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影坛佳作颇多,《辛德勒的名单》中那句

“救一人生命,如拯救苍生”

令无数人心生酸楚,那个至暗年代里,每个犹太人的脖颈都悬挂着一柄利刃,辛德勒救人的举动如一抹微光,虽然渺小,却也足够璀璨。

人们庆幸生在现代社会,无须面对血腥暴力,但无人知晓远在非洲的卢旺达,却面临着家破人亡、血流成河的屠杀,原来将安定的人间,化为炼狱的速度,只需要一瞬间...

卢旺达灭族事件(经历百万屠杀的卢旺达)(1)


炼狱

位于非洲中东部内陆的卢旺达,境内多山,誉为“千丘之国”,主胡图族和图西族两个族群占到了总人口的99%,其中胡图族人口占85%,图西族人口占14%。

战火纷飞是20世纪前半叶的基调,两次世界大战硝烟弥漫,抗争与入侵轮番上演,最终归于安定进入冷战时期,冲突时有发生,但和平发展依旧是主题,就在较为安定的外部环境下,卢旺达自身内部却爆发了一场胡图族针对图西族惨绝人寰的“清洗”。

卢旺达灭族事件(经历百万屠杀的卢旺达)(2)

1994年4月初,卢旺达声称香蕉与甘蔗大丰收,从外国购买大量刀具,在一片祝贺丰收的欢声笑语中,锋利的收割刀运向了卢旺达...此时谁也不知道,卢旺达胡图族将用这批收割刀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族群清洗”。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胡图族总统朱韦纳尔,与图西族总统西普里安乘坐同一架飞机,即将到达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时却突发意外——飞机被击落,两人同时遇难。

卢旺达灭族事件(经历百万屠杀的卢旺达)(3)

有人蓄意挑起两族群间的争端,此事发生后,次日胡图族人便对图西族人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在媒体的蓄意煽动下,往后的三个月中,卢旺达化为了惨无人道的人间地狱。手无寸铁的平民、年幼无助的孩童、柔弱无力的妇女,都是冲突中的受害者,遇难总人数达到80至100万,此次冲突后卢旺达人口锐减1/8。

1994年位于非洲中部的卢旺达,胡图族的政府军与图西族的卢旺达爱国阵线之间所发生的武装冲突,是一场有组织的大屠杀,也叫做卢旺达内战。当时据说在这场武装冲突中遇难人数超过一百万人。

——百科记录

而屠杀背后根本的原因,源于殖民者蓄意挑起的对立,以及匪夷所思近乎儿戏的的族群划分......

卢旺达灭族事件(经历百万屠杀的卢旺达)(4)


殖民者的族群划分

早在2世纪胡图人便游牧于卢旺达,世代生存于此,15世纪图西人游牧部族也相继迁移此地,确立统治地位后建立起封建王朝,并逐步扩张。

图西族人数较少,但掌握着耕牛、生产工具等农牧业资源,胡图族人数较多,但缺乏生产工具,前者倚靠牧业为生,后者则倚靠农业,并无太大差别,但随着殖民者的入侵,这种稳定的生产关系将被摧毁。

1850年之后,英国、德国、比利时殖民者先后入侵卢旺达,经过一系列的争夺协商后,俾斯麦召开“西非会议”,与欧洲老牌强国划分殖民地范围后,1890年德国正式确立起此地的归属权,卢旺达主权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

卢旺达灭族事件(经历百万屠杀的卢旺达)(5)

德国殖民者在卢旺达确立了一套族群优劣论,认为图西血统比肤色较深、体型较矮的胡图人更加高贵,于是扶持人数较少的图西确立了统治权,尽管胡图人占比高达84%,却长期处于权益缺失的被统治地位。

一站结束后,战争策源地德国失去了殖民地权益,1916年,比利时获得了卢旺达的委任管理权。

比利时管理期间,进行了比德国殖民者更加匪夷所思的族群划分。按照财产多寡、身材面部差异来进行种族划分,拥有一定资产或十头牛以上,肤色较浅身材较高便划分为图西族,反之则为胡图族,并在身份证上进行标注。

卢旺达灭族事件(经历百万屠杀的卢旺达)(6)

在此之前两族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语言,并且相互通婚融合。而殖民统治者为了方便管理,将其强行割裂为两个不同的族群,在资源分配、个人权益进行区别对待,人口占比绝大对数的胡图人长期受到歧视,同时不满现状,由此矛盾重重争端不断,这也为矛盾爆发后的内部屠杀埋下了深刻的历史隐患。


现状

灾难摧毁了一切,本就贫穷落后的卢旺达被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闹剧式的“血腥”过后,卢旺达只剩下惨痛的回忆与满目疮痍。

卢旺达灭族事件(经历百万屠杀的卢旺达)(7)

安定的环境吸引了众多外来投资,华夏修建了卢旺达70%以上的公路,并进行多方位援助。自千禧年以来,卢旺达GDP平均增速达到8%,一个经历过灾难的国家,往往会迅速抚平伤痕,从往昔的阴霾中走出后,自千禧年开始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当贫穷与落后成为常态,抛下仇恨努力建设家园,才是当前的要务,绝大多数卢旺达人这样认为道。

尽管受到援助,但卢旺达之所以能产生改变,更多的还是源于自身的反省于努力。川 宝 在某次会议中胡言乱语,将包括卢旺达在内的一众非洲国家形容为“粪坑”。

卢旺达灭族事件(经历百万屠杀的卢旺达)(8)

这些国家纷纷抗议要求道歉,但卢旺达始终沉默并公开道:“坦然接受污蔑,唯有努力改变,才能被刮目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