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C爸妈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48岁的大卫,毕业于同济大学,而后又顺利考取了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的工程硕士学位。
按说优秀学历下的优秀人才,找份体面的工作不在话下。
可令人震惊的是,6年前他回国后,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靠妈妈给一点生活费苟活。
而他母亲丁阿婆已经82岁了,有尿毒症,每周需要坐公交车去透析三次。
丁阿婆一个月3500块退休金,医疗费要花2000多,再养活自己和儿子,深感力不从心。
为了让儿子学会自食其力去干活挣钱,丁阿婆甚至想到去法院状告儿子,以需要“赡养费”为由,逼迫他出门工作。
可是律师告诉她,即便胜诉,可如果儿子自己没有工作的念头,连法院都管不了。
对于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而儿子也把自己的种种不顺归咎在老妈身上,说是老妈的溺爱毁了他的前途。
无独有偶,山东潍坊七旬的李阿婆,在酷暑的夏日,天天奔走于街头,帮儿子找工作。
不会用网络的老人,只能用最简单的方式:不断找路人询问,希望能碰到某个好心路人,可以帮自己的儿子介绍一份好工作。
看着诸多类似的新闻,我忍不住反思我们的教育。
养育一场,真谛到底是什么?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就背道而驰了。
你是在培养听话的孩子?还是优秀的成年人?
这是一个微妙而有力的区别。
孩子们可以在压力或恐惧中表现的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他们自己冒险时,他们会做好那些事。
如果离开家的孩子不能适应成年人的生活,那就是父母的失职。
为什么要把责任放在父母身上?
因为父母是在现实世界中负责为孩子做好准备的人,父母是教练。
当球队表现不佳时,体育组织会解雇教练。
从前有人说,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想来,人到晚年才发现已成年的孩子不能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这对父母来说,才是真正痛苦的根源。
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我希望CC在我庇护时茁壮成长,但我更希望她走出家门的时刻,也能站稳脚跟。
可很多父母参不透的养育真谛是:如果教育孩子的标准,好像他们将永远是孩子一样,是不明智,甚至可以说是愚蠢的。
这是真正的问题。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优秀的孩子,而是为了培养成为伟大成年人的孩子。”
这意味着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所做的一切都应该以灌输性格特征为最终目标,或者建立一个能够告知孩子未来决定和行动的基础。
因此,当你看到一个成年人无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或挣扎时,这意味着他缺乏那些成功应对挑战所必需的特征 ,而这些,应该是在童年时代建立起来的。
培养成年人意味着
应该具有强大的情感韧性
现在的孩子都太脆弱了,前段时间我写过的一篇文章中提过,一个5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父母不给买运动鞋就要跳楼。
诸如此类的新闻比比皆是,孩子们心里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必备的情感韧性。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应该让他在挫折中多待一会儿。
回顾CC的成长过程,处处都是挫折:
- 翻身翻不过去是挫折;
- 自己穿不上衣服是挫折;
- 食物不能准确的塞进嘴里是挫折;
- 积木搭不成想要的样子是挫折;
- 被抢走玩具是挫折;
- 上幼儿园,对抗分离焦虑是挫折;
- 体验失去、遗憾、怨恨也是挫折。
当孩子经历挫折的时候,给他一些与挫折独处的时间吧,让他自己去学习如何跟挫折化敌为友。
上不去高高的台阶的时候?或者自己努力,再努力一点;或者看清现实,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忙;再或者,学会放弃也是一种能力啊。
我们要给孩子很多很多爱,但也不能剥夺孩子对抗挫折的成长机会。
家长千万不要大包大揽,事必躬亲,让孩子还来不及感受负面情绪的时候,就帮他摆平了所有的一切。
要知道,孩子的情感韧性恰恰是生长于“再坚持一下下”的努力之处。
培养成年人意味着
教育孩子独立
聪明的父母教他们的孩子独立,独立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独立的思想,一个是独立的行动。
最简单的方法是,不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不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
思想的独立: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一个听话的好宝宝,而是有主见的成年人。
我对CC日后的期望是:她应当有退一步的能力,也应当有进一步的勇气。
对大部分事宽容以待,可以一笑而过,但自己认定的事,不随波逐流,勇于逆流而上、坚持到底。
但试想,一个从小对父母唯命是从,连父母都不敢反抗的孩子,以后会有勇气反抗别人吗?
所以,我愿努力养出一个有礼貌的宽容孩子,但是她真的不需要“太听话”。
就父母的养育行为而言,就是不要太强势,尊重要大于强权,多给孩子一些选择的自由。
这样,20年后,你就不用羡慕为毛隔壁老王家的孩子那么有思想、对人生那么有规划,那么会抓住时势,与时俱进,甚至都甩了精明的老王好几条街。
要记住,太听话的孩子,永远超越不了他的父母。
行动的独立:
有些孩子思想很“独立”,但就是不肯付出行动,指挥大人帮他做这做那,对于自己的分内之事都推脱。
所以为了不让成年的孩子依然事事依赖家长,那么从小,就要培养他对自己负责的独立能力。
收拾自己的玩具、整理自己的房间,叠自己的衣服,不一直追在他屁股后面帮他收拾烂摊子。
当他因为自己的不认真分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时,让他学会接受和承担找不到的痛苦,他才能明白,什么叫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那么长大之后,他才不会追着你问:
- 妈,我那条红色运动裤在哪?
- 妈,我家没电了,您帮我交个电费?
- 妈,我儿子最近成绩下滑的厉害,您辅导辅导他!
或者:
- 同桌,这个辅助线上课我没听,你再教教我呗?
- 小A,这个报表老板下班之前要必要做好,你帮我做一半行不行?
培养成年人意味着
教育孩子认真工作的价值
你不喜欢叠自己的衣服?真抱歉亲爱的,这是我们必须做的。
不想做老师分配的家庭手工作业?真抱歉亲爱的,这是你应该做的。
因为,如果这一桩桩一件件眼下该做的事你不做,那么日后写作业、做工作,你只会觉得更加无聊。
成年人最大的天敌就是懒惰。
有些父母明白这一点,他们努力
工作,以灌输对孩子努力工作的健康尊重。
如果一个成年人总是挑挑拣拣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大概是因为他打小没有辛勤工作的基础。
很多人会说,孩子还小能干什么?
做家务,帮助父母,整理好自己,不都是孩子分内之事吗?
聪明的父母会巧用家务,他们分配给孩子的看似是日常琐事,但这却是训练他们负责任的绝佳机会。
这些父母认真对待这些家务,因为这是孩子进入成年期的必备课程。
而且在对待孩子洗碗,扫地或任何其他琐事时,都不会降低标准。
因为,即使是再小的任务,影响都是深远的。
你如何做所有事情,就是你如何做其他事情。
高或低的标准就像一个模板,可以印在人的一切上。
在各行各业中,真正优秀的人会认真对待他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或任务,并尽最大努力完成,无论任务是清洁厕所还是编写价值百万的商业计划书。
而这种基础,大都是在童年时代奠定的。
养孩子的过程中,随时想象一下20年后的生活,那么思路就会变得清晰很多。
你的孩子长大了,进入社会了,你对他的未来有什么期望?
我们现在的养育、他现在的行为,是更符合当下对一个孩子的要求?还是更有助于今后他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成年人?
是更符合你私人的理念,还是更适应这个社会的要求?
当开始今天的养育工作时,请牢记这几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