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部斩获金马影展、东京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国际电影节多项大奖的电影正在上映,它就是梅峰导演的《不成问题的问题》。

我们要认清了问题才能走得更远(不成问题的问题)(1)

这部影片与时下的商业电影相比显得有些特别,导演在拍摄的过程中主动放弃了当下流行的电影语言,而是选择将电影拍成了一部三幕的黑白片。全片舞台意味浓厚,再加上身着旗袍、马褂的人穿梭其中,让人感觉好似在欣赏一部民国时代的老电影。此外,从画面上看,影片镜头下重庆的云与雾也让黑白的色彩流动出了一种近似于传统水墨画的韵味。无怪乎许多影评人会认为这部《不成问题的问题》颇有些《小城之春》等“文人电影”的味道。

我们要认清了问题才能走得更远(不成问题的问题)(2)

时至今日,人们读罢故事仍会在内心产生一些共鸣,或许这就是中国式人情社会的影响力。文中的树华农场也像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一切问题只要不伤及面子,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对这类传统的明哲保身、“中庸主义”文化,鲁迅也曾撰文加以讽刺。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台上预备作文,向教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教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很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原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你瞧!多么......。啊育!哈哈!Hehe!he,hehehehe

当下社会,人情世故似乎是每个人都该具备的生存智慧,保持好良好的人际环境也确能使工作的完成变得顺利流畅。虽然高情商值得鼓励、学习,但如果离开了真正的本事、业务、科学,日常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出现真正的问题。人世浮沉,也许每个人身上都不可避免地多多少少沾染了类似的问题。所以,在冬日的闲暇时光里,来一起在梅峰的影像中、老舍的故事里感受这被击中的痛感吧。

(本文综合北京日报等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