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于忠洋)12日上午,司法部发布三篇司法鉴定指导性案例通过典型案例,指导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科学规范地开展鉴定活动,帮助群众获取高质量的司法鉴定服务,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规定的基本程序 司法部发布3篇司法鉴定指导性案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规定的基本程序 司法部发布3篇司法鉴定指导性案例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规定的基本程序 司法部发布3篇司法鉴定指导性案例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于忠洋)12日上午,司法部发布三篇司法鉴定指导性案例。通过典型案例,指导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科学规范地开展鉴定活动,帮助群众获取高质量的司法鉴定服务。

司法鉴定制度是解决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帮助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的司法保障制度,是我国司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经司法行政机关登记在册的司法鉴定机构共4338家,司法鉴定人49498人(其中55%的鉴定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3%的鉴定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017年度共完成各类司法鉴定业务227万余件。

此次发布的三篇指导性案例涉及群众日常生活,但相对疑难复杂且易引起争议,是当前舆论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既容易被群众接受和理解,又充分展示了司法鉴定工作严谨、规范、科学的专业特色。

每篇指导案例包括案件概况、鉴定要点、案例意义及专用名词解释四个部分。在编写过程中,充分注重了典型性、社会性、故事性及专业性。旨在帮助群众更方便快捷地寻求司法鉴定服务,指导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科学规范地开展鉴定活动。

第一篇指导性案例为《张大山同卵双胞胎的DNA鉴定》,主要讲鉴定人利用检测人体抗体基因的DNA技术,发现了双胞胎兄弟DNA的不同,从而认定哥哥系涉嫌强奸杀人的犯罪嫌疑人,排除弟弟作案嫌疑。

DNA鉴定常见于户口申报、离婚和财产继承纠纷、拐卖儿童案件、移民案等领域,所选的这篇案例抓住了同卵双胞胎这个吸引眼球的点,展示了法医物证鉴定的新技术、新成果,向群众普及了DNA鉴定的一般性常识和规定。

第二篇指导性案例为《王惠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鉴定》,主要讲被鉴定人在医院诊疗过程中死亡引发医疗纠纷后进行鉴定,鉴定人对照诊疗规范和综合分析认定医院治疗行为无过错,被鉴定人死亡系本身疾病的必然结果,澄清了事实,厘清了责任。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鉴定属于容易引起争议的鉴定事项,所选案例中医方无责,意在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医疗行为,在导向上做到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提升百姓福祉和维护患者权益三者间的平衡。

第三篇指导性案例为《马冰法医精神病鉴定》,主要讲一审已被判处死刑的故意杀人犯,二审时发现其精神不正常,通过司法精神病鉴定,确认其患有精神分裂症,作案时处于发病状态,从而免除刑事责任。

司法精神病鉴定常见于刑事或民事案件中涉案人员的精神状态鉴定、行为能力评定、精神损伤程度评定、伤残程度评定、因果关系评定、劳动能力评定等,极易引起社会和舆论质疑,所选案例为精神病中最常见的精神分裂症,在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的同时,突出司法精神病鉴定科学严谨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