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源

李清照描写人生的代表作:写透了人生的苦闷,直击内心,令人叹息

古代诗人写诗的时候往往掺杂了内心种种情绪,或是欢喜或是悲戚,正所谓言即心声就是这个道理。说到悲戚,古代诗人写愁的作品也不在少数,每逢家国沦陷或是旅居他乡都能引起诗人们的愁思,而这么多写愁的诗人中唯有李清照最得人心,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道尽了人生的苦闷,令人叹息。

怎样形容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描写人生的代表作)(1)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有很多都是以愁思为主题,《武陵春·春晚》这首词想必很多人都曾听说过甚至背诵过、赏析过,全诗写道“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赏析之前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刚一读起来就让人感觉很舒服,这其实得益于诗人严谨的措辞、使得全词特别押韵。

怎样形容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描写人生的代表作)(2)

当然了,对于李清照这样的大诗人来说押韵只是基本功,真正厉害的还是这首诗的措辞和意境。首先开头就让人眼前一亮,“风住尘香花已尽”这句话初读可能让人有些难以捉摸,句中有“风”、“尘”和“花”三种东西,翻译过来就是“大风终于停了,枝头上的花朵都已经掉光了、裹挟在泥土里发出阵阵清香”。

怎样形容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描写人生的代表作)(3)

表面上这句话似乎在描写风雨停了之后的景象,不过这却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到风雨呼啸之中花瓣纷纷落地的画面,由此隐隐透露出诗人“惜春”的情感,果然上阙尾句就点明了这一情感,直接说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可见诗人感叹春来暑往已经是物是人非了,还没开始说话就流下了泪水。

怎样形容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描写人生的代表作)(4)

上阙的这句话将诗人内心的愁苦直接抒发了出来,虽不见一个愁字却甚是凄婉动人,不得不让人佩服。后来这句话也常被人引用,交际中用的非常频繁。其实全诗最精彩的部分并不在这,下阕才是重点。下阙写的是诗人听说双溪的风景不错、想去划划船,但又恐怕溪上的小船载不动她内心的愁苦。

怎样形容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描写人生的代表作)(5)

不用小编多说大家也应该体会到了这句词的精妙之处,首先“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的运用就非常巧妙,非常到位地点出了诗人内心的变化。最惊艳的还是最后一句,诗人不去划船散心的理由竟是怕小船载不动她的愁,这就是将本来无形的愁变成了有形且有分量的东西,并且这个“愁”的分量还不轻。

怎样形容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描写人生的代表作)(6)

开头我们就说过言即心声,李清照之所以能写出如此惊艳世人的愁思来绝不是一时兴起,这跟她的经历不无关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她已经是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了,李清照一辈子活了七十多岁,这时候的她刚过五十、算是到了人生的中后期。而过去的五十年间她又经历了什么呢?这些恐怕是我们远远想不到的。

怎样形容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描写人生的代表作)(7)

这时候的李清照已经经历了家国陷落、初任丈夫赵明诚故世、二婚被骗后离婚等种种打击,本来她是高官家的千金,和丈夫赵明诚相濡以沫、门当户对,但战争打破了这一切。后来赵明诚得病去世,李清照改嫁张汝舟,可没想到二婚丈夫竟是个真小人、一开始就觊觎她的财产,后来她果断离婚,这在古代简直是天方夜谭。

怎样形容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描写人生的代表作)(8)

经历过这些打击之后李清照开始独自一人生活,而她的词风也从早期的青春美好渐渐变成了哀愁不断,也正是这些痛苦经历让她创作了大量写愁的经典作品。再读这首词我们依旧能看到那个在战火中仍旧坚毅的李清照,依旧能感受到那小船都载不动的千金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