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出自《论语》中《雍也》篇,"觚不觚"是个很有寓意的典故,觚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

论语贫而不穷(论语子曰)(1)

先来看对"觚不觚"的解释,孔子看到一个酒杯与原来叫作"觚"的酒器已经不同了,但是人们依然叫它"觚"。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周天子无力阻止,诸侯僭越天子的行为屡屡发生,如《雍》本是天子祭祀祖先完毕后撤席时所唱的诗篇, 鲁国大夫孟孙、季孙和叔孙三家在祭祀时使用《雍》,反映了名分等级的混乱。孔子"觚不觚''的感叹,正是对此种僭越的乱象所发,用于讽刺当时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社会现实。

论语贫而不穷(论语子曰)(2)

其次来看对"觚哉觚哉"的解释,孔子对于"觚不觚"的现象,表示出了自己的不满,他觉得既然东西已经名不副实了,只是徒有虚名,应该赶紧给它正名,使其名实相符才是。"正名"思想即是用来纠正当时社会政治伦理生活中名分等级混乱的现象,明贵贱,别善恶,治纲纪。

论语贫而不穷(论语子曰)(3)

实际上,孔子的"正名"主张不仅在古代具有稳定秩序之意义,而且在当代也是如此,尤其是对正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而言,更是如此哦。

东方国学原创

作者:滢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