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年,是老家的传统习俗,谢天地神明护佑一年来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祈求来年平安喜乐,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马拉糕和松糕是一样的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马拉糕和松糕是一样的吗(老家的八角松糕)

马拉糕和松糕是一样的吗

谢年,是老家的传统习俗,谢天地神明护佑一年来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祈求来年平安喜乐。

谢年,一般从腊月二十开始,较多集中于小年日。旧时,谢年前要捅烟囱,让排烟通畅,还要铲锅灰。铲锅灰还有忌讳,因为锄头铲去锅底的灰发出的声音很刺耳,周围若有谁家媳妇怀孕,就要把锅拎得远远的,比如河边田边,否则容易让胎儿受惊。同时,家里掸灰去尘,一切准备停当,开始炊八角松糕。

八角松糕,是要在谢年前一天炊好的。用当季糯米掺进少量粳米碾粉,在我上学的年代,机器磨粉普遍代替手工石磨,磨粉机不同的刀片,磨出来的粉粗细不同。炊松糕还是挺讲究的,粉不能一律细密,掺入一些粗点的粉给蒸气留有空隙容易穿透蒸熟,松糕也更有嚼劲。

外婆会请磨粉师傅在磨好三分之二左右,换个刀片,磨出一些粗一点的粉粒,拿回家倒在圆篾挂里,与红糖水充分搅拌均匀,松糕粉经过掌心和十指揉搓成散状,过筛后再把大的颗粒揉散,反复翻拌摩挲,直至糕粉既有湿润感,又显松松散散,这真是个精细活,饧发两三个小时后才铺在八角松糕蒸笼上。

八角松糕蒸笼最早是木质的,桶状,也叫松糕桶,农村几乎每家都有,上半部分是用来铺粉,中间架上一层细孔蒸板,早先是木质,后来换成更易受热的铁板,下半部分是对称的底座。给铺粉的桶壁和蒸板抹一层油,蒸板上铺一层纱布,再疏疏地撒粉,见桶顶堆得比较高时,双手提起长筷子往松糕桶上轻轻一抹,抹出一马平川的样子,松糕桶就可以置于锅中。水位要恰到好处,既不能让沸腾的水扬起的水花溅到松糕粉,又要保证有足量的水形成蒸汽穿粉而过,顺利炊出一笼又一笼松糕。

“要早点睡觉哦,明天起早谢天恩。”因为是长孙女,外婆每年谢年都是叫上我。凌晨两点,外婆把我从被窝里唤起,我睡眼惺忪、迷迷糊糊走到八仙桌前,见红烛在盏中摇曳,香火在空中缭绕,立马清醒过来。

“来,跪在蒲墩上拜天公,拜三拜,保佑我孙女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在外婆看来,家人一年无病无灾就是最大的福。仰望星辰苍穹,我认真的拜了三拜。接着,外婆敬茶敬酒,磕头作揖,口里念念有词。在一个旧铁锅上烧完祭祀用品后,点燃一串百子炮,噼里啪啦一阵,谢年仪式圆满结束。

从八仙桌撤下来五果五斋五牲,每年都会有所变化,不变的是那一笼放在描龙画凤红漆木盘里的八角松糕,松糕上面贴着一张鲜艳的长方形红纸。

八角松糕是家乡长辈眼里的吉祥物,炊松糕,炊的是她们对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希望。米黄色松糕出笼时反扣在器皿上,趁热撒上一层桂花,把切成花瓣状的红枣在糕面上铺出几朵花。轻烟泱泱,香气氤氲,喜气洋洋,似唱和长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小孩闻着松糕香气,拍着手念儿歌:松糕,松糕,高又高,我请大家吃松糕。松糕松,送舅公,松糕好,有棱角,松糕实,拜大佛……

八角松糕还是祭祀天公的主角,正月初九是民间传说中的玉皇大帝诞辰,要有五味福礼。五味福礼包含面点、猪肉、鱼鲞、各种干果鲜果和甜点,但站C位的一直是松糕。若这年谁家要办喜事,直接挑担子到寺庙里,担子里贴着红纸的松糕,可不是一个,至少有三个,在桌面上一层层叠起来,表达朴素的心愿。祭拜回来梁上挂起一篮篮松糕,挂满生活的甘美。

直至今日,松糕一直是庆贺乔迁之喜的必备糕点。我买第一套房子时,外婆已是耄耋老人,但一定要自己炊松糕送我,在入宅前送到的松糕布满蜜饯红丝绿丝,煞是好看。松糕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加了五花肉,核桃肉,葡萄干,吃起来除了绵糯、香甜外,还有咸香,爽滑。随着我工作地变化,每搬入新宅,无论是租的还是买的,家人都要送两个松糕,后来路途遥远,就叮嘱我自己买,钱由她们出,说是意义不一样,送松糕是长辈送给儿女的幸福寄语。

温州矮人松糕店很有名,第一代传人叫谷进芳,据说个子很矮,20世纪40年代就在温州五马街口设摊专做松糕,他做的八角松糕特别好吃,矮人松糕便口口相传,闻名遐迩。20世纪90年代我经常去温州淘吃,每次回来除鱼饼鱼丸酱油肉外,必定带回一个矮人松糕。矮人松糕的后代一点也不矮。矮人松糕店现在除了八角红糖松糕外,还有纯糯米白糖猪油松糕和各种咸味松糕。形状还是以八角形为主,兼些梅花形、圆形。

据说八角形图纹是对日神崇拜的象征,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家窑文化等早期考古学文化中,八角形纹样表现的都是太阳,太阳在东西方古文化中都有最神圣的意思。我想我们先辈把松糕制成八角图形,代表的是最深的敬意,包括对日月星辰、对苍穹下的山川湖海、风霜雨露,是它们给了人类创制这美好寓意糕点的根本。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