肌肉体积毛细血管的密度降低。

也就是说,肌肉增长,毛细血管却不会增长多少。

而需要大量氧气的是有氧运动,有氧训练会刺激毛细血管网密度提高。

但大家都知道,慢跑是不会让腿部肌肉产生泵感的。

肌肉充血感实际上是因为肌肉细胞渗透压变化导致的。

上学的时候,生物课都学过细胞渗透。比如把鲜萝卜泡在盐水里,萝卜里的本身水分会跑出去。

我们一个红细胞放到水里,细胞会吸水爆裂。肌肉细胞也一样,细胞内液浓度升高,就形成高渗透压,会从细胞外吸收水分进来达到等渗。

肌肉在无氧代谢的过程会产生大量乳酸,ATP水解会产生氢离子。

练肌肉是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类型,会在肌肉细胞内迅速积累高浓度的代谢产物。

同时,肌肉强力收缩也会延缓静脉血回流,减慢代谢产物的排出。这样一来,肌肉细胞的渗透压就会迅速升高,血液中的血浆和细胞周围一部分细胞外液就会进入肌肉细胞,使肌肉细胞膨胀,产生充血感。

口头上所说的“充血”,其实是细胞外液摄入肌肉细胞内。

随着乳酸和氢离子的逐渐排出,肌肉细胞内渗透压降低,“充血”感也就逐渐消失了。

5.肌肉充血就代表训练到位了吗?

这个不一定,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前面说过,肌肉充血代表肌肉细胞内迅速堆积了代谢产物,充血感越强,可能说明这组训练的输出功率越大。同样,肌纤维募集越多,理论上说也越容易产生充血感。

但力量训练导致肌肉生长的根本原因,现在还没有彻底搞清楚。输出功率大,募集肌纤维多,是否就一定能造成肌肉生长?还不能下结论。

健美界关于训练方法,也是流派众多。有些健美明星不建议追求充血感,有些则视充血与否为检验训练效果的金标准。但殊途同归,这些人练的也都不错。

我个人的建议是,不必过分执着于肌肉泵感。肌肉泵感固然很美妙,但不一定是检验训练是否到位的绝对标准。更不要认为肌肉没有极度充血,这次训练就无效了。

更完整更详细更通俗的扩展阅读:

云之连载:第5话.肌肉收缩方式、拉伸风险原理以及能量代谢--【补剂品赏】

云之连载:第6话.泵感和训后酸痛的背后原理和客观介绍--【补剂品赏】

这两篇文章推荐看到的朋友都看下。

云之连载、合之连载 是国内少见的个人作者所写的连载内容!没有噱头的标题!

很多刚健身的朋友不知道去哪里学习。其实真正的好东西,我们早就熬心熬血地写在那里了,就看你自己去不去看。

在训练和营养的文章上,你如果总是喜欢点击那种一看标题就想点进去的文章,得到的基本都是断片的。

6.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到底哪个更容易发胖?

碳水化合物并不容易变成脂肪,脂类食物最容易储存成身体的脂肪。

这个观点已经被运动营养研究者用各种实验证实。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我再打个比方。

碳水化合物好比钞票,脂肪好比黄金。

给你一部分钞票,一部分黄金,你花哪个,存哪个?

肯定是先花钞票,而储存黄金。

因为黄金体积小、价值高,便于储存,用它买东西还需要先兑换成钞票才行,很明显,不便于平时消费。

钞票不便于长期放置储存,想储存怎么办?

换成黄金。但钞票换黄金,这是要损失一部分价值的。(比如钞票目前的购买力,黄金目前的价格等等等。。。)

所以,只有持有大量钞票,平日又长期用不到这么多钞票时,才会考虑换成黄金,这种情况下才比较划算。

道理是一样的。

食物中的糖类更适合氧化供能,因为比脂肪氧化效率高。

而脂肪更适合储存,因为脂肪热量密度大,储存方便。

碳水化合物除非富余得很多,否则一般不倾向于变成脂肪储存。

因为在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脂肪的过程中,要消耗其中很大一部分热量,并不一定划算。

另外,人往往还有个毛病,就是赚得多,花的也多。手里钞票多了,就想花出去。

碳水化合物也是这样,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会成比例引起氧化的增加,使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变成热量消耗掉。

但脂肪不会这样,膳食脂肪的摄入量提高,并不马上促进其氧化增加。就好像给你再多黄金,好像也不会刺激你马上用黄金直接去消费的欲望一样。

当然,这也不是说碳水化合物可以随便吃。当连续超量摄入时,它就会转变成脂肪储存下来。

但【高强度运动】后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一般】只会增加肌糖原的储存,超量部分不会变成脂肪。

同样,连续几天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后,一顿特别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也几乎不会让其变成脂肪储存。

但,别再问什么碳循环减脂了!

相当相当相当相当无奈。。。多久的东西了

简单一句话,和阿特金斯减肥法,生酮减肥法一样,都是低碳饮食的各种花样变式罢了。

没有什么纠结的意义。

!!!!!!!!!!!!!!!!只顾编辑更新,我点的面泡糊了~~~

(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补剂品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