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韩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口总数较前一年减少2万余人。

传统家庭形态变得没有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成为丁克族。

人口萎缩不仅对韩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让韩国政府警觉。

也让丁克这个词,再次冲击着的人们的视野。

有新闻报道目前我国的“丁克族”已经突破了60万,而且有增加的趋势。

丁克退休早吗(30年前首批丁克已退休)(1)

丁克是英文DINK(Dual Income No Kids)的谐音,字面意思是具有生育能力,却不生育小孩。

“丁克”最开始是流行于欧美、日本等地的一种生育理念,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在当时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反响。

30多年前选择丁克的首批夫妇已经退休,他们的晚年生活如何呢?是幸福的,还是后悔了。很多人还是很关心的。

一、为何他们选择丁克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份关于丁克家庭的调查问卷显示:选择不生育的主要原因是对中国总人口的忧虑;其次是让自己生活更轻松;第三则是更好地自我实现。

而最近的《中国年轻人生育意愿报告》显示,80、90后的生育意愿已经明显下降,受教育成本、购房成本以及家庭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

往细里说,人们选择丁克,无非是性格、经济与原生家庭等几方面因素使然。

1、有人本来不喜欢孩子,觉得跟孩子也很难相处好,索性选择丁克。

2、经济压力太大,本来活着就很困难,加个孩子真的会喘不过气来,干脆就不生了。

丁克退休早吗(30年前首批丁克已退休)(2)

3、有人只希望一直过高品质的二人世界,也有人想挑战“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家庭观念,因而选择丁克。

这类人其实就是一些三高的人群:

高学历,很多选择丁克的家庭学历都很高比如大学毕业硕士或者博士,受过良好的教育。

高收入,一般是大城市里的高收入人群,身家丰厚生活有品质。

高颜值,比如娱乐圈里的梁朝伟和刘嘉玲,基因优良但是选择丁克。

还有好声音导师李健夫妻,两人长得挺好还都是学霸,但是他们就是觉得自己基因没啥好遗传的,所以选择丁克。

丁克退休早吗(30年前首批丁克已退休)(3)

丁克退休早吗(30年前首批丁克已退休)(4)

李健不生孩子的原因

可以说最终选择丁克的夫妻,在为自己和孩子的人生负责的同时,无非就是想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享受人生,也清楚的知道养老问题要自己解决。

只不过等到他们步入老年的时候,又会对自己年轻时候丁克的做法有何想法呢?后悔吗?还是不后悔?

二、有人庆幸,有人不乏悔意,有人中途退出

1、庆幸者

觉得庆幸的人,基本上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幸福。

有一对上海的中年夫妻,丈夫是大学老师,妻子是医生。有房有存款,白天两人工作,晚上看书或者看新闻。

两人非常有共同话题,同时还养了一条狗,把狗当成是自家的孩子。

闲暇时间夫妻俩到处周游世界,也在努力地赚钱攒钱,以便晚年的时候有钱在手,不愁养老问题。

丁克退休早吗(30年前首批丁克已退休)(5)

而日本的著名作家树上春树,是有名的“铁丁“,妻子是大学同学,两人一起开过酒吧,结婚后一直不愿意生孩子,如今1949年出生的树上春树将丁克进行到底。

那么这些庆幸自己丁克了的老夫妻日子过得怎么样呢?实际上他们非常的潇洒和舒服。

第一、情绪比较稳定

生了孩子的夫妻,有可能为钱发愁,为孩子发愁,无穷无尽的问题和烦恼,让夫妻两人可能很难心平气和。

而丁克的夫妻,有钱有时间,寂寞了就养条狗,要不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人生很容易就实现爽快的状态,自然情绪平和和稳定。

第二、减少了很多家庭矛盾,夫妻感情更好

生了孩子的夫妻,如果老了要帮年轻人带孩子,光是婆媳关系就让人焦头烂额的。

丁克的夫妻没有孩子,自然就没有婆媳关系要烦恼,更不必对着吵闹不已的孩子。

丁克退休早吗(30年前首批丁克已退休)(6)

夫妻俩也没有必要到最后为了孩子才决定继续在一起维系这个家庭,而且丁克夫妻年纪越大,感情会变得更加的浓厚。

没有家庭矛盾需要操心的老年生活,就会变得安静和有规律。

自由悠哉的,再也没有比这更让老年人舒坦的了。

第三、事业上更有成就感

没有孩子的夫妻,精力都拿来打拼事业,一般都会有成就和收获,

但是养孩子会分散掉家长不少的精力,至少会影响到为家庭付出更多的那一方的事业,很难会有什么成就感。

2、后悔者

有人是想丁克,但不久后悔的,有些人是过了50岁后悔的。后悔的理由就跟当初想坚持丁克的理由一样,各有不同。

有位网友A,在去了三次养老院之后,最后放弃了丁克这一想法。有意思的,每次去因为他的身份不一样,从而接触到的信息完全不一样。

第一次去,是陪朋友一起去的。朋友要将家里的老人送到养老院去,他们去的时候,看到了软烂无味的饭菜,也看到了偶尔大声呵斥老人的护工。

但是养老院都以老人胃口不好,老人耳背等原因完美地解释了。

第二次去是跟单位的领导去的,单位是养老院的投资方。没有什么刻意给看他看的场景,比较冷清,但也能够跟护工有的没的聊上几句。

最后一次去,是他自己去的。这时候护工因为之前他来过几次,所以熟悉了。护工也愿意跟他聊更多。

无意间他看到了护工手里的一张清单,清单是罗列了所有老人的详细情况。

上面清清楚楚地写了老人之前的职业,有没有亲属,有没有子女都非常的详细。

但是最让他触动的还是护工坦诚地对他说的一番话,护工说:我拿三千块钱的工资,就只干三千块钱的活。

管你来这是交了五千还是五万块钱。

那一刻他脑海里的想法无比的复杂,从养老院出来之后。思虑再三的网友A最终打消了丁克的想法。

其实养老院这种地方,不说大家也知道是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养老鄙视链的:

儿女有出息的老人>儿女一般的老人>无儿女的富裕老人>无儿女的一般老人

而有些人想生孩子,也是害怕自己老了,都要处于养老院的最底层鄙视链。

丁克退休早吗(30年前首批丁克已退休)(7)

而在养老业极度发达的日本,有一个词叫做“孤独死“,这个词的意思是:

独自生活的人因为没有任何人照顾,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因突发疾病等原因而死亡的事件,特别是指发病后不呼救而死亡的情况。

在老龄化问题很严重的日本尤其的突出。

这些孤独的老人一般都是丧偶或者子女先自己而去。日本福利这么好,还是有很多老人会是这样的结局。

深圳有对原来选择丁克的夫妻,在妻子51岁的时候,55岁的老公病逝了。

丁克退休早吗(30年前首批丁克已退休)(8)

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如果再婚的话不是没可能,但是基本也很难。

并且她也不愿意再搭个老头子付出精力去照顾对方,就这样没有孩子的相伴和照料,生活相当寂寞。

独自生活或者去养老院,此时的压力和生活上的艰辛比他们年轻时还要难过。

这也是不少丁克夫妻后悔的原因。

3、中途退出者

有个词叫“白丁”,形容的是那些丁克一段时间之后,后来中途改变的情况。

到了中年后,男方提出想要个孩子,女方不肯,或者无法再生育,两人只能散伙。

有位网友就分享了自己的一位朋友的故事:

丁克退休早吗(30年前首批丁克已退休)(9)

而在明星当中,违反诺言的就有著名的尔冬升导演。尔冬升在60岁高龄的时候,跟别人生了一个女孩。

丁克退休早吗(30年前首批丁克已退休)(10)

南京有一对夫妻,结婚后也是选择丁克,但后来却意外怀上了,这让他们很纠结,最后决定留下这个生命,结束了“丁克”生活。

随着孩子的到来,夫妻俩觉得挺好的。

三、想要丁克,就要做好以下准备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都很忙,老年人想要依靠子女养老变得不是很现实。

更何况做子女的,有的时候根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子女的夫妻都要做好子女无法给自己养老的准备,丁克家庭就更要规划好。

丁克退休早吗(30年前首批丁克已退休)(11)

国外之所以能够让丁克这种生活方式流行起来,其实很大程度就在于社会设施以及基础建设好。

养老院、养老服务已经比较普及和完善,但这些硬件和软件条件在我国还是初级发展阶段,

养老所需要花费的金钱,也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

所以一旦决定了要丁克,就要 提前做好这些准备:

1、要有足够多的储蓄。

年轻的时候不用养孩子,经济上比较宽松。

就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存好足够的存款,安排好退休金。都是给自己晚年的保障。

有钱的老年生活才会更加自由舒心和幸福。

2、各种医保要跟上

社保之外,丁克家庭还要选择一些商业医保。

丁克退休早吗(30年前首批丁克已退休)(12)

以保证自己生病的时候能得到更好的救治。

3、想好哪种养老方式最适合自己。

目前可以去养老院养老,也可以跟老友一起抱团养老,不管是哪种养老方式,都要提前想好。

尽管选择了丁克生活的夫妻,到老了各有各的命运,幸福也好,后悔也罢,改变想法中途跑去生孩子也好。

我们也无法对这一极其个人的选择做出是对还是错的评价,毕竟那些儿孙满堂的老人家,也不见得能够安度晚年。

只需要对待丁克这一选择尊重、理解和祝福即可。

,