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之所以能把贫瘠的撒哈拉沙漠写成诗和远方,完全是因为她蘸着爱情的甘露,心中溢满了幸福,才会写出这样优美、灵动的文字。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所写的第一部作品,它是在爱情之下催生的产物。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她与荷西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以及在撒哈拉的所见所闻。文字中到处都洋溢着她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与痴爱;到处都弥漫着爱情的温馨与浪漫。我从这部作品中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他们之间那份纯真、炽热的爱情。

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席卷整个华人文坛,作品被翻印了三十七次,可见人们对这部作品的喜爱程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作品,去领略爱情的美好。

何为生死恋(这才是真正的生死恋)(1)

01 爱情的力量

三毛早年曾两度自杀,精神处于抑郁状态。

这种性格的人快乐的冰点很低,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引起她们的兴趣,而三毛实属例外。

有一次,三毛无意间翻到一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正好介绍撒哈拉沙漠。她只看了一遍,便对那块神奇的土地朝思暮想,对于她来讲,那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

她顺从心灵的呼唤,背起行囊,来到了撒哈拉沙漠。

她对一直苦恋她6年的男友荷西说“你实在不必为了我去沙漠受苦,况且我就是去了,大半时间也会在各处旅行,无法常常见到你”。

荷西回答她“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

荷西曾毫不掩饰地告诉三毛:他一生的向往就是有一个很小的公寓,里面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钱养活你,这是他一生最幸福的梦想。

为了能跟三毛在一起,荷西辞掉了工作,默默收拾好行李,先去沙漠的磷矿公司找了份工作,提前安顿好住处,等待三毛的到来。

在别人看来都不能理解三毛异想天开的疯狂举动,唯有荷西懂她、支持她、追随她。无论三毛走到天涯海角,荷西都会呵护在她左右。正是源于荷西的痴情,三毛最终决定嫁给了荷西。

三毛来到她梦寐以求的地方,又有佳人陪伴在左右,留给她的只有幸福和快乐了,因而她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何为生死恋(这才是真正的生死恋)(2)

在《白手起家》这篇文章中,我们眼中看到的是茫茫戈壁,漫漫黄沙,条件异常的艰苦。

他们住在撒哈拉阿雍小镇外的坟场区,家的前面是一大片垃圾场,家的后面有大块的乱石头和硬土。

而他们的家,地是水泥地,糊得高低不平,墙上面没有再涂石灰,砖块之间的干水泥都赤裸裸地挂在上面。墙在中午是烫手的,在夜间是冰冷的。

墙的左上角还有个缺口,风不断地灌进来。墙的上方还有一个四方的大洞,灰尘和沙子时不时的会像天女散花般地撒下了。

打开水龙头,流出来几滴浓浓绿绿的液体,没有一滴水。

灯泡上趴满了密密麻麻的苍蝇。

这里没有书报、电视和收音机,也没有书桌和衣柜。

看到这样描述,大部分读者都会倒吸一口凉气,这种脏乱差的环境难道就是三毛梦寐以求的地方吗?

这对于一位几度厌世的三毛来说,能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吗?

没想到三毛不光乐观的接受了这样的现实,而且,还把她的生活过得蛮有情趣的,它将自己的小家脱胎换骨,打造成了一个令别人羡慕的观光 “景点”。

他们用石灰、水泥把家里的里里外外都粉刷的四白落地;用棺材板做成书架、挂衣柜、书桌和厨房小茶几;用汽车轮胎做成红布坐垫;用铁皮和玻璃做成风灯,用不同的汽水瓶涂上印第安人的图案和色彩。

就这样他们硬是把简陋的房屋,装扮成一座艺术宫殿,引来很多慕名者前来参观。

他们两个人共同搭建了温暖的爱巢,足以抵挡漫漫黄沙的困扰。

是什么力量能让他们长期守候在这里呢?那就是爱情的力量。

正如三毛所说:“当初坚持要去撒哈拉的人是我,而不是荷西。后来长期留了下来,又是为了荷西不是为了我。”

由此可见,他们为了真爱而彼此坚守着。

爱情是一剂灵丹妙药,治愈了三毛精神上的病痛,让她每天都过着神仙般的美好生活

何为生死恋(这才是真正的生死恋)(3)

02 苦中有乐

在《沙漠中的饭店》这篇文章中,三毛戏弄荷西,她故意将粉丝说成是“雨”,还告诉他“这个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扎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换米酒喝。”编的活灵活现,荷西也是半信半疑,让人感受到苦中寻乐的情趣。。

三毛的母亲给他们寄来猪肉干,三毛怕荷西把猪肉干一口气吃掉,就把它剪成小块放入瓶中,藏于毛毯之下,不想被荷西发现。三毛慌忙去抢,并谎称那是治嗓子的喉片。

第二天,荷西偷了大半瓶去送同事吃,从那天起,他的同事见到三毛就假装咳嗽,想再骗猪肉干吃,让人看了不禁笑翻

三毛居然能把艰苦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无处不跳动着欢快的旋律。

有一次,荷西的上司专门点名让荷西夫妇请他们吃饭,荷西拗不过,只好同意了。

荷西说:大老板点名要吃笋片炒冬笋。三毛说“好,每天晚上请他们夫妇来吃饭,没问题,笋会长出了的。”

第二天晚上三毛做好了三道菜,宾主吃的尽言欢,老板夸赞笋片炒冬菇很好吃。

送走客人,三毛才戳穿谜底,哈哈大笑着对荷西说:“那是黄瓜炒冬笋。”

三毛就是通过对生活中琐碎细节的描写,让人们看到生活中色彩斑斓的一面。把艰苦的生活,过得像在天堂一样美好。

在《结婚记》中,讲述他们将要结婚了,荷西送给三毛一件珍贵的结婚礼物,竟然是一副骆驼的头骨,这让三毛惊喜不已,连声赞叹真豪华。

荷西为了找到这副完整的骆驼头骨,在干枯的沙漠中,几乎都快走死了。荷西知道三毛一定会喜欢。

三毛感叹:荷西不愧是她的知音。

也许,我懂你就是婚姻中最好的状态。

结婚那天,三毛没有新衣服,便从衣柜里找来一件淡蓝色的衬衫穿上,鞋子仍是一双凉鞋,戴了一顶草编的阔边帽子,没有花,她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帽子上,然后高高兴兴地同荷西一起去法院登记结婚了。

爱情最美好的样子,不是你给我多少家财万贯,而是,给你全身心的爱,愿陪你到天涯海角的呵护,愿为你上天入地的宠妻模式。

何为生死恋(这才是真正的生死恋)(4)

0 3 生死相依

在这本书中,最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的描写,莫过于《荒山之夜》的惊险历程。

为了让三毛高兴,荷西下班后,接三毛一同去沙漠寻找化石的小乌龟和贝壳。

汽车开进了一望无际的沙漠,进入了迷宫山,它是一大群高高的沙堆,散布在二三十里方圆的荒地上,从外表上看一模一样。

他们继续前行,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带,

开着开着他们发现这里的土地居然是湿泥不是沙,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荷西让三毛来开车,他下车倒退着指挥汽车前行的方向。

这时,三毛看见荷西身后的泥土在冒泡泡,三毛惊呼让荷西停下脚步,但是,为时已晚。

荷西陷入泥潭动弹不得,渐渐地泥潭已经埋到腰部,荷西的生命危在旦夕。

三毛在呼救别人帮忙的时候,却把三个闻讯赶来的色狼引了过来,他们非但不去救人,反而打起了三毛的主意。

面对歹徒,她机智周旋,终于在夜幕的掩护下,躲过了色狼的追踪。

面对荷西,她选择不顾生死的去解救,她先是把车垫拉出来,半拖半抱地往荷西陷进去的方向跑,跑到离荷西稍近一点的地方,再将车垫用力抛出去。

然后,又跑去将备胎丢进稀泥里,但是,还是够不到荷西。

此时,周围漆黑一片,天气骤然变冷,三毛感觉自己快要撑不住了,寒风像几百只小刀子刺着三毛,过不了多久就会把人冻僵的。

如果此时三毛回到驾驶室里,暖和一下会好一些。但是,此刻的三毛,全然不顾自己的生死,只想着怎么能尽快救出荷西。

三毛跑到汽车前,用千斤顶将车子摇起来,迅速卸掉了前后轮胎,然后站在离荷西较近的车垫上,将手中的轮胎向荷西抛去。

很难想象,一个柔软女子需要拼尽多大的力气,才能在短时间内卸掉这些轮胎。

遗憾的是,这些轮胎抛出去之后,距离荷西还差一步之遥。

为了救荷西,她冒着零下的严寒,依然脱下自己的衣服和裙子,将它们割成带子,做成绳索抛向荷西,荷西凭着这根救命的绳索,摆脱了死神的纠缠,走出了沼泽。

在生死关头,三毛想尽一切办法解救荷西,甚至不顾自己即将冻僵的惨状,足以说明,她爱荷西胜过爱她自己。

荷西对待三毛也是如此,在《死果》这篇文章里,描写了三毛死里逃生的经历。

三毛有一次捡到了一根用麻绳串起来的项链,她很喜欢项链的美感,就将她挂在脖子上了,没想到那串项链按照当地的说法就是最毒最厉害的符咒。

它导致三毛立刻天旋地转,呕吐不止,鼻子和下体都在冒血,身体像是被人扭断了内脏似的疼得发狂。

荷西跪在床边,焦急得几乎要流眼泪了,他慌得要命,赶紧带她去看医生,跑前忙后,寸步不离左右,但是,病情并不见好转。

最后,邻居看到三毛脖子上挂的项链,惊呼“快拿下来,她要死了。”

荷西慌忙扯下三毛脖子上的项链,才使三毛渐渐地摆脱了死神的光顾。

在三毛生命危在旦夕的关键时刻,是荷西不顾个人安危,将那串带有诅咒的项链扯了下来,救了三毛的性命。

他们两个就是这样深爱彼此,在关键时刻,宁可舍去自己的性命,也要救助对方,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何为生死恋(这才是真正的生死恋)(5)

04 寸断天涯

《撒哈拉的故事》从多个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三毛和荷西美好而浪漫的生活场景。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拉帕尔马岛的海中潜水时遇意外丧生,当三毛听到这个消息后,几天不吃不喝,接连几次晕倒过去。

失去了荷西,三毛肝肠寸断,她每天都买大把的鲜花去墓地看荷西,陪他说话,直至天黑仍不肯离开。

失去了荷西,三毛的作品再无欢乐。她后期的作品大都表现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情。

三毛在《今世》中写道:“日已尽,潮水已去,皓月当空的夜晚,交出了, 再不能看我,再不能说话的你, 同一条手帕,擦你的血,拭我的泪。要这样跟你血泪交融,就这样跟你血泪交融,一如万年前的初夜”

这首词声声泪目,句句戳心,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哀伤和对荷西的思念。

三毛时常感到自责,如果不是她提出要去撒哈拉,也许后面的悲剧就不会发生,正是因为挥之不去的愧疚感与失去荷西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导致她无法自拔。

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三毛的悲伤越出了纸面,戳中了无数读者的心。

“因为幸福满溢,所以怕的悲伤。”

失去了荷西,三毛整个的人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飘向哪里?也不知情归何处?最终选择追随他而去。

三毛走了,走的那样决绝。她留给我们的传世之作《撒哈拉的故事》,再次见证她与荷西神话般的爱情故事,他们的音容笑貌穿透了文字,定格在我们的记忆当中,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叫做生死相恋。

何为生死恋(这才是真正的生死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