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产品盛行的年代,视力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减弱,那些完全正常的反而成了异类。十个中国人当中就有八个人处于近视状态,轻微近视基本不影响生活,但如果是高度近视的话,就很有可能六亲不认了。好在近视并非绝症,只要花上一点钱就可以矫正,让人们彻底摆脱朦胧美。现代人可以利用科技摆脱近视,但是古代并没有矫正之术啊,那些近视的古代人又应该如何生活呢?

古人近视眼(在没有眼镜的古代)(1)

实际上现代人之所以近视率那么高,无非是电子产品过多,真正天生近视的少之又少。古代并没有所谓的电子产品,甚至连读书人都不多,每天天亮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天黑之后基本就休息了,一般不存在需要费眼费神。而且古代用来写字的是毛笔,本身在写字的时候就需要抬手,而不像现在那样直接趴着写字,也是从另一方面保护眼睛。难道古代就完全没有近视眼吗?非也!宋代时期的欧阳修就是一个眼睛不太好使的大文豪。史料记载,他的近视程度已经达到了完全无法看清书本的程度了。如果他想学习,就只能让别人读了给他听。不过欧阳修的身份摆在那里,能读书给他听的人也应该感到荣幸才对。而且他这种看不见还要听书的行为,也值得现在的人学习。

古人近视眼(在没有眼镜的古代)(2)

杜甫也曾在后期所写的诗中,提到过视力下降,不过无法完全确定是近视惹的祸。古人们也知道近视的危害,陆游就曾经在诗中提到过少年不保护好眼睛,年老昏花徒悲伤。清朝是最接近现代的朝代,雍正也是一个超级近视眼,他的近视倒不难理解,毕竟他作为一国之君,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国事,无法让眼睛得到休息。据传雍正一年就需要用五副眼镜,而且还是质量比较好的。看来雍正在换眼镜方面,比女孩子换包包还勤快呀。在没有矫正技术的古代,眼镜似乎成了近视眼唯一的救命绳。而眼镜是从明朝之后才有的,在眼镜还没产生之前,古人又应该怎么办呢?除了欧阳修的方法之外,有钱人家也会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比如说熬制中药水熏眼睛之类的。古人在某些方面的智慧,是现代人都无法跟上的。他们为了在读书时看得更清晰一些,竟然直接用水滴放大字体,字体变大了,近视眼自然也就可以看了。

古人近视眼(在没有眼镜的古代)(3)

古代有一种灯叫枸杞灯,点燃之后比一般的灯火更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近视的产生。至于那些已经产生近视的,也会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继续学习。真正爱书的人,是绝对不会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书本的,在眼镜的产生之后,就算价格再昂贵也会想办法买上一副。如果你生活在没有眼镜的时代,是否也会想办法继续读书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独家原创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