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猪瘟爆发,大批家猪暴毙,猪肉减产。家人说无法寄香肠,我才知道这离我太远,也无感。最近刷到一支短视频,却强烈地刺激了我。

一位四川宜宾的农村女生拍的,她家两头猪,一死一病。病的那头久久不死,全身发红,奄奄一息,他们把猪放了,任它在村里自由晃荡。猪病死田边,父亲拖着它,去早就挖好的土坑里,埋了。

14分钟,猪病,猪死,埋猪。她没出镜,几乎无对白,只有几句她对猪说的话,并不好懂的宜宾方言,几段低清手机视频拼接,无花哨的技术,简单,粗糙,却让人泪流不止。对小动物的怜悯,家畜死了生计艰难的悲伤,父女间的默契温情,小猪的挣扎求生,都有了。

“你去投个好胎哈,不要变猪了。” 她对死猪喊。

这世界一切温柔皆来自于你的善良(活在这温柔的人间)(1)

心里百味杂陈, 尤其那句“挺大一个猪了,一百多斤了。不好拖了”。猪快死的那几天,还在田里挣扎着吃草,吃得挺香。让人心软,怎么都忘不掉。

媒体,电影,小说,都常常做不到的让人念念不忘,一个粗糙的自制短视频,做到了。

PART 1 陌生的,热烈的,烟火的

从这支视频开始,我又刷了很多支西瓜视频的内容。从此打开了一扇陌生世界的大门——了解到很多听过,但不熟悉的职业是什么样的:

种果树的;采菱角的;水鬼;扎钢筋……

这世界一切温柔皆来自于你的善良(活在这温柔的人间)(2)

有快乐的:大肉鹅窜池塘跑了,一大家人挽着裤腿抓鹅;谁没下过池塘呢,太童年回忆了。

这世界一切温柔皆来自于你的善良(活在这温柔的人间)(3)

洪水卷来了大鲤鱼,爷爷不忍心吃给放生了;这个老爷爷也太像我外公了,我外公就不吃任何野味,也不吃自然死亡的动物,觉得它们可怜,生来不该被人吃。

也有艰辛的:春节后要离家,跟老板沟通有误,徒步旅行路上的风沙……

以及,吃饭,吃饭,吃饭。

这些天南地北的西瓜视频创作人,都有一份主业,在写字楼,出租房,工厂里,徒步旅行的山谷中,活着,吃饭。

最近我看了一部很遗憾的电影,《上海堡垒》。6年筹备,3亿预算,一线演员,豆瓣3.2分,质量如何,不言自明。太可惜了。

电影中有一个让人意难平的细节。男女主角结束激烈战斗,在面馆吃面,一场最容易做出细腻的生活感的戏。可上海弄堂里的面馆,老板居然字正腔圆,有轻微北京口音。上海有葱油拌面浇头面,多好吃,端上来的,却是一碗大白面。女主角居然只吃了几口。是战时不缺物资,食品供应不紧缺?还是女指挥官不需要体能,减肥为重?

失真,因此无法动人。相比之下,《流浪地球》中蚯蚓干成了宝贝,就是极有信息量的妙笔。

《上海堡垒》有末日科幻的设定,但这一场吃面的戏,没有上海的地域感,也没有末日感,生活气全无。不及素人拍的视频里,有准确的日常感和满溢着烟火气。普通人收工后,到底会在哪吃,吃什么,怎么吃呢?北上广这两年老在讲消费降级,大概是号称要从Wagas降级到套餐外卖。别矫情了。

PART 2 周舟的四块钱

我爱看一个叫「周舟的生活日记」的创作人,一餐几乎不超过4块钱。他扎钢筋。皮肤黑红,有一点江西老表的口音。搬钢筋,火光四溅中切割,打桩,挪胳膊粗的电缆线。工作之余,他却更像算一个美食创作人,每天拍自己吃了什么:热干面,凉皮,卷饼……吃得还挺香。

这世界一切温柔皆来自于你的善良(活在这温柔的人间)(4)

之前并不知道,在中国,很多工人是不拿月薪的,平时只领点生活费,年底才统一结算。

周舟当然也担心被欠薪,经历多了,他们也不怕,有策略:找年长的或者女性工人,哭闹一阵,通常还是会有收获。偶尔发点补贴奖金。请工友吃自助火锅,冰啤酒免费,能吃饱也好控制预算。

背景总是嘈杂的。路边小餐馆,工地小食堂,职工宿舍……一帮工地上的兄弟。宿舍终于给装了空调,但电费得自己掏,他们都舍不得多吹。开饭前,得先灌一大瓶冰啤酒,压住火气,才有胃口吃饭,一吃就热汗淋漓。

周舟看起来得近40岁了,翻评论才知道,他是1989年生人,已经有两个孩子。他的父亲也是工人,他自幼是留守儿童,读不进书,很小就出来打工讨生活了。

周舟也讲工地上睡眠不足,差点出事,得预防中暑。一对四川小夫妻,也显老,年龄不大,干活儿利索,他挺佩服。视频里,每个工友都是一脸热汗,黑红的脸。生活枯燥,他喜欢看西瓜视频,想了解工地之外的世界,渐渐觉得没有难度,自己也可以拍。

和其他创作人一样,他常常架着一部手机就开始拍,不切换景别;自己的声音做画外音,或工厂或大街丰富的环境音;自己和亲友出镜,零表演痕迹,想起了就拍点;没有华丽的转场,没有剪辑技巧;字幕也是软件自动生成,偶尔会有系统识别失误的错别字。

不过半年,他们修的那栋楼,就已打好了楼基,灌了钢筋水泥,即将封顶——得益于管理经验,和周舟这样的工人的付出,这种基建速度,几乎只能在中国发生。

钢筋工人即将候鸟般换去下一个工地。他也积累了数十万粉丝,有粉丝跟他分享起了扎钢筋技巧,有工头请他去上班。像是平凡生活里,两个同时降临的小小奇迹。

PART 3 天南海北,他们吃饭

饭吃得香,让人眼馋的,不止周舟一个人。

有一位挺火的创作人叫「啊段」,22岁的富士康员工,云南小镇出身。以复读机和喝可乐著名,视频内容朴素,他自己也无法理解的爆红。

啊段喜欢在小出租房里吃。房间破旧,硬板床让他睡不着,他夜里爬起来,泡一桶泡面。厂里没娱乐,下班了,他有时通宵吃鸡,网吧里吃烤串,点一杯啤酒,并不怎么喝。对着手机,吃得缓慢,认真。

这世界一切温柔皆来自于你的善良(活在这温柔的人间)(5)

边吃边说,来来回回,就叨叨几句话,不准备词儿,说着说着就迷糊了,忘记自己刚刚要说什么,又另起一头。像久不见面,聚会前,就已睡迷糊的发小,随性而松弛,他信任你。

啊段火了依旧如此,吃猪蹄,烤面筋,住城中村,喝着大瓶装的甜饮,说一下最近打工的心情。不高级,却让人亲切,像上课时你忍不住用纸团砸他,知道他也不会生气的那种发小。

一位叫「湘妹小北」的创作人,2018年本科毕业后,她决定一定要陪伴家人,那就回乡种地。她和叔嫂生活,一家人的饭桌,就在池塘边的院子里,露天搭个灶台,摘点菱角,挖藕,偶尔抓只鸭子,加辣椒爆炒,小土狗,一群鸡鸭随意乱窜。有邻居经过,就招呼着一起吃,吃出一身热汗,聊点闲天。

她常常穿个拖鞋,上山下河地干活。大肉鹅窜池塘跑了,一大家人挽着裤腿,拎根竹竿儿,抓鹅。有点日剧《小森林》感的乡村生活的内容,并不激烈,无戏剧性,不到一年,百万粉丝,她开始试着卖一点村里的土特产。

这世界一切温柔皆来自于你的善良(活在这温柔的人间)(6)

一位叫「子安徒步环球梦」的创作人。少年时出来打工,什么都干过,直到18岁那天,他突然意识到,可能就得这样庸碌一生,他决定辞职,徒步走遍了国内和东南亚。他没怎么住过酒店,数年旅行,一直住帐篷。

路途间隙,就在路边啃点泡面,有时跟着牧民蹭点肉菜,大山大水,风声呼啸,手机快给吹翻了,他嘶吼着对屏幕说话,拍路边的羊群,有粗糙又壮美的诗情。

这世界一切温柔皆来自于你的善良(活在这温柔的人间)(7)

子安在最近西瓜视频的打榜活动中,未能进入西瓜PLAY十佳创作人混战的赛程,他转而号召自己的粉丝给旅游赛道的第一名“8090房车旅行”拉票。一度艰辛的底层生活,常年在路上的经历,反而造就了他超出常人的豁达。

还有「横店龙套演员们」。群演进组前,先办演员证,有时还得压身份证,才能领活儿。新老群演很好区分:刚来的群演,收工了,只能领群演那一档的剧组盒饭;混熟了的,租个小房子,知道支个锅,自己炒菜,偶尔也烧点猪蹄排骨,各自烧点家乡菜,凑一桌饭一起吃。

大热天,明星在房车里休息,他们躲角落里,抱着瓶冰水,聊闲天儿。猜明星一天能挣多少钱,得上万不,怎么给群头留个好印象,还有手欠的,捏道具玉米,看是不是真的,结果是个塑料。

有一位龙套演员,外号大胡子,跑组小能手,因为身材高壮,能演蒙古人契丹人将军。按照《喜剧之王》的叙事线,他应该是心怀梦想磨练演技,苦等一个角色,终于有一天,成为了男主角拿奖无数。

这世界一切温柔皆来自于你的善良(活在这温柔的人间)(8)

可翻他跟的评论区互动就知道,他真的没有一丁点奢侈的梦想:根本没想过能当上影帝,甚至没幻想过成为主演,只想赚工资,能有几句台词,大夜戏别熬到天亮,群演的伙食能加个鸡腿,甚至也知道自己拍视频也很难大火,能赚平台分成,一个月多一万多块的收入,很开心了,他就已经知足。

这次西瓜PLAY打榜活动中,「横店龙套影视演员」胜出,拿到了登上由上海去日本的邮轮登船资格,与西瓜视频的360位创作人一起在海上度过5天。因为只有两个名额,其他出镜人不能同去,他决定放弃资格,请无法上船的朋友去上海玩儿。

这世界一切温柔皆来自于你的善良(活在这温柔的人间)(9)

有许多女生给伴侣做饭的Vlog,出租屋局促,转不开身,下班了,买点收摊儿时的便宜肉菜,半小时做几个家常菜,两口子聊该备孕了,给双方老人多少红包,久不联系的老同学婚礼发请柬了,该不该去,那人没给我们送过一分钱礼金,是不是有点厚脸皮啊。

自2014年起,短视频和直播内容兴起,吃播就饱受批评:猎奇、自我丑化、物化身体等。2019年8月,《GQ实验室》报道了几位吃播博主。他们需短时间内要吃掉大量常人不敢吃的,吃不起的食物,满足粉丝对高热量和昂贵食物的想象,吃不再是一种享受,而是机械的必须投入的表演。

为什么这些视频毫不猎奇,不猎奇得甚至有些平淡,还有这么多人愿意看呢?

这些视频里的每一个人,我好像都认识,都见过,身边都有相似的人。太真实了,全是日常的烟火气……以至于让人疑惑:这有什么好拍的?

可看了上百支视频也停不下来之后,更疑惑了:这有什么好看的?为什么就是看得停不下来。

没有特别激烈的,可就是能让人津津有味的看完。

这是一块许多人毫不知情的繁盛大陆。尤其特别的是,评论区也格外热闹——如此不拿你当外人的评论区,还是我在虎扑之外的社区第一次看到。

跟老公吵架了,评论里给出主意:男人是要哄的,你要沟通,外人面前给他面子,男人上班压力也大的,你要打扮啊。也有激烈的,说别过了,赶紧离,这种男人不值得。

有位叫「川乡小妹儿」的创作人,视频里喜欢分享老公的日常,给邻居大爷剪头发,上街买小鸡……却从不拍自己的父母。

一有新粉问,“某某你爸妈呢?”就会被怼,“说多少次了不要再问了,她小时候家人里不在了,不要再给人撒盐了!”

这世界一切温柔皆来自于你的善良(活在这温柔的人间)(10)

有个叫「小盐巴」的年轻男生,清清秀秀一张脸,孩子还小,打着工,突然得了肝硬化,分享自己的治疗过程:为孩子的尿布钱发愁,丈母娘做饭,给他开小灶,不吃盐不吃辣。

每一支视频的评论里,都有分享治疗心得和中医偏方的,以及自己的三姑六弟也得过这个病,怎么治疗给稳住了。

这世界一切温柔皆来自于你的善良(活在这温柔的人间)(11)

还老提一个植物垂盆草,真的是,每一条都有,“垂盆草吃了吗?吃了吗?吃了吗?”感觉恨不得亲自熬了灌给他。以至于我忍不住去查了这个植物,说算是一种民间特效药。

我不知道这个草药到底有效没,但还是被陌生人之间这种坚持不懈的关心所打动。

还有点疑惑:为什么要如此信任一个陌生人?为什么要关心一个陌生人?到底有什么好看的?为什么会有人坚持不懈地拍?

也许是因为,这些视频里的人与事,不猎奇,弥漫的烟火气,跟我们身边的人都太像了——

我一起加班的同事,喜欢研究哪家外卖容易超时,超时了平台会给小额赔偿金,就能省钱,还爱分享优惠券求拼单;

我家固定时间来的保洁阿姨,不舍得扔我眼大肚小买多了的菜,教我怎么存冰箱可以多吃两天;

我中学时一起调皮捣蛋的同学,现在春节相聚的保留节目,是除夕夜一起上山拜佛,烧香祈福;

谁家里有红白喜事,第一时间上门包礼金帮忙,恭喜或者劝慰;男生们爱钓鱼,几桶几桶的拎回家,开车各个朋友那分一点,提醒草鱼得怎么烧去腥;

我的家人,春节一定不许我空手走,腊肉香肠花椒米豆腐,成箱成箱打包好,让我一路背回北京慢慢吃,叮嘱记得分同事些……

我家的长辈爷叔也爱烧饭,招呼几个兄弟来家吃鱼,烧完一头汗,毛巾擦擦,喝点冰啤酒,是他们夏天的一大乐事。

其实,谁的亲朋好友不是这样的呢?

在城市里,上班下班,日复一日,无法不独来独往,这些熟悉的亲密感,几乎全忘记了。忘记了它曾让你多亲切,亲切得有时甚至感到厌烦,就像厌烦家人的唠叨。厌烦奶奶织了一件她觉得保暖而你嫌土的毛衣,忘记了这件毛衣有多保暖。

PART 4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这些熟悉的日常烟火里,也并不只有温情。

被老板骂了,闺蜜借钱后拉黑,被闺蜜拉黑也是一大主题,苦撑多时的小门面倒闭了,鱼塘水草太多,鱼死了,身体有小残疾,担心被老公看不起。甚至,老婆跑了,怀疑孩子不是自己的……

有鸡零狗碎的烦心事,也有难以解决的大麻烦,都不算上得台面,特别光彩的事情,甚至充满了琐碎生活的困窘。

时代的进步与变迁,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快。有一些坚固的温情,始终在那。有一些冷硬的困境,也始终在那。

同龄人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婆媳关系,买房,跟老公吵架了,房产证没写我名字要不要离婚?以及,备孕,备孕,备孕。

这世界一切温柔皆来自于你的善良(活在这温柔的人间)(12)

很多女生分享备孕过程,从查排卵期,异地的老公终于见面了,到药房里买验孕棒,独自一人在出租屋里拆开,验尿,问粉丝,模糊的两条杠,算怀孕吗?

也有痛苦的,说怎么都怀不上。而且,虽然办酒了,可还没领证。

评论几千条,两边倒:一边有人狂替她不值,没领证怀什么;另一边热心给建议:事后倒立,中药,暖宫贴,都可以助孕。

看这些视频,唤起了我春节回家的通感:跟家人围坐沙发,嗑瓜子炸烟花,一大屋子熟的不熟的亲戚,盘着腿唠嗑。跟世纪初那种温吞的,又让人心安的电视剧一模一样。

这些视频有农耕时代的熟人社会感,哪像陌生人,简直大姨二姑三姨夫话家常,这都可以讲吗?没有边界感,没有对陌生人的戒备警惕——在这个不敢让孩子独立上学,必须接送的社会里,很奇特,也很珍贵。

家长里短,备孕吵架失业,都很多人而言是不能暴露的羞耻隐私。很多平台的热门内容,是艺术展,出国旅行牛油果,酒店的自助早餐……一定是生活中的高光时刻。而这些视频,是漫长的过场戏,是日复一日的一日三餐。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旧热爱它。”罗曼·罗兰的这句话,恰如其分。

只敢分享看似甜蜜的高光时刻,不敢展示其他,也许本质上是因为懦弱,对现实的回避,不敢直面生活的挫折、辛劳、不尽人意。

礼金,备孕,婆媳关系,找老公……这些都是真相。讨论的都是真实的困境,记录的都是最庞大难解也最冷暖琐碎的生活。

可是看到不拿你当外人,随便话家常的视频,会觉得粗鄙悲哀吗?并不会,相反,会被她们的战战兢兢,与期待新生的哀恳打动,被家长里短的信任打动,被暴露自我的真实打动。

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心软。

《长安十二时辰》原作小说有一个打动我的细节:张小敬解释他为什么厌恨官府,却明知作为死囚,命不可改,也要救长安——因为他喜欢长安城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这世界一切温柔皆来自于你的善良(活在这温柔的人间)(13)

他提到很多普通的长安百姓,做胡饼的,卖茶卖酒的,还有一个,喜欢违反宵禁,夜里爬上城墙对月吹箫的。

他替这个为了浪漫不要命的人,遮过几次犯宵禁的事儿。宵禁是极严苛的制度,统治者不允许皇城居民夜出,一旦违背,邻里都被连坐流放,抓住了可以不经审讯,即刻处死。

可还是有人,想在明月夜,发出自己的声音,经营那一点点淡淡的诗情。更美好的是,这夜里的箫声,有人在听,有人在乎。

所以,在他出狱那天早上,他在闹市里吃了一大碗水盆羊肉,又吸溜了几个红晶柿子,活过来了。对这座城市的感知,记忆,爱意,也随之苏醒。

人都有被看到,被注视的渴望。互相看到,就是相互理解的开始。相互理解很难。

因为,相互看到,不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去看见他们,就是看见我们自己。

我们都要好好吃饭,好好活着,彼此注视。

我还记得小时候放学,黄昏时归家,孩子们弄堂里一口气疯跑,大人们正在炒菜做饭,爆炒的炖汤的,爷爷收音机的昆曲唱得婉转,有阿姨在伴着动画片的声音给小婴儿在家门口洗澡……

短短的几分钟里,我们见证了每一位邻居的生活。

彼此注视,就是这种感觉。

(文字:鲸书;图片来自:西瓜视频)

微信排版:雪山

这世界一切温柔皆来自于你的善良(活在这温柔的人间)(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