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老公/妈!快来啊!怎么了怎么了!

啊呀!孩子吐了!!吐得一身都是湿的!

吐什么了?

奶!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1)

这一类场景,想必在很多刚刚有孩子的家庭里都出现过,宝宝吐奶,全家人便如临大敌。

或许是因为在我们的认知中,呕吐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因为呕吐意味着可能会有消化系统的问题。但孩子吐奶就意味着孩子得病了吗?

其实宝宝呕吐大多是生理性呕吐,是宝宝生理特点导致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当宝宝身体出现异常,也会通过宝宝呕吐反应表现出来,因此妈妈要学会分辨!

生理性吐奶有哪些特点?

生理性吐奶是婴儿期的正常现象,因为宝宝的胃很小,且呈水平位,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胃的入口)较宽,胃的关闭作用相比成人差,而连接小肠处的幽门(出口)又比较紧,不利通气。宝宝吃奶时如果吸入了空气,吃好奶后空气往上升时,就会顶上来小部分的奶。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2)

发生时间:通常发生在4 个月前的宝宝,尤其是新生儿,6月龄前后逐渐好转,少数宝宝可能会持续到学步期前后才有所改善

吐奶表现:吃完后吐出来少量奶液,或者打了个嗝带出来一口奶,一般吐奶表现量不多,表现为溢出或轻吐

奶液性状:吐出来的奶还是原状液体。

吐完后表现:没有不适感的(有时还边吐边笑),而且比较缓和,多是吃奶后就吐。

宝宝生理性吐奶可能与以下儿点有关。

1. 喂奶姿势不对:

有的母亲喜欢躺在床上给孩子喂奶,认为这样母子都比较舒适轻松。殊不知,这种喂奶方式可给孩子带来严重恶果,甚至造成耳聋。

这是因为躺着喂奶时,由于婴儿的咽鼓管短,位置平而低,会有一部分奶或呕吐物携带细菌流到孩子的耳朵里去;加之婴儿的免疫机能尚不健全,细菌侵入耳的鼓室和中耳,婴儿极易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治疗不及时,就可导致耳聋。所以,母亲不要躺在床上给婴儿喂奶,婴儿也不要躺在床上吮吸奶瓶。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3)

△正确的哺乳姿势应该是母亲坐在椅子.上或床上,将婴儿抱起,一侧肘部抬高45度,将婴儿头部放在同侧肋部,再让婴儿吮吸乳汁。

△人工喂养儿在使用奶瓶喝奶时也是同样.要让婴儿头部抬高45度,以防止乳汁流人耳内引起污染。

2. 宝宝吃奶过急过饱,吞咽空气过多:

宝宝的胃呈水平位,胃内容量小。少量多次的喂奶方法可以减少呕吐;

喂奶后将宝宝竖着抱起,轻抚小儿背部直至打嗝。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4)

3. 宝宝积食导致呕吐:

喂养不当,饮食过多,或恣食生冷油腻,脾胃运化不及,积滞中脘,损伤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以致胃不受纳,脾失运化,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气逆于上而致呕吐。 (小儿积食呕吐按摩方法见文末)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5)

4.喂奶后宝宝哭闹或剧烈活动:

呕吐时宝宝,的表情自然,没有痛苦状。若宝宝吃奶后顺利打嗝、排气,一般不会再出现吐奶现象。

病理性吐奶的特点:

顾名思义,所谓病理性吐奶是因身体疾病引起的吐奶,比如宝宝肠胃不好、上呼吸道感染、脑部疾病,都可能会引发吐奶。

发生时间:会发生在任何月龄、患某种疾病的宝宝身上。

吐奶表现:吐奶时呈喷射状。

奶液性状:一般都要把胃里的奶吐光,还会吐出胃液。如果是喂奶间隔很长时间了,会吐出来带奶块、有酸味的半消化奶液。

吐完后表现:除吐奶外还伴有其余不适症状。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6)

病理性吐奶需要根据宝宝情况来判断病因:

病理性呕吐一般伴随宝宝精神不好,吐奶有时呈喷射状,而且有时吐出的奶发黄。因此,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当宝宝出现以下情况,极有可能是发生了病理性呕吐,要及时看医生。

1. 注意宝宝的年龄及呕吐的次数:

宝宝出生后3月内因胃呈横位,易出现溢奶,或因食道下括约肌松弛等原因,出现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呕吐次数不多,多于进食后发生。

如呕吐剧烈或次数频繁,或随着年龄增长,呕吐症状无明显好转,应考虑病理性胃食管反流,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2. 注意呕吐与饮食关系:

1)误食变质奶粉:尤其是夏季,奶粉不易储存,因此在给宝宝冲泡奶粉前要仔细查看奶粉粉质是否正常!

  • 听:变质的奶粉颗粒比较粗或者已经受潮结块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可以初步判断粉质的流动性不好。
  • 闻:正常的奶粉应该是带着清淡的乳香气的,不过于浓烈,如果奶粉出现酸味、霉味、腥味、油耗味,表示已经变质。
  • 看:奶粉冲调前有结块,用勺子彭不开!如果奶粉冲调后,不溶性的颗粒大量存在或者分层,并且颜色变深严重就表明变质了。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7)

2)宝宝吃生冷食物或者放置时间超过两小时的已冲泡好的奶粉,细菌病毒就很容易进入宝宝的胃,引起呕吐。奶粉冲调是温度过低,普通奶粉意见建议40摄氏度左右水冲调,新手奶爸而由于经验不足,可能导致奶粉中温度过低,细菌滋生,而导致宝宝食用后呕吐!

3)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气味:

▼清淡或灰白色呕吐物来自食管,稍带黏性的水状分泌物和咽下的奶水,因食管下端胃的入口“贲门”不畅而留滞,多因贲门痉挛。

▼呕吐物有奶块,并有酸味,说明它来自胃,提示胃的出口‘‘幽门”有梗阻,常见于先天生幽门肥厚。新生儿易患,出生后1~2周内不明显,一般三周后开始每次吃完后都如喷射状吐奶,并伴有奶块,体减轻,精神一天比一天差。

▼黄绿色呕吐物中的黄绿色来源于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经胆道流到胃远侧的十二指肠。这种呕吐物表示十二指肠远侧有梗阻。有一种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畸形呕吐物就是如此。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8)

▼粪便性呕吐物是食物在小肠内停滞时间较长,经细菌和消化液的作用产生臭味,说明小肠远侧有梗阻。。

▼带血的呕吐物

  • 如果是鲜血,是上消化道食管和胃等动脉出血;
  • 如果是紫褐色血,则是静脉出血;咖啡样带血呕吐物说明胃内有陈旧性出血。

婴儿对失血代偿能力较低,一旦发现有带血的呕吐物,应赶快就医,以免失血过多失去抢救的机会。

4)注意是否还有其他伴随症状:

若宝宝年龄小,呕吐时出现阵发性哭闹,需考虑是否为外科急腹症如肠套叠、肠梗阻所致;

消化不良、肠炎:表现为一天中多次喷射状吐奶,或吐出少量带奶块的奶液,伴随时不时的恶心,总是伸舌头、食欲不振,小便少,大便混有泡沫或粘胶状。观察宝宝舌苔可看到较厚的白层。

乳糖不耐受:如果宝宝乳糖 酶缺乏导致乳糖吸收障碍而出现腹泻 、呕吐、腹胀 、腹痛等临床症状。

牛奶蛋白过敏:胃肠道不仅仅表现为腹泻,还可能出现便秘、呕吐等反应,皮肤伴随湿疹或者荨麻疹、皮肤干燥。呼吸道可能出现咳嗽!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9)

常见病毒性感染:

诺如病毒:发烧、恶心、腹泻、呕吐等,24小时内腹泻可达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肿。此外,也可见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病程一般为7~10天,发热持续3天,通常先吐后泻,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可出现脱水症状。

病毒性感冒:通常是发生在咳嗽之后的吐奶,伴有流鼻涕,有时有发热现象。

中毒:包括各种中毒,如食物中毒、动植物中毒及药物、农药中毒等,几乎都有呕吐症状,通常还伴有腹痛、头晕等。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10)

当宝宝出现以上疑似情况,请家长提高警惕,不要再盲目拍嗝了!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11)

宝宝食积呕吐推拿治疗:

操作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医生坐于其右侧,顺时针摩腹3min,揉中脘、揉天枢各1min,然后以双手拇指分别自剑突下,沿肋弓下缘向左右分推(分推腹阴阳)约50次,揉板门穴300次,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推天柱骨150次。

1、 顺时针摩腹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12)

2、揉中脘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13)

3、揉天枢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14)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15)

4、分推腹阴阳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16)

5、揉板门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17)

6、清胃经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18)

7、清大肠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19)

8、推天柱骨

宝宝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宝宝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20)

食积呕吐的饮食疗法:(任选一种)

  • 山楂100克,白糖25克。将山植洗净去核,切碎,浓煎成汁,兑入白糖搅拌均匀。每服50毫升,1日3次,连服3日。
  • 莱菔子50克。将莱菔子炒熟,碾碎成细末。每次服5克。温开水冲服,1日2次,连服5日。
  • 青梅20个。洗净,去核,慢火煎,去渣取汁。每次服20毫升,1日数次,连服3日。
  • 萝卜1个。将梦卜洗净,切成碎块,捣烂,榨汁,隔水炖熟。每次15毫升,每日数次。
关于宝宝呕吐的特别提醒

1. 不要给宝宝吃任何止吐药(处方药或非处方药都不行),除非经过儿科医生同意。

2. 婴儿呕吐期间饮食:

  • 如果孩子呕吐情况比较轻,在饮食上要给以清淡、少油、少渣、稀软、易消化食物,如米汤、稀粥、烂面等,并注意少量多餐。呕吐的婴幼儿应忌食辛辣、油腻、厚味。
  • 如果孩子呕吐情况比较严重则应当暂时禁食。

3. 呕吐时让孩子取侧卧位,或者头低下,以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4. 注意孩子呕吐的方式、次数,呕吐物的形状、气味与进食的关系、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情况及呕吐时的伴随症状,及时向医生讲明,有助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