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补:对文句中省略的成分,词类活用现象,欠缺的字词,翻译时要一一补出,使句意完整,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文言文句式判断口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文言文句式判断口诀(文言文准确翻译的注意点)

文言文句式判断口诀

(3)、补:对文句中省略的成分,词类活用现象,欠缺的字词,翻译时要一一补出,使句意完整。

<1> 王曰:“<主>取吾璧而不予吾城,<主>奈何?”<补出省略成分>

赵王说:“<秦国> 拿走我的和氏璧,却不给我十五座城池,

<我>怎么办呢?”

<2>、均之二策,宁许<宾>以负秦曲。

权衡这两种对策,宁肯答应给<秦国和氏璧>,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

<3>、蝉蜕于浊秽。<把后置状语还原>

蝉在污秽环境中蜕皮。

误区:<1>、该补不补;<2>、胡添乱补。

<1>、权以<之>示群臣,莫不响震失色。

孙权 <拿曹操的信> 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变了脸色。<须补出省略的“之”的含义。>

<2>、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很多人在一起相处,就一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能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添补过多>

(4)、换:用现在的说法<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的说法<古汉语词汇>。这涉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判断句、被动句、单音词换双音词,使用了比喻、借代的以本体换喻体、借体等。

<1>、不者不可当其,能者亦不得不。<才能;通职,职务;做官,名—动>

没有才能的人不能担任那职务,有才能的人也不能不让担任官职。

<2>、何故怀,自令?<何故,固定结构;美玉,比喻美好品德;见……被动句式,译为对应译法>

为什么要坚守着高尚美好品质,使自己被流放呢?

<3>、臣以为布衣相交尚不相欺,大国乎?<借代,代平民百姓;固定的结构。译为对应译法>

我认为百姓草民之间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更何况大国和大国之间交往呢?

误区:盲目以古译今。

<1>、使者大喜,如惠<常惠>语单于。<让,责备>

使者非常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应译为:

使者非常高兴,按照常惠说的责备单于。

<2> 先帝不卑鄙。<认为;地位低,见识浅>

先帝不因为我卑鄙无耻。应译为:

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见识浅。

<3> 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举以予人。<爱,吝惜。>

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把它们全部送给秦国。<把“爱惜”改为“吝惜”或“珍惜”>。

(5)、调:调整语序。主要针对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固定结构>,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习惯排列语序。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哉?<主谓倒装>

公子能为他人的急难着急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

<2>、蚓无爪牙之,筋骨之。<定语后置>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和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3>、微斯人,吾与归?<宾语前置>

<如果> 没有这些人,我和谁在一起呢?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装饰浑天仪<或铜樽>的表面。

误区:该调不调

<1>、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荆州的老百姓归顺曹操,是被武力逼迫罢了,并不是内心顺服。<应将“归顺曹操”调至“老百姓”之前,这是定语后置>。

<2>、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我有匹骏马想卖掉,一连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和我说话。

(6)、选:选择词语在句子中的特定含义,避免未望文生义,歪曲作者的原意,以致破坏句子原有的语言风格、意境文采,主要针对一词多义现象。

<1>、上官大夫见而欲之,屈平不

上官大夫见了,就想更改 <宪令>,屈平不答应 <或同意>。

<2>、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

翻阅过五岳的地图,就认为了解了山,不如砍柴人 <在山上走一趟>

<3>、吾尝为鲍叔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我曾经给鲍叔出谋划策,却使鲍叔处境更不得志,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

(7)、推:根据语境,利用字的形旁,利用文句的对应关系,推断难译词句。

<1>、一日水,有五六氓乘小舟湘水。<用语境推词义>

有一天,湘江水突然涨得很厉害,有五六个百姓坐着小船要横渡湘江。

<2>、夫有鼠,窃吾食,吾衣,穿吾垣墉,毁吾器用。

有老鼠,就会偷吃我们家的粮食,咬坏我家的衣服,挖通我家的墙壁,毁坏我家的器物。<用形旁推词义>

<3>、有老父,衣褐,至良<张良>所,直其履圮下。

有位老人,穿着粗布短袄,走到张良跟前,直接让自己的鞋掉到桥下。<用语境推字义>

<4>、和氏曰:“吾非悲也,悲夫宝玉题之以石,贞士名之以。(用形旁推字义)

和氏说:“我不是为受刖刑而悲伤,而是为美玉被认定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称作骗子而悲伤。”

<5>、不可正,以求苛免。<用语境推词义>

不能用与邪恶势力结伙陷害正直的人的手段,来求得逃避苛刻处罚。

(8)、拆:文言文中的有些双音词,要拆成单音词理解才正确。主要涉及古今异义词。

如,妻子,要拆开理解为妻和孩子;卑鄙,要拆开,理解为地位低,见识浅;祖父,要拆开理解为祖辈父辈两代等。<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