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常用来形容目光敏锐,看得通透明了,能够洞察一切。毫者,毛也。“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来的细毛。“明察秋毫”意指连动物身上新长出来的细毛都能看清楚,极言观察之细微,引申为洞悉事理,与“洞若观火”义同。
这一词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对齐宣王说:“我的力气能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能够观察分辨出秋天鸟兽新长出的末梢细毛,却看不到一大车柴草,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惠王说:“不相信。”孟子又说:“现在恩德足以施及鸟兽,而实际百姓还没得到任何好处,这是为何?一根羽毛都拿不起来,那是大王没有用力;一车柴草看不见,那是因为大王不愿用眼睛去看。百姓得不到爱护,那是大王没有广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名义上称王,却没有王的功德,只是不肯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好。”
齐宣王
这番话是孟子劝谏齐宣王应该行仁政于天下,文中“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是“明察秋毫”的直接来源,意指观察入微、洞彻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