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海鲜多数为冰鲜鱼,而海鲜选购,新鲜程度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如果挑选到新鲜的冰鲜鱼呢?以下六项挑选标准值得借鉴!

怎么在市场卖冰鲜鱼(鱼贩不教你的事)(1)

冰鲜鱼

一、鱼眼也会骗人:

过去大家得知的观念是鱼眼只要清澈透明有弹性,但有经验的渔民和鱼贩都清楚只要少放些冰块(甚至不放冰块)让温度抬升,或是不让鱼眼直接与冰块接触,如此一来在七天内的鱼货都可保持鱼眼亮晶晶!

但这样的鱼当杀开鱼腹后,不但满是内脏腐败的腥臭味,鱼身更早已因保鲜不足而瘫软无弹性。

鱼眼在冰存温度过低时会使玻璃体变得雾化且水晶体白化(通常这类鱼货会放在冰块水内连同出售,鱼身会冰得僵直硬挺),不新鲜的鱼眼缺乏弹性且白浊,瞳孔非上述第一项第2点的白化,而是呈现灰白色、有时会渗血。

但只有市场老手才能快速区分这两者的差异,一般民众只要记得冷冻退冰后的鱼眼会微凹陷即可,可避免买到用冷冻货退冰后混当冰鲜鱼卖的黑心货。

怎么在市场卖冰鲜鱼(鱼贩不教你的事)(2)

鱼眼虽然清澈透明,但其实鱼身早已瘫软

二、不能相信体色:

新鲜的鱼身色泽鲜艳、花纹明显,但这要两者比较才能辨识,且能透过浸泡药剂来维持。好比在业界中红目鲢浸保力达、马头鱼浸红色素,早已是鱼货处理的标准作业程序。

而冰存温度过低或浸泡在淡水中,也会导致鱼体色泽褪色。这只有渔民或经常接触活鱼的人,才能清楚分辨体色差异。

三、不是看鱼鳃:

鱼鳃一直是许多家庭主妇自以为的选别基准,但每种鱼的鱼鳃色泽深浅不同,且一般民众在没有对照组的情况下,您能确定这时后的颜色肯定是最鲜红的吗?且鱼鳃和鱼眼只要用相同的保存方式,就可让鱼鳃不泛白保持红润,甚至控制鳃上黏液的浓稠度。另外将鱼嘴闭合、鳃盖绑上橡皮圈,也可有效减缓鱼鳃的褪色速度。

鱼鳃色泽只要不是到发黑程度,都还算是可接受的范围内。那还需要开鱼鳃吗?其实鱼鳃是要用“闻”的,可以闻出内脏的腐败程度。所以如果还执着在看鱼鳃辨鲜度,老板多半是暗自窃喜有肥羊上门了。

怎么在市场卖冰鲜鱼(鱼贩不教你的事)(3)

冰鲜鱼

四、鱼腹与内脏是基本:

保鲜良好的鱼腹肌肉充满弹性,按压会快速恢复原貌;“打针灌水黄鱼”就是为了延缓内脏腐败速度、并让鱼腹看起来饱满。冰存状态差的鱼体腹腔内膜会破损糜烂,且内脏有腐败的腥臭味。所以不少海鲜都使用三去(去鳃、去鳞和去内脏),来规避鱼腹的腐烂。

五、肌肉弹性可参考:

动物死后肌肉会依序进入“死后僵直”、“解僵(软化)”、“腐败”的过程,依鱼品种、大小不同会有时间差异存在,一般未经处理的鱼会在约10分钟~5小时候进入僵直。解僵越久的鱼身后段垂降幅度越大,可手持鱼头将鱼体呈水平状来辨识。解僵后在保鲜环境差时,会加速进入腐败阶段,并开始产生鱼腥味。

但一般人较难区分“死后僵直”与“低温冰硬的”两者差异,这必须透过当下贩卖环境的保存方式来推估,这部分需要靠长年经验累积的行家,才能在最短时间区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